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世民为何13年都没有立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06 11:2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她是中国历史上圣母一般的人物,她就是李世民的结发妻子,高宗李治的亲生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 ,小字观音婢,只是你知道,长孙皇后协助李世民,诛杀亲兄弟及其家人,为何还被称为一代贤后?长孙皇后13岁嫁给唐太宗,两人相伴23年育三子四女,她她凭什么死后13年李世民不立后?为什么称长孙皇后为堪称完美的女人?甚至连武则天都无法超越?而后世却为何有人认为千古贤后的。长孙皇后却是一个心机婊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回顾真相,去寻找历史上最像圣母的人物,长孙皇后观音婢的一生。文德皇后长孙氏,鲜卑族祖籍洛阳,小字观音婢,其名于史无载, 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太宗皇后, 唐高宗之母,长孙一族因是北魏宗室之长在孝文帝改革时,赐姓长孙,长孙家族作为皇族宗室,从北魏至隋以来能人辈出,可谓门传钟鼎,家世山河,长孙氏的父亲长孙晟,有一箭双雕的美誉,且在军事外交上也颇有建树长孙晟长期处理隋与突厥的关系。

曾使计分化突厥,对突厥分裂有极大贡献,对长孙晟非常敬畏,听闻他的弓声,认为是霹雳,见到他骑马,认为是闪电,长孙晟家得到霹雳堂的称呼,长孙氏就是这样一位出身贵族世家的名将之女,长孙皇后还不到10岁,父亲就去世了,同父异母的哥哥长孙安业,直接把无忌和观音婢,一起赶出家门,幸好舅舅高土廉心疼他们,就把妹妹和两个孩子都带回家照顾,对他们非常好,守孝期满后,也是舅舅努力促成婚事,让观音婢嫁绐了李世民。

李世民为何13年都没有立后

此时的观音婢年仅13岁,她年龄虽小,但已能尽行妇道,悉心侍奉公婆,相夫教子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媳妇,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欢心,那么李世民究竟是怎样的一位丈夫呢?这只有历史和历史上的长孙皇后知道,据记载,李世民年少有为,文武双全十八岁时就本领过人,二十岁便有王者风范,能折节下士广纳贤才,一岁随父李渊在太原起兵,亲自率军攻下隋都长安,使父登上天子宝座,成为大唐王朝的开国之主, 唐高祖,李渊称帝后,改元武德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册封其妻长孙氏为秦王妃,秦王负责节制关东兵马,数年之内,他挥兵扫平了中原一带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大唐统一大业,唐高祖因之加封他为天策上将,位置在其他诸王公之上,在李世民南征北战期间,长孙王妃紧紧追随着丈夫四处奔波,为他照料生活起居,使他能在繁忙的战事之余,得到一种清泉般温柔的抚慰。

从而使他在作战中更加精神抖擞, 所向无敌 ,长孙氏深信丈夫会成就大业,但她不盲目地,从正面着手去帮助其出谋划策,而是尽心尽力地侍候好公公,十分得体地,处理与众嫔妃和妯娌之间的关系,自己少说话多做事,尽量少为自己谋利益,一贯保持低调作风,但当史称的玄武门之变,不可避免的发生后,长孙氏一改柔弱的形象,亲自给丈夫部队的战士们打气,激励他们勇敢战斗,长孙氏的哥哥长孙无忌,也前来助阵,丈夫部队的士气大涨,一鼓作气地将李元吉和李建成杀死。

取得了玄武门之变的完胜,政变之所以能顺利成功,长孙王妃竭力地,发挥自己温柔的一面起到了润滑政治的作用,李世民被唐高祖立为皇太子后,长孙氏也被册封为皇太子妃,不久李世民升储登基。十三天后就将自己的妻子长孙氏,册立为皇后,从上述历史线索的来情去意,似乎可看出女以男贵,长孙氏之所以能,一步步登上母仪天下的后位,好像完全是由其丈夫来决定的,可历史呈现给我们的,仅仅是表面的故事,而幕后的真实和心酸又有谁知呢?何况历史的叙述,始终是以男性为主角的,女性再伟大也只是个陪衬而已,这也许就是历史的苍白与残酷,它永远都不是真正的文学和艺术,事实上,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长孙氏贵为皇后,却并不因此而骄矜自傲,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恭俭的美德。

李世民为何13年都没有立后

对于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恭俭的美德,对手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她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怎样调理他的生活起居,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怎样调理他的生活起居,像一个普通的儿媳,那样历尽着孝道,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也非常安容和顺,她并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妃嫔。正因如此,唐太宗的后宫,很少出现争风吃醋的韵事,这在历代都是有的,这在历代都是罕有的,和隋文帝的独孤皇后相比,独孤皇后虽然曾把后宫,治理得井然有序。

但她靠的是专制的政策和手腕,而长孙皇后只凭着自己的端庄品性,就无言地影响和感化了整个后宫的气氛,使唐太宗不受后宫是非的干扰,能专心致志料理军国大事,宦官和外戚专权,是造成政局不稳的一个重要原因,长孙氏很自觉地控制外戚的势力,长孙氏的哥哥长孙无忌,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为李家父子打天下,为李世民争得帝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世民重义气,直把长孙无忌视为铁哥们,登临御座后,多次想把长孙无忌提拔为率相,长孙氏担心外戚势力过大,将来会像汉代 吕氏家族、上官家族和霍氏家族,那样得不到好下场,一再表示不同意,长孙氏虽然对权势没有欲望,直坚持不干预朝政,但她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老百姓的疾苦, 皇帝同样是人是人就难免有时会说错话做错事,只要得知李世民某件事处理得欠妥时,长孙氏就会及时劝谏, 魏征就是在长孙皇后的,一次又一次的保护之下,才成就了他千古诤臣的美名,除了魏徵,长孙氏还经常设法保护一些老臣在她病重快要辞世时她还挂记着老臣房玄龄 。

给李世民说,房玄龄是个很有能力的好大臣,要继续用他李世民听从了她的劝告,重新启用了房玄龄,可以说长孙氏让李世民真正懂得了,并努力践行着,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金玉良言,退一步讲,圣君与贤后的美名,应该是双方心心相印,而彼此成全和赐子的,而彼此成全和赐予的,从长孙皇后个人的角度来看高超的家庭生活智慧,更为她赢得了一生宠爱,让她获得了一世贤名。更为她赢得了一生宠爱,她不争不佞,顺势而为,善于疏浚意见和引导情绪,她的温柔里藏着一丝坚持,她从来都不会盲目地顺从和肯定,而是对事情有见识有态度,她的坚持了又透着一股圆融,她绝不会一味否定,而是总能手平淡处,细细道出事物的另一面。

李世民为何13年都没有立后

但就是这样一位千古圣母,却为何会有人说他是心机婊呢?李世民登基后,曾经把长孙皇后赶出家门的,长孙安业出现,长孙皇后不计前嫌,让这位哥哥升职加薪,从右监门率变成右监门将军,但是仅仅几个月时间,利州都督义安王李孝常,右武卫将军刘德裕等人,密谋借助禁军造反,长孙安业也参与了进来,事情败露后,本来要处斩的长孙安业。再次被长孙皇后救下,免除死罪,发配四川,长孙安业人品不行,还嗜酒如命,不务正业,长孙皇后却为何给他升官。甚至还要给他求情?而为何却对亲哥哥长孙无忌,时时打压。

原来长孙氏有她自己的目的,她对自己的两个哥哥十分了解。长孙安业无才无德,给他高官厚禄,也掀不起多大的浪,只会让人觉得,长孙家没有人才。因此也不树立政敌,但长孙无忌就不一样,他是真的有才,遮都遮不住的那种,所以一旦让他当官掌权,外戚专政是迟早的事,也一定会因此树立政敌,弄不好长孙家要被满门抄斩,于是长孙皇后时刻打压兄长长孙无忌,只不过在长孙氏活着的时候,长孙无忌还能听从意见,而在她死后,长孙无忌渐渐忘了妹妹的叮嘱,一步步在权力的欲望中迷失了自己,最终落得个被贬自杀,家族破灭,相比之下,长孙家最有心机的,应该是妹妹观音婢。

而历史却也真正的误读了长孙氏千年,而历史却也真正的误读了长孙氏干车,历史上的长孙皇后,固然有贤德的一面,只是身为女性,历史往往只看中她的道德品质,却忽略了她的政治立场和能力智慧。虽然没有垂帘听政的野心,但长孙皇后,是深度参与了初唐政治的,透过那些熟悉的故事,透过那些熟恶的故事,长孙皇后所展现的,除了德之外,还有对人性的了解,对福祸的警惕和理性的认知,为人求情,是长孙皇后的强项,换朝服救魏征一事,已可窥见她的机智。

李世民为何13年都没有立后

根据《旧唐书》记载,后宫每有获罪者,长孙皇后的办法是,假装怒气冲冲,要严惩宫人与太宗共情,待太宗的脾气缓解下来,又徐徐开解,不令有人蒙冤,古来劝谏帝王者,很容易以硬碰硬,怼得帝王下不了台,这一招即便对普通人,也很难生效,长孙皇后不挑战人性,而以更加柔和的方式。而以更加柔和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这背后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外戚专权是长孙皇后一辈子的心病,她坚决不允许长孙无忌荣宠过胜,太宗不当回事。她就密令长孙无忌辞去高位,不达目的不罢休。

她写了十篇女则 ,引历史上外戚乱政所带来的危害以自省,皇家处处皆风险,她应当是深知这位兄长的性情。总怕他身居高位后,滋养权力野心,为己为人,都带来祸患,临死前留遗言,还在要求丈夫,不要给她的家族太重的位置。

李世民为何13年都没有立后

公元636年,长孙皇后崩逝于太极宫立政殿,终年36岁,太宗悲伤不已,遵从皇后遗愿,营山为陵,是为昭陵,纵观长孙皇后的一生,她与太宗从少年结发,一起互相扶持走过了二十三载,于情伉俪情深,于政相辅相成,与之齐,终身不改,为何在长孙皇后死后的二十年里,唐太宗都不再立皇后呢?皇权是唐太宗身上,决不能碰的逆鳞,谁碰谁死,就算是老爹和同胞兄弟碰了,也必死无疑。

之所以没有再立皇帝,因为立皇后关联太大,极有可能打乱唐太宗,既定的政治部署,甚至可能动摇大唐根基,唐太宗晚年最为关心的,自然是立储问题,几个争夺帝位的儿子,多是长孙皇后所生,身份贵重,若是再立年轻皇后,无出则皇后悲戚若生下儿子,则更增添无边风波,为了维持政局稳定,唐太宗即便是再爱的妃子,也没有立为皇后,唐太宗晚车,其实并没有遇上真正动心的女人,在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并没有完全遵照,长孙皇后的意思办理后事,他下令建筑了昭陵,气势十分雄伟宏大,并在墓园中特意修了一座楼台,以便皇后的英魂随时凭高远眺。

这位圣明的皇帝,想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贤妻的敬慕和怀念,长孙皇后以她贤淑的品性,和无私的行为,不仅赢得了唐太宗,及宫内外知情人士的敬仰,而且为后世树立了贤妻良后的典范到了高宗时,尊号她为文心顺圣皇后,长孙皇后盛年而逝,留给丈夫、儿女的是无穷无尽深重的哀痛,唐太宗面对妻子的离世悲恸万分,诸位皇子公主也悲伤异常,其是晋王李治,哀慕感动了周围的人,唐太宗亦十分心疼。于是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举动:亲自抚养长孙皇后的一双儿女,晋王李治与晋阳公主,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亲自抚养皇子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位。亲自抚养公主的皇帝,生命短暂,青春悠长。

李世民为何13年都没有立后

也许只有在彼此惺惺相惜的深刻缱惓中,才能感知生命,在此时此刻的伊伊消逝,那呤岭希翼不舍的青春,才化作缕缕香魂,在心际因念念不忘而余音悠长,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下她都是值得我们倾心仿效与追慕的人,她的生命岁月没有长度。但在这有限的生命里,蕴含着厚重而富有灵气的,竞度与深度 张居正《帝鉴图说》中有言,尝考自古创业守成之令主,虽圣明天挺,然亦有内助焉,观长孙皇后之于唐太宗,虽夏之涂山,周之太姒 ,无以过之矣,太宗外有忠臣,天下安得不太平,尹会一《女鉴录》认为,按长孙皇后制一己之私情伸直臣之正气,且以片语而救忠良於不死,贤哉!冠女德而莫与京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6 13: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最痴情的唐太宗,筑高台眺望皇后陵墓
...国不仅有望夫石,还有“望妻台”。这个望妻台是唐太宗李世民修建的。雄才大略的唐太宗,也做过痴情到失去理智的事情,而且是在中年。他深爱的长孙皇后病逝之后,他无法遏制思念之情,在宫
2023-09-30 15:24:00
唐太宗强占弟媳杨氏,为何长孙皇后不阻拦?
...花板的存在。纵观唐朝历史,最为鼎盛的时期便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之时,建立贞观之治,让大唐更加昌盛,唐太宗也因为这一举动闻名天下。直到如今,他的事迹以及过往依旧广为流传,被世世代
2022-12-25 14:03:00
长孙皇后:唐太宗的“贤后”与一生挚爱
...上无人能比的一代“贤后”,人们都说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最挚爱的女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及万千宠爱与一身的皇后。许多人都认为长孙皇后是那个时代最幸福的女人。只是,她真的过
2023-09-04 11:21:00
长孙皇后:唐太宗背后的女人,武则天唯一无法超越的女人
武则天,一生永远无法超越的两个人,一个是李世民,另一个就是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千古一帝,雄才伟略,十六岁便横刀立马、名扬天下。运筹帷幄,玄武政变,开创大唐盛世,造就华
2024-03-21 06:50:00
聊聊被李世民钟爱了一生的完美女人,\\\
...,少不了有贤良淑德的皇后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千古一帝李世民之所以能建立丰功伟绩、名垂青史,无不得益于与他并肩而立、深明大义的长孙皇后,这位被李世民钟爱了一生的完美女人,被后世之
2024-04-16 19:47:00
长孙皇后与唐太宗:唐朝帝后共同书写‘贞观之治’
...的大部分帝王也只是能够接受\"顺耳\"的忠言,而唐太宗李世民就不一样,他能够克服人性的弱点,虚心求谏,重视贤臣,从而实现了光耀史册的\"贞观之治\"。细说起来,千古明君李世民
2024-03-03 02:17:00
她是除长孙皇后外李世民最爱的女人,死后与唐太宗夫妇合葬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明君,雄才大略,文成武就,在中国历史上都是能排进前三的皇帝。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后宫里也是人才辈出。正宫长孙皇后贤良淑德,是李世民一生的伴侣和伙伴,玄武门之变前夜
2023-05-20 11:31:00
长孙皇后用温柔的话语谏言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有一个不错的贤内助,唐太宗李世民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明君,长孙皇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长孙皇后的为人处世,堪称那个时代的典范,接下来,津城沐雨和大家一起来
2023-08-02 21:13:00
唐太宗一生有过十余位妃嫔,那么他最爱的女人是谁?
...代初期最重要的皇帝,也是唐朝实际上的创始人,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文治、武功都创下了很高的成就。在他君临天下的二十多年里,曾经有过十余位妃嫔。但若问谁是他的最爱,那么毫无疑问,这个
2023-05-10 09: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