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我爱读古书,尤其读到里面的一些文人故事,更是饶有兴致。我从《封氏闻见记》、《东轩笔录》、《邵氏闻见后录》、《六砚斋笔记》、《四朝闻见录》里,选了几小段,一起来说说。
唐朝开元年间,皇帝收到了一封自荐信,写信的人叫常敬忠,号称自己有过目不忘的本事,看一遍千字文章,就能全背下来。有这本事,也算是个人才吧。于是敕令下来,让他去中书省参加考试。他见到的是宰相张说。张说问:“你号称看一遍能背下千字文,那看十遍能背下万字文吗?”常敬忠答:“没这么干过,试试吧。”
看到第七遍时候,常敬忠说:“行了,能背了。”张说道:“你别着急,还差三遍呢。”常敬忠反问:“七遍也是背,十遍也是背,七遍背下来,干吗要看十遍?”他就开背了,果然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张说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人没吹牛,是真有这特长。
另一位参加考试的哥们儿就没这么顺利了。这位是宋朝人,叫苗振,是个文吏,打算考个馆职,正式进入“公务员”序列。考试之前,宰相晏殊还挺关照他,让他抓紧时间温习一下。不料苗振自负道:“你见过当了三十年老娘,却把婴儿裹反了的么?”
读书人都这个毛病,就觉得自己最牛。晏殊还能说什么啊?就“哼”了一声。
考试的题目也不算难,要求考生写一篇赋,以“王”字为韵脚。苗振上来就是一句:“率土之滨莫非王。”这头句就写错了,能得高分吗?最后自然是落选了。晏殊知道了,乐他:“这苗先生,还真把孩子裹反了。”
宋朝的另一位宰相王安石,是有名的改革家。可王安石还有个念头,打算当学术权威,所以写了套大书叫《字说》,具体内容,就是每个字为什么这么念,为什么这么写,都要说出个由头,还要逼着别人读。据说其中很多牵强附会,解释都找不到根据,反正他自己这么想的,就这么解释了。讲字,也就成了他晚年的一大爱好。
有一次讲字,就有人问他:“‘覇’字,为什么头上有个‘西’呢?(‘覇’是‘霸’的异体字)”王安石张嘴就来:“因为西方主杀伐。”接着就洋洋洒洒说下去了。
说完了,人家又问:“那么,为什么又写成‘霸’,上面变成了‘雨’呢?”王安石磕巴没打就说:“如时雨化之耳。”嘿,他倒是真能圆回来。
嘴上没把门的,把话往大了说,一般都是过度自信。一自信了,就把自己琢磨的事情,当了真的。这种事米芾也干过。这位书法大家,牛到要预测自己的生死。
有一次给别人写信,谈怎么缚毛笔,手一滑,末了开始吹:“我有三支笔,可以用六十九年。我也就活到这个岁数。记住这岁数啊,肯定没说大了。”
按说米芾还挺谦虚,没像和尚老道似的动不动就说自己能活几百上千年。可……这话还是说大了。他六十二岁就去世了,比自己说的,少了七年。
随口就来也是文人的一毛病,写《容斋随笔》的洪迈更是把牛吹到了皇上面前。有一次宋孝宗和洪迈吃饭聊闲天,宋孝宗说:“朕有个小爱好,没事儿的时候,喜欢搜集唐人绝句,现在啊,已经搜集了六百多首了。”
洪迈接上话了:“根据臣的记忆,不止这个数。”
宋孝宗就问,那得有多少首啊?洪迈说,怎么也得有五千多首吧。
宋孝宗大惊:“有这么多呀?那麻烦你了,给朕编个集子吧。”
洪迈这回可嘬了牙花子了,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到处搜集唐绝句。哪儿有五千首啊?一千首都凑不齐,也就六七百。最后急眼,把稗官小说、神仙鬼怪故事以及流传的妇人女子的诗歌,都算了进去,好歹交了作业。这属于说了大话,自己给自己挖了一坑吧。宋孝宗一瞧,就知道洪迈吹牛了。不过想想,也难为他啊,一年工夫凑了这么多东西,算博学。所以,也没生气,反而赏赐了不少东西。这一关,过得真不容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1 18: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