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陈友谅大军兵临城下,一个书生帮朱元璋逆转了局势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1 22:10:00 来源:戏说三国

朱元璋成为红巾军大元帅之后,又攻下了应天府(今南京),开始执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准备将应天府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并进行巩固。应天府的城墙被朱元璋修得异常坚固而雄伟,大部分都是用整块的花岗岩或条石砌成。应天府的城墙光是城门就有13座,有的还建有“藏宝洞”,战时可供士兵休息和存放战备物资,这种特殊设施在中国古代的其他大型城市中极为少见。

陈友谅大军兵临城下,一个书生帮朱元璋逆转了局势

陈友谅大军兵临城下,一个书生帮朱元璋逆转了局势

陈友谅大军兵临城下,一个书生帮朱元璋逆转了局势

面对陈友谅的大军压境,朱元璋赶紧召集部下商讨对策。有许多将领认为,与陈友谅相比,己方力量相差太大,不如趁早投降;有的主张逃到钟山据险而守;也有人主张拼一死战,如果失败了再逃跑,万一赢了呢?

听了部下七嘴八舌的议论,朱元璋一时之间也拿不下主意,那时候他的实力确实非常弱小,或许暂时委身于陈友谅麾下也是个不错的办法,日后再见机行事,东山再起也,建立一番更大的功业也不是没有可能。

陈友谅大军兵临城下,一个书生帮朱元璋逆转了局势

不过,朱元璋发现,在大家议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时候,大帐的角落里站着一个书生一言不发,虽然是新来的,但朱元璋看他神情,不像是因为紧张或者害羞才没有发言,而似乎是一种不屑,这就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了。散会之后,朱元璋特意把这个书生留了下来,问他有什么主意。

书生叫刘基,是浙江青田人,他一开口就非常犀利:“我看那些主张投降和逃走的人就该杀!”朱元璋知道,敢说这种话,刘基一定早已有了破敌的计策,于是便问他用什么办法打败强大的敌人陈友谅。刘基说:“敌人远道而来,我们以逸待劳,还怕不能取胜?您如果多用财务赏赐将士,再用伏兵之计,针对汉军远来疲惫的弱点进行痛击,打败陈友谅就大有希望。”

朱元璋听了刘基的这番话满心欢喜,两个人又商议了具体的细节,不久就把计策定了下来。

按照朱元璋和刘基的计划,军中一位曾经与陈友谅熟识的部将康茂才给陈友谅写了一封信,假装诈降,答应做他的内应,与陈友谅约定让他兵分三路攻打应天府。这样做一来是麻痹陈友谅,而来分散他的兵力,减轻己方的压力。这封信,是由康茂才的一个老仆送给陈友谅的,这名老仆曾经在陈友谅手下当过差。因此陈友谅在接到这封信之后非常的高兴,并没有怀疑其中有诈。

与此同时,朱元璋派出手下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率兵分几路在沿江几个重要关口埋伏,自己统率大军守在卢龙山,只等陈友谅自投罗网。

后来,陈友谅果然亲自带领全体水军出发,直接前往约定地点江东桥,步兵则分兵几路从另外的方向进攻应天府。哪想到,在江东桥按照约定的信号一连喊了几声,都没人答应,陈友谅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急忙命令船队撤退。可是这时候再撤退显然已经晚了。埋伏在岸边和水港里的朱元璋部队一起杀出,陈友谅的水军遭遇突然袭击,被杀死和落水淹死的将士不计其数,两万多兵士,一百多艘战船被朱元璋俘获。陈友谅本人在部将的殊死保护下,总算逃了命。

这一仗打得陈友谅大伤元气,朱元璋的声势却越来越大,本来缺乏得力水师的他,这次不但收编了大量经验丰富的水兵,还获得了100多艘战船,等于凭空多了一支强大的水军。而这一切的成功,都与那位书生刘基有关。此战过后,刘基在朱元璋军中的地位直线上升,成为主要谋臣之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2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洪都之战,朱文正拖垮陈友谅改变元末局势
洪都之战前,朱元璋被小明王封为吴王,统领十万军队可谓势头正旺。然而,他占有的领地并不多而且四面受敌,最大的对手张士诚和陈友谅分居两侧,两人对其皆有着极大的威胁。就在朱元璋主力部队
2023-05-05 11:02:00
...力如何很重要,只有如此才能笑到最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值得很多人学习。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是很有道理的。对于想要成就大事业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要对敌人的情况
2024-06-02 20:39:00
如果陈友谅没有死,朱元璋能统一天下吗
...发展,各路义军经过整整合合最终有三方势力争夺天下,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三个人虽然出身都是底层出身,朱元璋是一介平民,陈友谅之前只是一个渔夫,张士诚就是一个贩私盐的商人,可
2024-03-24 16:48:00
徐达在明朝时什么地位
徐达是明朝开国武将之首,深得朱元璋信任与喜爱,击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推翻元朝,横扫北元,为明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巨大功劳。朱元璋晚年猜忌功臣,大肆屠杀文臣武将,但徐达成功躲过朱元
2023-06-06 15:24:00
王守仁是如何平定朱宸濠之乱的
...南昌后,立刻在鄱阳湖设下埋伏,准备截杀朱宸濠。当年朱元璋就曾采用这个办法,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这下,王守仁也采用了同样的办法。王守仁在鄱阳湖设埋伏打击朱宸濠,有优势,可以打朱
2023-06-06 11:14:00
陈友谅有夺天下的实力,为何给朱元璋做了陪衬?
...元朝末年,更是命如草芥,到处尸横遍野。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可谓亲身经历了这段晦暗的时光,亲眼看着父母兄弟一个个饿死在自己眼前,连一块裹尸布都没有。与朱
2023-05-04 12:33:00
朱升:从池州儒学到明朝国史,一代智者的传奇人生
...卷进来。1357年,这时的朱升已经50多岁,接近花甲之年,朱元璋的大军到了徽州,朱升认识了邓愈,通过邓愈的引荐,他认识了朱元璋。邓愈也是一员名将,他跟随朱元璋一路征战,在13
2024-03-30 06:04:00
陈友谅与朱元璋的生死较量
...权力巨擘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其中陈友谅作为一位能够与朱元璋一战的对手,引人瞩目。然而,尽管他统率着庞大的60万大军,却在统一王朝的道路上遭遇了挫折。让我们一同探索陈友谅与朱元璋
2023-07-13 20:41:00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了陈友谅之子斩草除根,反而送他去高丽?
善待陈理,这是朱元璋团队的智囊们,想出最好的结果。如果把朱元璋放过陈理这件事单纯归结为他“心善”,那么这就是对朱元璋这位布衣皇帝最大的误解,朱元璋能击败各路诸侯,问鼎天下,靠的可
2022-12-29 20: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