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更全面的人”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7-14 05:5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文汇报

应对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冲击,大学通识教育亟需系统升级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更全面的人” ■当知识的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尤其是在GhatGPT等新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的大学通识教育聚焦的所谓能力培养,还能称为“能力”吗?原先强调的素养还能称为“素养”吗?大学通识教育所秉持的“知识观”,又该如何重塑?近日,多位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的学者在复旦大学展开讨论

■本报记者 姜澎

“ChatGPT只用了短短半年就从文科生变成了理科生,从普通学生变成了尖子生——这直接颠覆了我去年此时的想法。当时我还认为,人工智能不可能这么快就改变世界。”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出于好奇,不久前和ChatGPT开展了一次讨论,即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开展通识教育。结果,ChatGPT很快给出了8个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从文化素养、技术能力再到批判性思维、人文、伦理等,总结得清清楚楚。

看到这份总结后,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孙向晨教授也忍不住感慨:“这个回答已超出我们对人工智能的预期,看上去甚至比我们思考得还周全。”

当知识的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尤其是在GhatGPT等新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的大学通识教育聚焦的所谓能力培养,还能称为“能力”吗?原先强调的素养还能称为“素养”吗?大学通识教育所秉持的“知识观”,又该如何重塑?近日,多位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的学者在复旦大学展开讨论。

人工智能越来越像人,关注“人”的通识教育面临新挑战

在国内不少高校,通识教育已探索20多年。如何应对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冲击,学界掀起又一轮关于“升级”通识教育的讨论。

过去,人们常常诟病教育把人培养得越来越像机器,但在人工智能已经越来越像人的时代,如何把人培养得更全面,而不是把人培养得像机器,已经从“一个重要的问题”变成“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工具变得如此强大时,我们为什么还要在这里上课?谁还来上课?”在徐雷看来,这将是所有高校面对的问题。展望未来,他指出,唯有让技术更人文,才能让人工智能与人类共存,而通识教育就是推动人文与科学融合、对话的有效路径。

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给大学专业教育带来更大挑战。徐雷举例道,眼下正是大学招录季,今年,人工智能专业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但就全球来看,人工智能发展也给各行业带来冲击,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较低层级的算法工程师。由此,大学也有必要思考:面向未来社会,人的价值该如何体现?大学对人才培养的传统定义或有必要“刷新”,通识教育似乎也走到了改革的十字路口。

事实上,通识教育20世纪40年代兴起于美国一些精英学府,其核心理念正是倡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而不是培养工具式的人,这一教育理念此后也得到全球高校的认可。

在国内高校,随着通识教育纷纷落地生根,过去20多年来,不少大学在探路过程中,也始终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但不论是清华大学的“无专业门槛、有学理深度”的通识课程探索,还是复旦大学推出的“人文科学相互交融”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中国政法大学推行的文明史与法学教育融合的通识课程实践等等,基本都强调培养学生广博的视野、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懂得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对世界怀有更大的包容性。

就业“专业对口”,将越来越难实现

“无论你是否喜欢,人工智能的快速迭代,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超星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史超分析,技术的发展也将直接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变数”。

过去,企业经常抱怨大学培养的人才和行业岗位的需求不对接,而放眼未来,不少高校毕业生就业时希望的所谓“专业对口”,将越来越难实现;另一方面,企业的用人需求也将发生变化,从过去简单把招聘的人看作劳动力,到今后越来越重视人的洞察力。

“这也提醒我们,大学的通识教育不应该再为了帮助学生从事某个职业做准备,而是应该为学生未来能应对不同的职业需求、实现终身发展做准备。”在史超看来,这实际上也意味着,大学通识教育中原本就重视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愈发重要。所谓批判性思维,即是帮助学生理解看到的世界并对它进行评估、分析、推理、创造的能力,具备理解问题本质的能力。这也对高校整个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亚马逊云科技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峥教授曾在上海纽约大学任教,既是人工智能科学家又是工程师,业余时间也是文学艺术的发烧友。在他看来,通识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取独立科目的知识。在社会中,让每一位工作者在行业中游刃有余的,其实是从不同的专业训练中获得的“专业通识”。而且,每一种专业有各自的专业通识。比如,科学家相信纷繁复杂现象的背后存在着简洁明快、具有强预测力的模型;工程师认为“魔鬼在于细节”,对复杂性有着深刻的理解,致力于打造平衡细节和性能的产品;艺术和人文学者则更关注叙事结构、叙事能力和叙事自由;金融类人才关心投入和产出,对人的非理性的理解甚至超过心理学家……

张峥直言,目前,专业通识在大学教育中既不相通,也不通用。如果专业通识无法下沉为普惠教育的一部分,最终,我们的教育很可能会培养出大量“只拥有单一视角的人才”,难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数字赋能高等教育”将有全新内涵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影响的不仅是学生,还有老师。”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徐骏介绍,今年9月,哈佛大学的人工智能CS50bot就将进入计算机课程,成为学生的“导师”。某种程度上说,“精力无限”的人工智能导师可以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进度,为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带来可能。

徐骏认为,放眼未来,我们更需要思考,如何利用人工智能重新组织通识教育,包括推进跨学科学习、无边界学习等。

在徐雷看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将使“数字赋能高等教育”衍生出新的内涵,尤其对于更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通识教育而言,“系统升级”正当其时。

“人工智能加持下的数字赋能,绝不是传统的慕课,或者共享通识课程。”徐雷举了个例子,国外已有大学联盟开发人工智能帮助学习的大模型,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设置的80个观测点,每周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报告,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徐雷说,人工智能可能使大学通识教育的形态发生改变,比如,推动教师共同体的构建,让最有趣的老师和同学之间互相激发。当然,优秀的老师之间也会产生同行压力。当最优秀的人群聚集在一起,达到临界状态,必然会产生“化学反应”,最终激发创新思维的诞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4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校思政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发展,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政
2023-07-21 14:34:00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蹇亚娜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领域发生重大变革,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不可避免地受到教育大环境、社会新形势的影响。面对大学生行为特征、学
2023-10-20 04:52:00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走向何方?教育机制如何转变?
...教师适应新技术?如何培育学生的未来竞争力?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实现个性化教学?如何看待人工智能产品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在7月16日-17日举行的2024人工智能与
2024-07-19 09:45:00
南京大学:培养智能时代的高素质劳动者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开设通识核心课程 提升人工智能素养南京大学:培养智能时代的高素质劳动者图为学生参访南京大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相关实验室。南京大学供图【向未来育人才①】◎本报记者 金
2024-04-02 02:21:00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发展有何趋势?这场大会给你答案
...,带来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体验。6月28日上午,“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线上举行,主办方宣布大会将于2024年7月16日-17日在青岛举办,主题为“新智能
2024-06-29 16:48:00
中小学教育如何拥抱AI时代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融入汇文中学的日常教学,深入每一堂普通课程,成为老师传道授业的有力助手,为传统教育带来全新体验让中小学阶段学生了解智能机器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感知能力、交
2024-06-26 09:39:00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中外教育专家云集福州一中共话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学教育本报讯 (罗菊熙) 5日上午,“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学教育”——中法加教育高峰对话活动在福州一中举办。多位中外教育
2023-05-09 06:57:00
...型和人的数字化生存的不断深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地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青年的生产生活方式、人际社交模式,更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他们的思维认知和行为方式。青年
2024-08-20 17:48:00
专家:人工智能教育,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AIGC帮助人们轻易找到答案的当下,需要从小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正确认知,帮助他们了解AI技术的应用场景,体验AI技术给人带来的获得感,消除陌生感和畏惧感,做人工智能时代的主
2024-05-27 15:54:00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12月1日电 “新人工智能时代的MBA教育”研讨会1日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行。研讨会由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M
2023-12-01 18:51: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李晓平)日前,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开展人工智能政策资金申报工作,“真金白银”推进今年我市出台的《厦门市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落地见效
2025-10-20 08:56:00
报告:研学旅游市场分化趋势明显 监管滞后发展
10月18日,“2025首届旅行服务大会暨交易展——‘跨界协作•链动未来’研学新生态思享会”在海南三亚保利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2025-10-20 09:30:00
西乡街道企业人才训练营走进北科瑞声探寻AI声纹新未来
10月16日,由西乡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主办的“AI赋能·智汇西乡”企业人才训练营系列活动之北科瑞声参访学习在新一代产业园顺利举行
2025-10-20 09:48:00
姬源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在悄然形成,他们就是阿尔法一代(GenerationAlpha)。这一代人正值智能手机
2025-10-20 10:49:00
2025微博V影响力大会揭晓9组大V荣誉,“尽兴分享”推动社会价值沉淀
10月18日,2025微博V影响力大会在北京・微博IN跨次元引力场隆重举行。作为微博主办的年度重磅平台级活动,此次大会以“尽兴分享
2025-10-20 10:49:00
新闻纵深·聚焦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下半场”
阅读提示数字浪潮,奔涌而至。10月17日至19日,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石家庄举办。这场综合性数字经济大会,不仅搭建起国际数字经济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
2025-10-20 07:35:00
聚焦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数字“加料”,生活可以这么“潮”
10月17日,观众和下棋机器人对弈。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数字让生活更美好。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众多数智技术闪亮登场
2025-10-20 07:37: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宋平)10月19日,2025京津冀AI赋能教育新生态大会在石家庄举办。来自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与会嘉宾
2025-10-20 07:42:00
青春华章丨制造业“数智化”,“脑力”岗位需求旺
南航双选会上来了237家制造业单位制造业“数智化”,“脑力”岗位需求旺□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姜静实习生黄佳琪杨久久400多家用人单位中
2025-10-20 07:43:00
2025中国机器人大赛闭幕我省9支队伍获奖河北日报讯(记者苑立立)10月19日,2025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中国机器人大赛赛区)在石家庄闭幕
2025-10-20 07:44:00
青春华章丨向“新”而行“模范生”,“智造”南钢获央视关注
转型实践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优秀范例向“新”而行“模范生”,“智造”南钢获央视关注南报网讯(记者刘安琪通讯员邵启明)“南京钢铁的转型实践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优秀范例
2025-10-20 07:44:00
没有冗长的开幕致辞,减少繁琐的办会流程,10月17日至19日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持续改进办会模式,更加务实高效
2025-10-20 07:44:00
聚焦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记者观察|培育数据生态,构筑数字产业发展新优势
培育数据生态,构筑数字产业发展新优势——二〇二五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探新之三10月17日,观众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参观
2025-10-20 07:47:00
聚焦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现场丨人机协同,赛场上演“机器人总动员”
你见过“机器人总动员”吗?10月18日,记者走进石家庄(正定)国际会展中心6、7号馆,科技感扑面而来。一场场不同类别的机器人赛事激烈角逐
2025-10-19 08: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