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于巡游途中,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秦始皇留下了遗诏:要扶苏进入咸阳为自己治丧并即位。
然而这份遗诏并未发出,便被赵高拦截,他伙同丞相李斯,伪造了一封“赐死矫诏”,另立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
在接到这份矫诏后,扶苏悲痛不已,最终还是选择了自杀身亡。
公子扶苏之死,历来都是一个令人惋惜的话题,根据史料记载,公子扶苏十分宽仁敦厚,在执政施政理念上也与秦始皇奶子秦二世胡亥可以说是完全相悖,推崇“仁政以民”,颇有一副明君之相。
如果由他来致继位治理秦国的话,未必不会使得秦朝取得和汉朝一样的成就,成为一个民族的名字。
然而,随着白绫的落下,这一切设想都成为了泡影,令人无限惋惜。
而这也让人不由的好奇,扶苏在看到这份“伪诏”之时,内心难道就没有一丝怀疑吗?手握30万精锐大军的他,就这样甘于自杀,死的不明不白吗?赵高的计谋谈不上多么高明,扶苏只要差人回来面见始皇帝,便能轻易识破,在这一切的背后,又有着哪些因素决定了扶苏的死?
想要思考扶苏为何不反抗,我们必须设身处地,站在他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
公子扶苏在接到这份遗诏时,正处于“发配”状态,根据《史记》记载:“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阬之咸阳,以惩后。长子扶苏谏,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
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曾经派芦生等人为自己寻求灵丹妙药,结果卢生本人只是一个江湖骗子,在接受始皇帝大番赏赐之后,他非但没有拿出来药,反而带着财物逃出了咸阳,并四处散播谣言,称皇帝残暴,要残害自己。
始皇帝对此当然是勃然大怒,决定将其卢生这一批方士坑杀,可公子扶苏却在此时站了出来,希望能够宽恕几人,从轻处罚。
对于扶苏的直言,始皇帝继续发怒,一怒之下就将其派到了北方边境的上郡,到长城守军中做监军。
秦始皇嬴政的这一举动,可以说是对扶苏的惩罚,也可以说是对他的锻炼。
毕竟纵观秦国历代君主,没有一个不是手握军权的,就连后来继位的胡亥也知道要除掉蒙恬后人,提拔王离作为自己的心腹。
扶苏虽然是秦国公子,但是从始至终没有掌过兵,秦始皇这一举动,从某种程度上算是填补了他的空白,并且钦点蒙恬这一大将作为他的老师。
从客观条件上来看,此时的蒙恬已经完成了“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抱怨。”
送扶苏到这里,完全可以保证安全,如果秦始皇真想要惩罚的话,倒不如直接送去南方百越,那里当时才真叫一个艰苦危险。
然而皇帝的心思往往是很难猜透的,扶苏也可以将此事理解为父亲与自己彻底恩断义绝,不愿看见自己,两种想法都没有毛病。
这也就使得,站在扶苏的视角上来看,现如今始皇帝突然赐死自己,他也很难判断这究竟是父亲的命令,还是他人另有所谋。
秦始皇杀扶苏,连带着还要杀掉蒙恬。
这在现代人眼里看,当然是一件荒诞的事,哪有父亲要杀儿子,还要再杀掉自己最得力的手下呢?
然而如果我们站在秦朝或者说秦国人的眼中,这件事情并不是很难以理解。
在秦国几百年的历史上,君主在临死前弑杀忠臣,几乎成为了常态,这无关乎君主是否昏庸残暴,就算再“贤明”的君主也会如此。
为秦国奠定称王霸业的秦穆公在临死之前杀死了子车氏三位忠臣,要求他们陪葬。
当子车氏三臣死后,秦人无不为此悲哀,甚至还编出了诗歌《黄鸟》为其鸣不平:“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为秦国奠定一统天下霸业的秦昭襄王,在最后几年也是昏招迭出,赐死了武安君白起,白起“死而非其罪”,引得无数秦人为之怜惜,甚至为他建祠。
子车氏三臣和武安君白起是不是忠臣呢?答案是肯定的,可就算如此,秦国国君仍然毫不留情,甚至背负骂名,将其杀死。
这也就使得扶苏和蒙恬在面对这份遗书时,脑袋完全是懵的,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自己死到临头,而不是问为什么。毕竟谁又能保证如今的始皇帝嬴政不会和他的祖先一样突然“发疯”?
赵高在这份遗书当中,当然也是给出了扶苏和蒙恬理由的,他假借秦始皇的口吻说,扶苏和蒙恬驻扎北境多日,却没有丝毫进取,反而伤亡兵卒,这是一过。
而在驻扎北境的过程当中,扶苏非但不安分守己,还多次上书反对朝廷决策,还因为自己没用坐上太子而愤懑不满(当时秦始皇并没有正式宣布立扶苏为太子),这说明扶苏不忠不孝,这是第二过。
而至于蒙恬,作为始皇帝托付在扶苏身边的老将,他没有起到纠正指引的作用,反而任由公子扶苏胡作非为,这是不忠,由此,赐二人自裁。
很多人只知道秦国崇尚法家,贬低儒家,似乎这是一个只认刑法,不认伦理的国度,但这一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在秦国法律当中,“不孝”是一项极其严重的罪名,且审判及其简单粗暴。
如果父母想要“谒杀不孝子”,只需要找到官府进行诉讼,便会得到立即受审,并且审判官员会近乎无条件的偏袒父母一方。
其余案件或许还会进行再三调解,大事化小。但“不孝”是个例外,根据史料记载:“免老告人以为不孝,谒杀,当三环之不?不当环,亟执勿失。”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如果一位老人状告自己的儿子不孝顺,请求官府判处其死刑,是否应该让他调解原谅?答:不允许任何调解和原谅,应当立即执行,不能有丝毫折扣。
在不孝案的审判当中:老人要打,官府便打,老人要杀,官府便杀。
寻常百姓尚且如此,更遑论皇家了。如果秦始皇说扶苏不孝,扶苏不能进行任何辩解,必须认同自己的“罪名”,理解了这一点,或许我们也就能够看到扶苏身上的无奈绝望了,说了一句,“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就要自刎。
蒙恬不愧是老江湖,看到这份遗诏时,他的反应要比扶苏冷静的多,连忙劝说,请扶苏冷静,再三询问过后,再做决断,毕竟如果是真的,那终究难逃一死,还不如问个清楚。
然而此时的复苏心理防线已经彻底崩溃,再加上赵高派来的信使再三催促,最终还是自杀。
现如今扶苏死了,蒙恬也没有回旋的余地,只能沦为赵高的阶下囚。
扶苏和蒙恬的手上毕竟还有三十万大军,那么他们有没有起兵反抗的机会呢?
有倒是有,但效果可能并不会太理想,在接到这份诏书时,扶苏和蒙恬自己并不知道秦始皇去世,三十万大军亦不知情,手持即便矫诏的信使,此时仍然是掌握杀生大权的。
赵高在下达伪造诏书的同时,还下达了另一个命令,那便是:“以兵属裨将王离。”剥夺蒙恬的指挥权,交给王翦的孙子王离代理。
可以说诏书传达的同一时间,赵高就解除了两人的兵权,故而三十万大军并不能再为扶苏和蒙恬所用。
根据《史记》记载:扶苏死后,蒙恬仍旧不愿自杀,但使者一行人便直接拿下了蒙恬,关押在阳周。“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后来,蒙恬被秦二世胡亥使者逼迫自杀,其弟蒙毅也于代郡遇害。
纵观整场交锋之中,双方的消息是不对等的,这也使得赵高的缜密谋划几乎无解。
如果说扶苏和蒙恬有什么突破点的话,那就是双方的形势不同,甚至可以说扶苏蒙恬的形势更要占据优势。
秦始皇去世以后,赵高第一时间封锁了消息,此时正值夏季,他们不得已用臭鲍鱼来掩盖始皇帝尸体的臭味,“会暑,上辒车臭,李斯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但是再臭的鲍鱼也不可能永远隐瞒下去的,始皇帝身边有一支及其庞大的护卫队,以及上百位文武官员,只要有一个人发现,这场戏就会被戳穿。可以说,李斯和赵高此时此刻是在刀尖上跳舞。
而相比之下,扶苏和蒙恬在军中的地位是极高的,蒙恬是北疆老将自不必提,可以说整支部队都是他带起来的,而扶苏更是皇子,性格又十分仁厚,这样的身份放在军中是很受欢迎的,就连胡亥点名要替代蒙恬掌握军权的王离,也是蒙恬的老部下。两人身边有着大量可信赖的将领士兵,甚至不乏愿意为其赴死的人。
如果按春秋战国时期的兵法来说的话,这便是在“势”上占据绝对优势。
扶苏和蒙恬完全拖得起,而赵高、李斯、胡亥三人,时间每长一点,便多了一分暴露的可能。
秦始皇去世的地点位于河北邢台,而蒙恬和扶苏则是驻扎的地方在今天的陕西延安一带,来去上千里,粗略计算的话,当他们得到赵高的诏书,距离始皇帝去世至少也已经过去十几天了。
只要扶苏和蒙恬在接到这份诏书以后选择了按兵不动,哪怕什么也不做,或许用不了几天,始皇帝身死的消息便会被泄露,真相自然大白。
以扶苏和蒙恬的地位,在军中他们是完全有可能撑过这几天的。
秦国虽然有极其严厉的连坐制,如果发生犯罪,身边人知情但不阻止会按同罪处置,但要知道扶苏和蒙恬身边有的可是30万大军。
就算秦始皇在世,他能难道真的能同时惩罚30万精锐大军吗?
如果扶苏和蒙恬激进一点,在使者抵达军营以后,宣读诏书的第一时间,便“一口咬定”其伪造圣旨,将其拿下,完全控制现场局势。
秦人对于英雄是有着极高的崇拜的,蒙恬作为继王翦之后,秦国军界的新任大佬,就算不真的造反,他也完全可以利用威望,召集护卫,要求亲自去见始皇帝,而蒙恬起初也的确打算这么做的。
只可惜,从小在深宫大院里长大的扶苏,显然没有嗅到阴谋的气味,在使者的逼迫之下选择了自尽,彻底断绝了蒙恬的一切努力的可能。
秦始皇在临终之前,给扶苏留下的真正遗诏很简单,只有十个字:“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
让蒙恬来带兵,你回到咸阳来,为我主持葬礼。
在这一时刻将扶苏召回咸阳,用意也很明确,并希望他能够继承大统,接替自己的事业,然而,一切都被扶苏的一时冲动所错过了,成为了历史永久的遗憾。
倘若扶苏没有死,会不会改变秦王朝的结局呢?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令无数人为之思考。
史书上对于扶苏的记载是相当不错的,他为人宽任,刚毅武勇,相比于法家思想,他更为推崇的是儒家以人治国的理念。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公子扶苏继位,或许不会改变大的历史走向,但绝对不至于使得秦朝会如此迅速地走向覆灭。
在中国历史上,秦王朝如同昙花一现,有着极其迷人的刹那芳华,它率先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开辟了持续2000年的帝制,它的转瞬即逝,令无数人为之惋惜。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胡亥的篡位可以称得上是秦朝灭亡的导火索,密谋得逞后,赵高、胡亥自此开启了比之始皇帝更加残暴的统治。
仅仅一年以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起起义,一时间天下群雄云集响应,最终演变成此起彼伏的反秦浪潮,秦王朝迎来了迅速的灭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0 15: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