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阳康”后失眠、焦虑、恐慌…面对不确定性,我们能做些什么?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1-13 13:0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浙江新闻客户端见习记者 周林怡 通讯员 李文芳 李彬

“回归正常”的拐点已经到来。

随着全国各地防控措施逐渐松绑,曾经的“隔离”和“封控”逐渐淡出生活,“行程码”“场所码”已经成为历史。作为一场公共卫生危机,新冠疫情不仅会带来身体的病痛,随之而来的负性情绪更像是看不见的隐形伤痕,冲击着人们的精神心理健康。

2022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精神心理健康报告显示,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增加了近5000多万抑郁障碍患者和7000多万焦虑障碍患者。

近日,随着感染“过峰”,不少人从“恐阳症”“幻阳症”转为“阳康”后的疾病焦虑等心理问题。为此,浙江多所医院开设“阳康”门诊,提供心理咨询与治疗,帮助新冠患者适应疫情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化。

那么,疫情后出现负面情绪如何进行自我调适?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我们又能做些什么?记者走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和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心理门诊,与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进行对话。

“阳康”后失眠、焦虑、恐慌…面对不确定性,我们能做些什么?

浙大邵逸夫医院“阳康”心理门诊。受访者供图

心理门诊患者明显增多

11日下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64岁的张萍(化名)来到抑郁障碍科主任谭忠林的诊室,焦躁地陈述着自己的情况。

“心窝口一直火辣辣的,疫情后状况加重了”“难受得顶不住”……就诊过程中,张萍反复指戳着胸口部位,脸上因为情绪激动而微微泛红。

“这一周睡觉怎么样?”“吃饭有味道吗?”谭忠林一边通过简短清晰的提问来引导张萍更客观、精准地讲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一边对她在疫情前的饮食作息、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等进行综合评估。

在张萍断断续续的讲述中,一个家庭中的“照护者”形象被还原出来。日常生活中,张萍似乎总是“被忽略”。她承担着做饭、家务等工作,而最近家中成员接连“中招”、婆婆的离世打破了本就脆弱的“平衡”。“没有人同情我。”张萍沮丧地说。

经过病情分析,谭忠林诊断张萍患有重度抑郁症,需要住院治疗。谭忠林分析,对于像张萍这样本就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等情绪障碍疾病的患者来说,疫情下的种种不确定性像是“最后一根稻草”,“包括具有强迫、焦虑、敏感等个性特征的人,疫情带来的生活变化可能会对他们的情绪带来困扰和波动,从而诱发疾病症状。”

“阳康”后失眠、焦虑、恐慌…面对不确定性,我们能做些什么?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抑郁障碍科主任谭忠林在门诊坐诊。

而在浙大邵逸夫医院的“阳康”心理门诊,前来就诊的许多患者主要因为出现焦虑症状,其中多位是急性焦虑发作。对于他们而言,面对突然变动的现实情况往往缺少成熟的心理应对机制,有时思维像是突然走进一条“死胡同”。

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张磊向记者介绍,近期来就诊的一位年轻患者就是一个典型。在感染新冠后,看到网络上有“阳康”后心肌炎猝死的新闻,他就会特别紧张,害怕自己也会患上心肌炎,晚上睡觉前总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这说明他对自己身体的关注超出了正常范围。”

针对这一部分患者,该门诊给出的对策是,现场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唐劲松表示,“和一般的心理门诊不同,我们除了对患者进行评估和诊断,还会当场进行心理辅导,鼓励合理宣泄情绪,学习放松训练方法,通常是20~40分钟。针对性的心理咨询能够帮助患者意识到自身不恰当的认知方式,有利于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据悉,自“阳康”门诊开设以来,已有不少患者经过心理干预后好转或痊愈。

“阳康”后失眠、焦虑、恐慌…面对不确定性,我们能做些什么?

浙大邵逸夫医院“阳康”心理门诊,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唐劲松正在为患者诊疗。受访者供图

一场集体的“心理重建”

2020年2月9日,谭忠林作为浙江第三批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前往武汉。三年来,他清晰感知到了疫情发展过程中人们心理状态的变化。

最初疫情在武汉暴发时所产生的心理危机,更多体现在对新冠病毒认知的缺乏,生与死咫尺之隔的恐慌。这种应激反应不仅体现在患者身上,对于一线的医护人员更是一场“心理战”。“在急诊室,在病房里,难免会经历死亡。但目前对于医护人员的培训中,在这些突发状况下如何与患者家属沟通、如何自我疏导,还是比较缺乏的。”谭忠林说。

作为医护群体中的一员,谭忠林密切地关注着这个群体对于疫后心理援助的需求。他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美国一项针对1.3万医生心理状况的调研显示,有47%的医生对职业产生倦怠,21%的医生称患有抑郁症。“我们要树立健康工作意识,保证医护夜班后休息时间。”谭忠林说。

社会在寻求一种集体情绪的按摩。“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一个心理调适的过程,例如很多人需要从线上办公重新转回线下,如何从居家状态转变过来、恢复工作环境的人际交往,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浙大邵逸夫医院的心理治疗师李一飞指出。

“阳康”后失眠、焦虑、恐慌…面对不确定性,我们能做些什么?

浙大邵逸夫医院心理治疗师李一飞在为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受访者供图

如今,在防疫措施优化之后,人们的情绪共性,由最初对未知的恐慌,逐步转变为对疾病的焦虑。就像潮水无法在顷刻间转变流向,短时间内周围环境的诸多变化,是许多人产生心理波动、进而引发焦虑、愤怒等情绪反应的来源。

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在通过增强连接感来获得慰藉和信心,这是一场集体“心理重建”的过程。前段时间,朋友圈、社交平台上,许多人分享新冠感染体验备受关注。公开晒“阳”、自我调侃等形式,不仅让围观者从身边人的个体经验中增加对病毒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直面病毒的信心和勇气。

“健康如同骑单车,要在行进中找到平衡”

在采访过程中,多位医生还提到,目前许多人所表现的心理和情绪的反应,不仅仅是对当下情况的反应,也是几年来各种负面情绪累积的结果。

关于这一心理过程,心理治疗师李一飞的描述是:如果把“急性应激”比喻成一颗爆竹,反应激烈,瞬间完成,但是‘砰’的一声会吓你一跳;那么“慢性应激”就像一支细细的香,反应细微,过程缓慢,但你会知道它在燃烧,在消耗。

那么,如何在疫情下维护或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

精神卫生科医生唐劲松强调,要尽可能保持健康的睡眠习惯,适度地进行运动,这些都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另外,他还建议睡前少看手机,尽量减少媒体上疫情相关信息过载对自身产生的负面影响。

对于如何缓解焦虑、恐慌等情绪,李一飞还提供了几个具体的小方法——

首先要找回“掌控感”。由于恐慌源于不确定感,因此可以多关注一些具有确定性的事物,比如整理、收纳等能够掌控的事情。此外,可以试试“保险箱技巧”:这是一种通过想象的方法来完成的负面情绪的处理的技术。当我们在完成一件事遇到负面情绪干扰时,可以有意识的将这些情绪“打包”收进“保险箱”封存,然后继续完成接下来的行为,这些负面情绪往往会随着行为的有效推进慢慢被消化掉。

当然,除了向内探索,通过剖析精神晦暗面的内在机理来自我疗愈,社会支持层面的“他愈”同样重要。近几年,微博、豆瓣等社交平台上出现了许多“树洞”、“心理学自救小组”等,许多人将其视为情绪 “出口”,还有不少抑郁症患者们互相分享心理困境,从陌生的同伴中获得疗愈的力量。

“身心的康复有一个过程,这是因人而异的。”谭忠林将这一过程比喻为“骑单车”,需要不断前进才能找到平衡:“我们要努力从创伤中学会成长,要学会把这个阶段放到整个生命历程中,相信自己会逐渐好起来,会康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3 16: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因新冠焦虑、恐慌、抑郁?听听社会心理学专家建议
...心理问题浮出水面。负面情绪该如何调适?因生活中种种不确定性感到恐慌,应做些什么?社会层面如何进行“心理修复”?结合网友关心的问题,本端记者专访浙江大学社会心理学领域专家张宁和
2023-01-19 15:36:00
为什么退烧一个月了还各种难受为什么阳康之后又失眠来又迟钝
...的患者自述存在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焦虑、抑郁等困扰。事实上,国内外都已有不少研究,认为阳康后常见的神经精神心理症状包括:嗅觉味觉减退、疼痛、失眠、疲劳、乏力、
2023-01-30 07:35:00
纾解家长焦虑 培育健康儿童
...如分数那么直观,怎么客观了解孩子的学业水平?未来的不确定性、安全感的缺乏、社会比较中的心理恐慌、对改变缺乏准备、心理不适应等一系列因素引发了家长新的教育焦虑。这种焦虑主要表现
2023-01-08 09:11:00
正确认识焦虑情绪与焦虑症
...绪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反应,通常是人类在面对潜在威胁或不确定性时产生的一种自然反应。当我们面临挑战、压力或不确定性时,大脑会释放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会导致身体的一系列
2024-03-30 06:23:00
走进“心”世界,护佑女性魅力人生
...调节心理状况。产后激素大幅度变化和对今后生活变化的不确定性,容易出现产后抑郁症,这对母亲和孩子的威胁都很大。(3)科学对待不孕症。在中国,不孕使许多女性自责和抑郁,这种心理是
2023-03-14 10:54:00
得了“幻阳症”?心理专家:别怕,对未知情况焦虑是正常反应
...。“经历了三年抗疫过程,大家先后经历过大大小小各种不确定性。面对未知的、不确定的情况,担忧、焦虑的情绪都是正常的反应,就算经历过再多,也仍然可能会出现。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地
2022-12-18 09:31:00
总觉得自己快“阳”了,怎么办?
...情况下出现的心理不适应状态,是我们在面对未来情况的不确定性时所产生的一种焦虑情绪。但不可否认,“幻阳症”仍然给我们的正常生活和情绪状态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同时,在感染
2023-01-07 14:04:00
总感觉身体哪里不舒服,“幻阳症”了怎么办?心理专家:回归现实,掌控可控的部分|抗疫答疑
...……经历了三年抗疫过程,大家先后经历过大大小小各种不确定性。面对未知的、不确定的情况,担忧、焦虑的情绪都是正常的反应,就算经历过再多,也仍然可能会出现。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地
2022-12-17 22:46:00
情绪与女性乳腺疾病的关系
...,部分原因是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开始带来的固有威胁和不确定性。虽然对于大多数患有焦虑的乳腺癌患者来说,这些症状在治疗后会开始减轻,但18-33%的患者会在治疗结束后数月甚至数年
2025-01-15 14:42: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健身房为什么是秃头重灾区
作者:豆泥(图/unplash)你每周规律健身,每次训练都不敢懈怠,练到大汗淋漓之际习惯性拿起毛巾擦擦头,和汗一起被擦走的总是还有几根头发
2025-09-16 05:14:00
央媒看太原 | 央视关注太原特色老醋月饼市场升温
央媒看太原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是中秋节了,各地月饼生产制作开始忙碌起来。9月15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报道了太原市的月饼市场开始预热
2025-09-16 06:25:00
铜仁市驻贵阳老干部流动党支部组织召开集体学习会议
9月11日,铜仁市驻贵阳老干部流动党支部召开集体学习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2025-09-16 00:08:00
静脉曲张康复患友旗袍秀,身心健康再绽芳华
9月13日,贵阳脉通血管医院大厅内出现了一抹“优雅红”。伴随着舒缓优美的音乐声,一群身着大红色旗袍的女士,手中轻舞羽扇
2025-09-16 01:11:00
代谢健康指数发布,测测你离“代谢综合征”有多远
9月13日至14日,第二届数智健康学术会议在京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聚焦数据要素、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融合与创新应用
2025-09-16 02:44:00
【天眼关注】烟火气、人情味、现场感——“锅气”背后的三重渴望
傍晚时分,贵阳老城区的巷子里飘来阵阵菜香。一家名为“老味道小炒”的餐馆里,厨师手中的炒锅上下翻飞,火苗蹿起,牛肉与辣椒在高温下碰撞出诱人的香气
2025-09-16 04:18:00
国家级白酒大师齐聚劲牌,共鉴毛铺草本酒与劲牌清香年代独特风味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默晓龙)近日,劲牌公司迎来一场高规格的品鉴盛会。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杜小威等五位国家级白酒专家应邀莅临
2025-09-15 11:09:00
CCOS 2025 | 安徽爱尔眼科医院刘勇、刘帅帅、陈诚等受邀出席第二十九次眼科学术大会
2025年9月4日-7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九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CCOS 2025)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作为国内大型眼科学术盛会
2025-09-15 11:35:00
聚焦秋季男性健康:山东东方男科医院专家带来科学防护攻略
中秋渐近,秋意渐浓,昼夜温差显著增大,空气愈发干燥,各类流行病也进入了活跃期。在这个时节,男性群体尤其需要重视养生保健
2025-09-15 12:57:00
停止运动后 肌肉原地变肥膘?
经过一夏天的苦练,好不容易见到的一点肌肉,会随着停止运动而“秒变”肥膘吗?肌肉长得越多,脂肪囤积越多?这种担心有点多余
2025-09-15 13:18:00
后背反复长痘、瘙痒?济南中研医生:可能是毛囊炎
不少学生发现,后背总冒出红色小疙瘩,又疼又痒还反复,以为是普通痘痘,却越抠越严重。其实,这很可能是后背毛囊炎,尤其在学生群体中高发
2025-09-15 13:23:00
倒计时!第三届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9月19日启幕
本报讯(记者 刘雅婷) 一场汇聚全球智慧、融合科技与人文的养老产业盛会即将在古城西安拉开帷幕。9月19日至21日
2025-09-15 15:14:00
标本兼治 济南国医堂中医张青松“三个调”治囊肿
囊肿是一种有形的包块,囊肿内部可能包含空气、液体或半固体物质。脓液的集合体称为一个囊肿。中医治囊肿有独特的优势,受到患者普遍认可
2025-09-15 15:44:00
曹博带队赴北京考察 探索武当中医药健康文化走出去战略
9月8日至10日,武当中医药文化联合会会长曹博赴北京考察调研,期间与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全国中医药文化大会组委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25-09-15 15: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