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洪迈与夜不成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8 03:3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赣南日报

洪迈(1123年-1202年),字景庐,号容斋,又号野处,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他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主要作品有《容斋随笔》《夷坚志》等。

洪迈出自一门四进士三宰相的官宦世家,但是在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的他,还是一名出使金国被罢官后又起复的普通官员。四年后,他自吉安顺赣江南下,行过艰险的十八滩,在河道的千舸万帆中穿行,或于日暮时分抵达赣州西津门附近的码头。乾道六年(1170年),洪迈就任赣州知州。

洪迈非常重视教育,在赣州兴建学宫,以壮当地学子,促使民风向善,开启民智。而他最让人称道的政举,莫过于决定于贡江之上建浮梁。浮梁即浮桥。赣州三面环水,百姓出城必须穿过宽阔的江面,只靠渡船通行实在不方便。于是,洪迈便决定在贡江上架一座浮梁,选址于建春门外,命名为惠民桥。这座浮桥历经八百多年,至今仍为赣州百姓出行服务,被列入第六批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赣州特有的人文景观。

洪迈在赣州十分勤政爱民。譬如骄横蛮不讲理的郡兵,因不愿戍守九江,便假传去者不得回的谣言,几乎令郡兵炸营。洪迈是外来者,郡兵则是地头蛇,这场争斗不仅是骄兵之因,或许也有挑衅试探的意味。洪迈并没有退缩,先安排一名本地的校官去劝说士兵,用怀柔的方法放松大家的警惕,然后身挂空箭囊入营,询问传谣祸首。最终,洪迈只将领头闹事的什五长斩首,并未处置其他闹事的士兵,戍守九江之事就此顺利解决。后来逢闹饥荒,赣州作为盛产粮食的地方,倒也勉强度日。然而周边郡州却是饥民遍地,路有饿殍,还有许多百姓逃难到赣州。洪迈决定拿出粮食去接济邻郡,面对僚属的谏止,他只是笑说,岂能只管自己死活而无视别人的困难,这可不是为官为人的道理。

洪迈作为著名文学家,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容斋随笔》,堪称古代文言笔记小说之祖。它囊括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翰以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无不有所论说,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合称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这部鸿篇巨制的最初刊印,于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在赣州刊印。其时,洪迈已仙逝,然而赣州的老百姓对这位老知州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遂由州府所辖之章贡郡斋首度刊印全本。

此外,他还书就420卷的志怪小说集《夷坚志》,数千则的故事反映了南宋嘉泰年以前宋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多曲艺及市井小说如“二拍”等都从《夷坚志》中取材,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元杂剧《牡丹亭》的故事原型。《夷坚志》中有数十个故事与赣州有关,如《江南木客》《大庾震吏》《杨晖入阴府》《玉带梦》《阳大明》《杳氏村祖》《汀州山魈》《宁都吏仆》《虔州城楼》《上犹道人》《富池庙》《温大卖木》《大庾疑讼》《吴僧伽》《天门授事》《谢眼妖术》等。在《夷坚志·乙志卷八·虔州城楼》中,洪迈就写了他在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夏天,随父亲南迁途经赣州,夜宿城楼的故事。“明日而先公言:‘汝夜何所往? 吾闻抱关老卒云,楼故多怪,每夕必出。’予因道昨所见者。是日徙于郁孤,竟夜不成寐。”因为听守城老兵说了城楼“闹鬼”的故事,以至于洪迈换到郁孤台夜宿的时候也睡不着。夜不成寐一词就出自这则故事,意思是形容因心中有事,晚上怎么也睡不着。

(记者穆宇清 实习生李彤 整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8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有怎样的成长经历
洪迈(1123年—1202年),字景庐,号容斋,又号野处,南宋饶州鄱阳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洪皓第三子。洪迈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
2023-06-13 14:12:00
南宋文人洪迈曾自比苏轼,他为什么这么自信?
...的《梦溪笔谈》也逐步受到重视,变得人尽皆知。而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与之相比也不遑多让。在当时,这部书还没有完稿的时候,其名声就已经传到皇宫里去了。据洪迈记载:“淳熙十四年八
2023-04-20 09:33:00
...百字一篇,适合当下的碎片化阅读。《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1123年—1202年)从小就博览群书,过目不忘。在中央做过官,赴地方上过任,外交也干过,国史也修过,是位经历丰富、学
2023-12-01 08:44:00
...是指生活在两宋之际的洪皓与他的三个儿子洪适、洪遵、洪迈。从洪皓出生(1088年)到洪迈去世(1202年),共114年,跨越两宋,历经哲宗、徽宗、钦宗、高宗、孝宗、光宗、宁宗7
2023-12-28 08:58:00
宋朝宰相王安石写了套大书叫《字说》,每个字为什么这么念
...了七年。随口就来也是文人的一毛病,写《容斋随笔》的洪迈更是把牛吹到了皇上面前。有一次宋孝宗和洪迈吃饭聊闲天,宋孝宗说:“朕有个小爱好,没事儿的时候,喜欢搜集唐人绝句,现在啊,
2023-08-01 10:34:00
聊聊南宋学者洪迈创作的文言志怪集《夷坚志》
...梦中婚》十分的搞笑。实际上这事情古已有之。南宋学者洪迈创作的文言志怪集《夷坚志》就是写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但这里主动的是男方。说是在北魏的时候,某地一个叫孙景的举人进京赶考,对
2023-05-04 11:09:00
聊聊南宋官员、文学家——杨万里
...任秘书少监。淳熙十五年(1188年)三月,孝宗采纳翰林学士洪迈之议,以吕颐浩等人配飨高宗庙祀。杨万里力争主战名相张浚当配飨,指斥洪迈为人不公正、专辄独断,无异“指鹿为马”,因
2023-06-08 15:51:00
王十朋与木待问
...日,王十朋与木待问、洪州副职王秬(字嘉叟)一起造访洪迈(洪遵的弟弟,字景卢)别墅,作《二月朔日,同嘉叟、蕴之访景卢别墅,用郡圃栽花韵即席唱和》诗二首:“鄱水芝山四望赊,雨余风
2024-06-08 14:22:00
...宗亲自提拔他为太子侍读。一次上朝,孝宗听纳翰林学士洪迈的建议,以吕颐浩等人配飨高宗庙祀。杨万里上《驳配飨不当疏》,力争主战名将张浚也应当配飨,指斥洪迈专横独断,无异“指鹿为马
2023-10-27 10: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