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56岁大妈,坚持“过午不食”,8个月过去了,血糖血脂变了个样儿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5-24 21:09:00 来源:科普熊

“我前天去体检,医生说我的血脂、血糖水平恢复稳定啦。

这么长时间总算没白努力,那么多忍饥挨饿的日日夜夜,终于让我恢复了健康。”

“挨饿?极端节食可不提倡哦,咱们都这么大年纪了,身体不如年轻人,你这样太冒险了吧,还好现在没事,万一出点问题可怎么办。”

56岁大妈,坚持“过午不食”,8个月过去了,血糖血脂变了个样儿

“放心吧我可没节食,只是轻断食而已,现在小年轻保持身材不是都流行过午不食嘛,我也试了试,没想还能稳定血脂血糖。

到现在已经持续8个月了,我也慢慢适应了这种进食节奏,身材都变好了呢。”

听着张姐得意地诉说着自己的降糖降脂经历,一众老姐妹不禁投来钦佩和羡慕的目光。

56岁大妈,坚持“过午不食”,8个月过去了,血糖血脂变了个样儿

张姐今年56岁,退休后开启放飞自我模式,到处游玩吃喝,然而去年体检时发现血糖、血脂水平稍有提升,引起了她的关注。

医生表示如果继续发展下去,血糖、血脂频繁波动,未来患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的风险会大幅增加。

故而建议她合理减重、控制饮食,张姐这才踏上了长达8个月之久的“过午不食”之路。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经常听到“过午不食”这种说法,并对其保养健康的实际效果十分关注。

56岁大妈,坚持“过午不食”,8个月过去了,血糖血脂变了个样儿

尤其是北京协和医院发表了相关研究结果之后,人们对“过午不食”这种生活状态变得更加追捧。

不过“过午不食”真能帮助人稳定血脂、血糖水平吗?难道这种生活方式是当代糖尿病患者的“时代福音”?真相可能与你想象的不同。

一、“过午不食”

据了解北京协和医院的相关研究,主要针对90名健康(身材标准、血脂血糖稳定)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周期35天。

56岁大妈,坚持“过午不食”,8个月过去了,血糖血脂变了个样儿

研究类别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早进食限制(不吃早饭),一类是晚进食限制(不吃晚饭)。

经过35天的跟踪研究发现,晚进食限制组无论在血糖血脂水平波动上、还是体质和肠道状态上,都要优于早进食限制组。

也因此,不少人便开始追捧“过午不食”带来的好处,甚至传出了“过午不食能改善糖尿病”的说法。

但实际上,这种饮食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

56岁大妈,坚持“过午不食”,8个月过去了,血糖血脂变了个样儿

一方面该项研究主要针对健康人群展开,在以饮食限制时间为唯一变量的条件下,对比得出了不吃晚饭更具有健康优势的结论。

但由于该项研究并没有针对患病人群或体态亚健康人群展开,所以得出的“健康优势”结论,在整个群体当中不具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糖尿病的病理机制是非常复杂的。

仅依靠控制进食时间,或许能在部分方面优化机体的运作状态。

但由于根本上的功能异常没有被解决,“过午不食”并不会展现出极大的优势。

56岁大妈,坚持“过午不食”,8个月过去了,血糖血脂变了个样儿

针对部分适应能力较差的群体,“过午不食”甚至会带来伤害。

比如已经确诊糖尿病的人群,其血糖水平波动较大、胰岛素分泌紊乱,盲目采取轻断食的进食方式,反而会扰乱原有的血糖波动节奏,对降糖造成更大的负担。

有糖友表示,自己曾经跟风尝试“过午不食降血糖”,结果不仅没有能成功降糖、降脂,还把自己“作”进了医院,甚至落下了胃病。

56岁大妈,坚持“过午不食”,8个月过去了,血糖血脂变了个样儿

张姐的成功案例又是怎么回事呢?

案例中的张姐只是存在血糖、血脂水平升高的问题,并没有发展到确诊糖尿病或其他疾病的程度。

也就是说,张姐的身体状况尚在可控范围内,还没有涉及到功能紊乱异常等深层次影响。

而针对血糖、血脂有轻微异常波动倾向的人来说,积极控制体重是有可能使血脂、血糖水平恢复稳定的。

56岁大妈,坚持“过午不食”,8个月过去了,血糖血脂变了个样儿

减肥圈一直流行“制造能量缺口”的观点,只要消耗大于摄入,机体就能调动储备脂肪,从而实现深层脂肪消耗,达到减重目的。

张姐人到中年,退休后放飞自我,很可能存在短期发福的情况,合理减少摄入,可以直接控制能量源头。

在日常消耗不变的基础上,产生能量缺口,体重就会合理减轻。

能量、脂肪被加速消耗,血脂、血糖水平在机体功能相对正常的调解下,自然会趋于稳定。

从综合视角来看,张姐的身体状况在健康态和病态之间更倾向于健康态,所以“过午不食”带来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56岁大妈,坚持“过午不食”,8个月过去了,血糖血脂变了个样儿

二、三类人,切不可随意限制饮食!

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心脑血管方面疾病在中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对于这类人群,保持生活状态的稳定是关键要素。

尽可能减少生活波动带来的异常刺激,能有效稳定各项指标。

但如果盲目采取“过午不食”,突发性的营养储备变化,可能会改变机能运作规律。

比如限制饮食带来的营养摄入不足,可能会引发心血管动力不足,对物质循环造成阻碍。

56岁大妈,坚持“过午不食”,8个月过去了,血糖血脂变了个样儿

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供养跟不上节奏,自然不利于维持稳定状态,甚至会加重脏器负担,推动病情进展。

2、消化系统薄弱者

受饮食习惯影响,当代人多少都存在消化问题,如果已经确诊了胃肠道或胰腺疾病,则要格外注重营养摄入的规律性。

胃肠道疾病患者的消化液分泌情况与健康人群不同。

由于黏膜组织更容易受到刺激,消化液不断分泌就会形成“越刺激越分泌”的恶性循环。

56岁大妈,坚持“过午不食”,8个月过去了,血糖血脂变了个样儿

“过午不食”饮食方式,本质上是在特定时段避免进食。

这对于原本习惯了一日三餐的肠胃环境来说,会进一步延长消化液对粘膜造成刺激的时间。

消化液具有侵蚀性,进食规律发生改变,必然加重其对胃壁及肠道的损害。长此以往,胃肠道或胰腺疾病难免越发严重。

3、血糖波动较大者

血糖不稳定并不是糖尿病患者的专属症状,内分泌异常、神经功能异常也有可能造成血糖骤然波动。

突发性的限制进食,可能会造成短期内营养摄入不足,从而引发低血糖现象。

56岁大妈,坚持“过午不食”,8个月过去了,血糖血脂变了个样儿

部分肥胖人士在控制饮食时经常感觉到心慌手头、眼前发黑,其实就是错误降糖的外部表现。

在没有明确自身血糖异常波动的根本原因前,不推荐通过“过午不食”降糖。

三、如何科学实行“过午不食”?

虽说“过午不食”不适用于所有人,尤其不推荐糖尿病确诊患者,但对于想要长期维护健康的人群还是可以一试的。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健康技巧,科学实行“过午不食”就显得十分关键。

56岁大妈,坚持“过午不食”,8个月过去了,血糖血脂变了个样儿

1、纠正错误认知

生活中很多人对“过午不食”存在误区,认为这是一天只能吃两顿饭的意思。但实际上,即便是限制进食时间,也能实现一日三餐。

“过午不食”其实就是将一天24小时进行拆分,用轻断食常用的16:8作为标准。

即人们需要在8小时内完成一天当中的进食并保证16小时的持续空腹。

而适当提前用餐时间,恰恰是在8小时之内完成三餐的关键。

比如早晨9点前后吃早餐,12点吃午餐,下午5点前吃完晚餐,这样既满足了一日三餐的需求,同时又保证了持续空腹16个小时。

56岁大妈,坚持“过午不食”,8个月过去了,血糖血脂变了个样儿

值得注意的是,晚餐用餐时间合理提前,能改善夜间饥饿影响睡眠的问题,是保证健康的合理做法。

2、循序渐进

轻断食并不意味着与过往的饮食习惯“一刀切”,任何骤然的饮食习惯变化,都可能引发机体的不适应,严重者甚至会腹痛或失眠。

建议从14:10的进食规律开始过度,也就是在10小时内吃完三餐。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帮助身体明确进食的时间范围,让胃肠道形成相对稳定的消化习惯。同时还能避免不适应引发的不良反应。

56岁大妈,坚持“过午不食”,8个月过去了,血糖血脂变了个样儿

如果适应的比较好,则可以在一周内逐渐穿插16:8的进食规律,最终实现完全过渡。

3、保证水分和营养

适当摄入水分有利于冲淡胃酸,缓解饥饿感,同时促进机体循环,帮助净化内环境。而营养方面则关系到机体运作。

生活中有些人轻断食比较极端,会刻意控制食物的摄入量,比如不吃脂肪,只吃粗纤维。

轻断食只是将进食时间进行控制,通过对进食时间的调整,控制总摄入量,从而达到养生目的。

56岁大妈,坚持“过午不食”,8个月过去了,血糖血脂变了个样儿

而对于三餐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只要符合健康饮食的标准(控糖、控盐、控脂肪),确保营养充足且均衡,都是可以吃的。

总结

针对健康群体来说,“过午不食”确实有助于稳定血脂、血糖水平,是保养健康的常见做法。

但对于已经确诊疾病的患者,功能异常已成定局,就不能被有效改善了。

尤其是血糖波动较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胃肠道疾病患者,切不可盲目尝试“过午不食”。

56岁大妈,坚持“过午不食”,8个月过去了,血糖血脂变了个样儿

与之相比,积极就医咨询医生,听从建议进行合理的药物或行为干预,才能有效避免病情加重。

各位朋友,你对“过午不食”有何看法?生活中你是否尝试过这种饮食方式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4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老人血糖8.2算超标吗?不妨听听有15年“糖龄”老人是怎么控糖的
...对于步入中老年阶段的朋友们而言,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病症却如同隐形的枷锁,悄然侵蚀着他们的健康与生活,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便与困扰。血糖,这个看似简单的生理指标,其实蕴
2024-06-04 15:43:00
长期走路能把两类病走没?医生建议:50岁后这样做,降低生病风险
...进项目,每天都要走一定的步数,还要记录自己的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她说这个项目是由一些专业的医生和健康管理师指导的,目的是通过走路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这三种常
2024-05-30 14:33:00
大妈半年血糖从16降到5.5!她的3个降糖习惯,值得糖友学习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它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血糖在人体内保持一定的水平,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然而,如果血糖水平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高血糖是指血糖水平高
2023-12-21 21:11:00
糖尿病患者要远离核桃?医生劝告:血糖高的人,最好少碰3种食物
...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可能会影响血糖呢?”张医生慢慢地说:“其实,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注意饮食,还有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也非常重要,比如说,您可能没有想到,家里的
2024-12-02 14:08:00
腿部就是你的“血糖仪”,若频繁出现这4种现象,多半血糖超标了
...“哎哟,你可得留意啊!我听人说,腿老是这样,或许是血糖高了!”刘阿姨心中一震,她平时对甜食的偏爱,以及体重难以操控的状况,难道这一切都是血糖问题的预兆?事实上,腿部作为人体血
2024-06-26 16:56:00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南瓜?忠告:要想血糖稳定,这3种蔬菜一口别贪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南瓜啊!”李医生一边为王大妈检查血糖,一边摇头叹息道。王大妈一听这话,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说:“这南瓜可是我每天的宝贝,咋就不能吃了?”李医生笑了笑,拍拍
2024-06-26 17:29:00
哪些食物降血脂更快
...病的病症,糖尿病病症的病人应当要积极主动的控制身体血糖值成分,糖尿病病症的病人应当要吃一些降低血糖的食材,适度的开展锻炼身体能够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系统,能够加速身体基础代谢,
2023-03-07 15:03:00
藕是高血糖“加速器”?警告:不想糖尿病找上门,少吃这4种蔬菜
“你们知道吗?藕可是高血糖的‘加速器’啊!如果不想糖尿病找上门,某些蔬菜得少吃!”刘大妈在小区广场跟邻居们聊起健康话题,一脸严肃地提醒大家。刘大妈是小区里有名的“健康达人”,退休
2024-06-26 18:08:00
它是糖尿病的“导火索”?想要血糖平稳,这几物最好别吃
...患者来说,尽管白菜里的纤维素是个好东西,能帮助控制血糖上升的速度,但是如果摄入过多,反而可能打乱血糖的稳定规律,让血糖控制变得更加棘手。关键在于合理搭配和适量食用。糖尿病患者
2024-06-24 19:40: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