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北京的老字号。从最有名的“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到北京烤鸭的“挂炉派”和“焖炉派”;尝了八大楼、八大居、四大顺和南宛北季各色主菜。本期,吆喝着那些皇家们喜欢的那些老字号。
▲都一处的烧麦
一、乾隆爷送虎头匾的都一处
明清的皇帝,要是想去南边看看,或者打南面回来,前门大街是紫禁城的必经之路,所以这里又叫“天街”。相传有一次,乾隆爷微服私访回来,天色很晚,在经过前门大街时,肚子有点饿。
▲前门大街 发现整个前门大街,只有一家卖烧卖的店铺开着。进去一尝,烧卖特别好吃,乾隆爷便和店主聊了起来。乾隆爷问店主小店的名字是什么,店主说还没有名字。乾隆爷因为此时整个京城只有他一家店铺还开着,所以为其取名“都一处”。
▲都一处虎头匾 回宫之后,乾隆爷还亲手写下了“都一处”三个大字,做成虎头匾,差人给店主送了过去。从此“都一处”也跟着火了起来。因为烧卖的做法比较复杂,街边小摊不太爱做,而且味道也不正宗。
▲都一处特色烧麦 所以,在老北京,这都一处也就成了烧麦的代名词。除了烧麦,都一处的干炸小丸子、炸三角、烧饼、炸豆腐、粟米粥等等都非常值得一尝。
▲干炸小丸子
二、进宫做肘子的天福号
慈禧老佛爷酷爱天福号的肘子,为了能及时吃到,还特意赐给天福号一块进宫腰牌。天福号会把最好的肘子,每天进贡给慈禧。
▲天福号酱肘子 天福号酱肘子也逐渐成为清宫的名菜,肉皮酱紫,表面油亮,肥而不腻,让人回味长久。但之所以有今天的技艺,却是源自于一次失误。天福号是白天卖肉,晚上炖肉。
▲天福号酱肉 在一次炖肉时,看着火候的伙计不小心睡着了,肉被炖得稀烂,怀着忐忑的心情卖给顾客后,却好评如潮。于是天福号将其发扬光大,成就了今天的经典。
▲天福号酱肉
三、溥仪老师最爱的信远斋
信远斋的前身是蜜果店,光绪和溥仪的老师朱益藩就十分喜好他们家的蜜果脯和酸梅汤。朱益藩是位大牛,他不仅是两朝帝师,还是北京大学的第三任校长。信远斋的酸梅汤、酸梅卤、酸梅糕极为讲究,传承自清宫御膳房。
▲信远斋酸梅汤 梅兰芳、尚小云、马连良等都是这里的常客。如今的信远斋,芝麻酥糖、豆面酥糖、秋梨膏都是一绝。
▲信远斋桂花酸梅汤
四、乾隆下江南吃的稻香村
稻香村本为苏式糕点,乾隆下江南时,对其赞不绝口,并御题“稻香村”的匾额,于是名满天下。清光绪二十一年,稻香村在前门外观音寺开了北京第一家店。南店北开,前店后厂,极有特色。
▲稻香村糕点 稻香村也是京城生产经营南味食品的第一家。鲁迅先生对他家的糕点极为喜爱,光是在《鲁迅日记》中就出现过十余次,迅哥每当没有灵感的时候,便会尝一尝稻香村的糕点,缕缕思路。现在的稻香村不用多说,北京糕点市场的龙头交椅,常见的糕点在其中都可以找到。▲稻香村糕点
五、满清旗人更爱的正明斋
相比于稻香村,清朝的旗人们更爱正明斋。他家的糕点独树一帜,尤其是发源于东北的萨其马,做得是地道有嚼劲,成为皇室贡品。
除了萨其马之外,奶皮饼、干菜月饼、蜂蜜蛋糕、桃酥、黄酥月饼都值得一尝。民国时期,袁世凯、曹锟、吴佩孚、张作霖、张学良等,都经常差人买他家的糕点。甚至他家的帐面上,还有袁世凯欠帐未还的记录。
六、南菜北做,迎合慈禧的全素斋
全素斋的创始人刘海泉,原为清宫御膳房厨师,烧得一手好素菜。但慈禧是北方人,所以刘海泉尝试南菜北做,加入酱油,将菜味调咸。刘海泉的拿手好菜是“御味卷果”。
选用果肉、枣泥、山药、蜂蜜、白糖、桂花等原料,用油皮卷好蒸炸,再用蜜渍。上盘后,加青红丝、金糕条,撒上白糖。慈禧很是满意,这道菜也成了宫中的常备菜。
▲全素斋素菜 全素斋的素菜也保持了清廷特色,最擅长的是将素菜做出荤菜的香。辣鸡丁、素烧羊肉、素肠、松仁小肚,都是用素食所作。
▲全素斋素菜
七、八位皇帝的大药房同仁堂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同仁堂的古训,传承了300余年。同仁堂创于清朝康熙八年,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一共历经八代皇帝。皇帝吃的都是他家的药,就知道同仁堂有多牛了。同仁堂的好多药方都是当年清宫的秘方。
北京的老字号也远远不止这些,文房四宝、茶叶酱铺、字画篆刻、风味小吃,各行各业都有文化的传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4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