• 我的订阅
  • 人文

秦朝人才政策得失对秦朝灭亡的影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03 23:37:00 来源:精彩生活

从西陲之地附庸于周天子的边远小国,到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王朝,秦国数百年间的龙争虎斗、纵横捭阖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力量。秦国的崛起不仅依赖其兵强马壮,更得益于收天下之才为我所用的治国方针。但作为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覆灭的速度之快也令人咋舌,在人才运用问题上走了错误的道路,是加速其灭亡的重要因素。我们不妨从丞相李斯的《谏逐客书》说起,分析秦国在人才政策上的得失。

秦朝人才政策得失对秦朝灭亡的影响

《谏逐客书》是李斯在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所作,从文章的历史价值看,记述了秦国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四位君主能够延揽人才而终致国富兵强的成就,尤其强调了秦国对“士不产于秦”即外来人才的招纳,是李斯对秦国任人制度的肯定,也是他规劝秦王嬴政继续施行这一政策的积极建言。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第一位登场的是早在春秋时期,得以位列“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正是由于他开创了“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的基业,极大地拓展了秦国的版图,才使原本声名不显的秦国登上了诸侯纷争的舞台。秦穆公的求贤若渴,表现在千方百计地招纳人才,欣然接受举贤荐能。公孙支向他推荐百里奚,百里奚向他推荐蹇叔,这些人才都能得到秦穆公的重用。他为了得到由余的效力,使用离间计破坏由余和西戎王的关系,最终也因为采纳了由余之谋,才获得攻打西戎的巨大成功。

秦朝人才政策得失对秦朝灭亡的影响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战国时期的秦孝公,在他的支持下进行的商鞅变法,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直接影响了秦国的发展方向,李斯称其“至今治强”,说明在秦王嬴政时期仍然受到惠泽。商鞅本是卫国人,正是听闻秦孝公的求贤令,才西入秦国求见,“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史记》)把秦国改造成了所向披靡的战争机器。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秦惠文王是秦孝公之子,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开疆拓土,充实国力。当时秦国的实力已经让其余六国感到畏惧,秦惠文王通过任用魏国人张仪,游说诸侯建立连横的关系,瓦解六国合纵所带来的威胁。秦惠文王终身信任张仪,直到去世。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秦昭襄王作为秦王嬴政的曾祖父,对秦国的“帝业”起了强力的推动作用。范雎从魏国随行入秦,提出了“远交近攻”、加强王权等一系列措施。而秦昭襄王初次面对范雎时,如《战国策》中所记载的,“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秦昭襄王毕恭毕敬、礼贤下士的态度。

秦朝人才政策得失对秦朝灭亡的影响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申明了“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观点,也就是只有广纳贤良,才能德泽天下。作为被上书的秦王嬴政,是否乐于接受,我们看《谏逐客书》的前因后果便知。

当时的韩国苦于秦兵的连年攻伐,为了延缓其进兵的野心,消耗秦国的国力,用计派遣一名叫郑国的水利工程师作为间谍向秦国献策,在秦国境内修渠,企图用大型水利工程来削弱秦国的民力。事情败露后,秦王嬴政下令驱逐所有外来客卿,因此李斯上《谏逐客书》,最终秦王收回成命。而间谍郑国也因修渠确实对秦有利得以继续施工直至完成。

可以看出秦王嬴政继承了秦国历来唯才是举的优点。不仅从谏如流,因李斯之言收回逐客令,甚至为了秦国水利的进步,容许敌国的间谍继续指挥工程。结合前面四位秦国君主的作为,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秦国不断吸纳人才并充分任用人才,无论其来自本国或外国,通过他们的谋略,能够因势利导,最终提高了秦国的生产力和军事实力,使其成为首屈一指的大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政权,自号为“始皇帝”,用来彰显自己前无古人的壮举。同时废除谥号,禁止后人议论自己,并希望皇位能够代代相传,“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显然历史轨迹并非如其所愿,秦朝成了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仅十余年后就有陈胜吴广起义,继而天下纷争,秦朝也难免“二世而亡”的下场。

秦朝人才政策得失对秦朝灭亡的影响

纵观秦朝从争霸到统一再到覆灭的过程,也是人才运用政策出现偏差的过程。可以说人才运用的失误,对秦朝的灭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首先是对人才的破坏。

早在秦国尚未统一之时,嬴政任用李斯为长史,并依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这是当时秦国对外国人才的处置方法,能够用金钱笼络收买的,则厚待结交,对于洁身自好者,则不惜杀人灭口。这固然削弱了六国的实力,但也造成了人才的破坏与流失,使秦国的声誉大幅下降,用财货结交而来的士人,又怎能称得上真正的人才呢?

秦国统一后,发生了著名的“坑儒”事件。秦始皇毕生寻求仙药,不惜斥重金令人寻觅。而有侯、卢两位书生因为秦始皇法令严苛,拒绝为其寻找仙药。秦始皇大怒,以诽谤之罪下令捕杀四百六十余人。此时秦始皇已经骄傲自大,丧失了面对人才的谦卑之心,这一举动使民间人心惶惶,杜绝了人才仕进的途径。长子扶苏就谏道:“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

其次是妄图通过愚民政策加强统治。

秦国统一后,改称百姓为黔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于是开始采取压制人才的政策,闭塞言路,愚弄百姓。《过秦论》称其“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在李斯的倡导下进行焚烧百家诗书的恶行,只允许在民间留存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

李斯认为天下统一后,应当制止有识之士对朝廷颁布的法令私下议论,擅长诸子百家学说的人,有“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的风险,容易煽动民间的反抗情绪,不利于秦朝统治。而秦始皇在处理“坑儒”事件时也强加了“或为訞言以乱黔首”的理由。由此可见,此时秦朝统治者的治国政策已经从搜罗人才转变为压制人才,从而加强在民间的统治力。

秦朝人才政策得失对秦朝灭亡的影响

还有治国策略的失误,导致人才运用不当。

秦国自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以来,奉行严刑峻法的治国策略,促使秦国迅速发展。但在统一之后,其统治者不懂“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法令更加森严,错过了充分调动人才以文教兴国的机会。刘邦入咸阳时曾说:“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耦语者弃市。”足可见当时的刑罚严苛。

秦始皇既不能转而任用文士,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专人擅权。丞相李斯作为秦始皇的左膀右臂,始终掌握着话语权。他提倡“以吏为师”的教育方式,造成了“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的局面。这从客观上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历史证明一味地以法制民也不是治国良策。秦始皇并非守成之主,使他在人才运用的策略上步入歧途。

结语:

我们从秦国兴衰的历史中可以看到,秦国的崛起借助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秦国的灭亡也与人才策略的失误有莫大关系。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四位君主的贤明之处在于用人得当,而秦始皇在前期也能做到任人唯贤。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秦始皇在后期被一己私欲蒙蔽了双眼,从而在人才问题上铸成大错,对秦帝国的分崩离析难辞其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4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秦昭襄王隐藏着怎样的智慧和谋略,为秦国的崛起打下基础
...襄王嬴稷作为一位在位时间长、影响深远的君主,其功过得失一直是历史学家热议的话题。他的统治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创造了条件。然而,他的一些政策也埋下了
2024-09-29 14:12:00
秦国实力并不强,为何能接连吸引商鞅、张仪等人才?
...为秦国所用的人才。秦孝公剧照 秦孝公继位之后一系列政策的颁布使全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距离秦孝公称霸天下的目标还有很远,因此他急切需要一个可以帮他达成霸业的人才。很快
2023-06-19 12:56:00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最终崛起的终极秘笈是什么
...最终崛起的因素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这其中秦开放的人才政策,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可称为终极秘笈!你觉得呢?
2024-10-19 12:35:00
“乡巴佬”秦国是如何引进人才的
...充分体现了秦国对多元学术思想的包容态度。秦国的引进人才政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逐步完善的。早期,秦穆公通过礼贤下士发现了百里奚等人才,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2024-04-22 15:51:00
秦国统一六国背后的智慧:人才的发掘与运用
...一篇《谏逐客书》,成功的避免了秦始皇“闭关锁国”的政策——排斥外来人才。他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以及文字,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像商鞅、李斯这样
2023-12-26 15:33:00
为何外籍人才纷纷投奔秦国?
...自己内心所看重的个人利益或是名誉,秦国的国内制度与政策条件刚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士阶层纷纷踏入秦国来施展个人才华。三、秦国的用人制度与原则秦国为了争夺霸权和领土常常进行
2023-12-16 08:55:00
传统经济强国齐国,为何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富国强兵服务;这也是秦国强大的原因之一。错误的外交政策,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笔者认为,齐国灭亡的原因还源于失败的外交策略,特别是与燕国、赵国邻国结成世仇,当齐国对燕国进行趁火打劫
2024-04-11 22:10:00
六国人才为何都跑去了秦国?六国如何防止人才流失?
...么呢?就算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对秦国采取了这种人才封锁政策,只要有一个接壤的国家在某个时期松口,那么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你总不能说赵魏韩楚彼此之间,也实行人才封锁政策吧?那全都躲
2023-04-19 07:14:00
齐国的兴亡史:从君王后的谨事秦到后胜的误国
...是谁有力量,谁的路线正确。战国后期,各国战略举措的得失和军事力量的消长,使列国外交形势和战略态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秦国独强,打破了同六国的战略均势。秦国
2024-04-23 11: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