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姜雨熙
安顺地戏简介:
地戏是流行于安顺市一带的地方戏,主要集中在安顺的屯堡村落,他们的祖先是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等地的屯军将士。明朝军队在安顺有3个卫、2个守御千户所,清代中后期史料上称这些卫所军士的后裔为“屯堡人”。地戏是屯堡文化中最具活力、特色、最富有人文精神的文化现象,其古朴,粗犷的表演风格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中国戏剧历史博物馆”。
安顺地戏演出以村寨为单位,演员都是当地村民。一般一个村寨一堂戏,演员二三十人。戴面具表演是安顺地戏一大特色,分为文、武、老、少、女五类,俗称“五色相”。演出在每年的新春佳节和农历七月稻谷扬花时节举行。演出者首蒙青巾,腰围战裙,戴假面于额前,手执戈矛刀戟之属,随口而唱,应声而舞。其演唱是七言和十言韵文的说唱,在一锣一鼓伴奏下,一人领唱众人伴和,有弋阳老腔余韵,其舞主要表现征战格斗的打杀,雄浑粗犷,古朴刚健。
安顺地戏以薛家将、杨家将、岳家将、狄家将、三国英雄、瓦岗好汉为主角,赞美忠义、颂扬报国的忠臣良将。2006年,安顺地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让更多人看到听到地戏
“奉军令调北征南,五尺道山崖两开;离乡背井豪情壮,忠君爱国守边关……”一锣一鼓伴奏,一人领唱众人伴和,这段“调北征南”的唱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顺地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顾家顺已记不清唱了多少次,每一次发声他都全情投入。
“头戴的面具我们称‘脸子’,用来体现敌我双方的人物区分。”顾家顺说,安顺地戏所演的30来部大戏上至商周,下至明朝,都是讲述金戈铁马的征战和赞美忠义、颂扬报国忠臣良将的故事。在顾家顺看来,“忠、义、仁、勇”这四个字,不仅是写在戏文里。
“85后”的顾家顺,从小跟着爷爷顾子炎学戏,顾子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顺地戏代表性传承人。顾家顺表示,对于屯堡人来说,学地戏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只有德才兼备的年轻人,才能学地戏。家里要是有一个会跳地戏的人,全家人都感到光荣,因为这是对其家风的最高认可。
为让更多人一起宣传和传承地戏,2013年至今,顾家顺一直致力于推动安顺地戏进校园、进乡村、进景区,积极给群众和学生普及地戏的相关知识。2016年成立了安顺大屯堡地戏演艺团,有40余人,6支队伍,通过各个平台组织表演和宣传地戏,曾参加贵州民族大联欢盛会,登上过芒果TV综艺舞台,最近还在“村超”现场进行了表演。
“参加这些活动,让更多人看到和听到了地戏。祖辈传下来的东西不能丢,我要把这面大旗扛上,将所知道的地戏知识传播给更多人。”顾家顺表示,今后想打造一个安顺屯堡地戏生态博物馆,通过研学、表演、展示等多种形式,更好地传承地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6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