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最痴情的唐太宗,筑高台眺望皇后陵墓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30 15:24: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国不仅有望夫石,还有“望妻台”。这个望妻台是唐太宗李世民修建的。雄才大略的唐太宗,也做过痴情到失去理智的事情,而且是在中年。他深爱的长孙皇后病逝之后,他无法遏制思念之情,在宫中专门建了一个很高的观望台,只为眺望长孙皇后的陵墓。还拉上大臣陪他一起看,又是哭,又是倾诉,后来吓得大臣都躲他。

长孙皇后是隋朝大将军、“一箭双雕”长孙晟的女儿,智慧过人,13岁时嫁给16岁的李世民,一直是李世民最得力的贤内助,知己。

在唐朝建立之初,李世民强大的势力威胁到了大哥的太子地位,太子联合后宫嫔妃诬陷李世民,想借父亲的手除掉他。李世民常年征战在外,无法及时与父亲沟通,无法及时澄清谣言。长孙皇后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她不露声色地经常出入皇宫,频繁跟后宫嫔妃交往,拉关系,孝敬公公李渊。致使太子始终无法说动李渊对李世民下手,保护了李世民。

最痴情的唐太宗,筑高台眺望皇后陵墓

但兄弟之间争夺皇位的矛盾无法解除,二人你死我活的决战时刻——玄武门之变还是到来了。那一天,李世民带领一万军兵在门外等候刺杀太子。士兵们都很紧张,毕竟是造反,一旦失败就是满门抄斩。在将士们提心吊胆的时候,长孙皇后来了,大家很吃惊,也很感动。长孙皇后一番慷慨演讲,士气大振,成功击败了太子,李世民登上了皇位。

李世民登基之后,非常器重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委以大权。长孙皇后害怕哥哥掌握重权,招人猜忌,对长孙家族和朝廷都不利,强烈反对唐太宗重用长孙无忌。唐太宗坚持己见。说不动老公,于是,长孙皇后私下里找到哥哥,说服他辞去官职,不能掌握大权。她认为外戚专权没有好下场的。最后,唐太宗同意长孙无忌辞去官职。

魏征经常犯颜直谏,唐太宗有时候也很烦,长孙皇后总是抓住时机赞扬魏征,改善他们之间的君臣关系,保护良臣。

皇上非常宠爱长乐公主,舍不得长乐公主出嫁,在她出嫁时给了她很多嫁妆,超过了她的姑姑永嘉公主一倍还多。魏征觉得这不合皇家礼数,有辱圣上的威明。于是犯颜直谏。唐太宗很烦,我宠女儿,多给点嫁妆你也管得着?非常生气,在朝堂上就摆出了臭脸。

回到后宫,长孙皇后见了,问明原因,看直劝不行,就想了一招。长孙皇后回到寝宫,换了一身隆重的皇后礼服,向唐太宗祝贺道:有这样的大臣是朝廷的福气呀!

然后又立即派人赏赐魏征钱财,并给魏征带话:你很正直,希望你能保持你的风格。本来魏征在朝堂上得罪了皇上,心里正愁闷呢,听皇后这样么一说,也就释然了。有皇后撑腰,之后魏征更有勇气大胆直言进谏了。

长孙皇后尽心尽力辅佐唐太宗,唐太宗对她的回报也很丰厚。

最痴情的唐太宗,筑高台眺望皇后陵墓

贞观元年,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安业参与谋反,按律当诛,但是因为长孙皇后求情,唐太宗不仅免除了他的死罪,最后还让他官拜兵部尚书,封薛国公。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长孙皇后的叔叔长孙敞因贪污被免官,但因为他是皇后的叔叔,唐太宗照样经常赏赐他金银珠宝,等大家都遗忘了这个案子之后,又重新给了他官职。

唐太宗还让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位列24功臣之首,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

也许是操劳过度吧,盛世贤德皇后,长孙皇后,年仅36岁的时候,染疾去世了。

唐太宗思念不已,无法忍受看不到长孙皇后的生活,于是,他在皇宫中专门建了高高的层观,每当处理完政事时,他都会登上层观,眺望长孙皇后的陵墓,然后痛哭。

最痴情的唐太宗,筑高台眺望皇后陵墓

一个人看觉得孤单,他还经常叫上亲密的大臣陪他一起看。他深情地望着长孙皇后的陵墓方向,问大臣:“看到了吗?”大臣问:“看到什么?”唐太宗就哭,说:“昭陵啊,我的皇后的昭陵啊!今天是108天了!”大臣赶紧劝陛下要爱惜龙体。但是没有用,唐太宗仿佛没听见,开始滔滔不绝倾诉对长孙皇后的思念,回忆长孙皇后的好,边哭边说,说到动情处会大哭。有时候甚至把大臣当做长孙皇后来诉说别后之情。劝说没有用,大臣只好恭恭敬敬听着。

时间长了,大臣开始躲唐太宗,上朝完了之后,大家都赶紧走,找各种借口,拒绝陪他进宫,都知道进宫必被他拉去看昭陵,然后听他哭诉。

但是,躲也不是办法啊,皇上这样下去,龙体受损。于是,大臣们推举敢犯颜直谏的魏征去劝说唐太宗节哀。

魏征跟着唐太宗上了层观,眺望昭陵。唐太宗问看清了吗?魏征却装作没看见。唐太宗十分着急,问:怎么会没看见呢?那里就是昭陵啊!

魏征回复道:以为陛下望的是献陵(李渊),原来是昭陵(长孙皇后)啊!

唐太宗楞了,然后恍然大悟,不能只顾思念亡妻而忘了父亲,忘了父亲的江山。唐太宗哭着下令拆掉了望妻的层观。

唐太宗拆了“望妻台”之后,还是无法遏制对长孙皇后的思念,于是,他又做了一件中国古代帝王仅有的一件事:把长孙皇后的幼女晋阳公主和幼子李治接到自己宫中,亲自抚养。

长孙皇后去世之后,唐太宗也再没有立过皇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30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长孙皇后为何腰间总系一袋毒药
...。她语不及私,多次以外戚干政导致王朝覆灭的事实劝谏唐太宗李世民,让他以皇家安危为先,不要重用自己族人,不可让族人中枢要职。她竭力辅佐,在李世民被气昏了头的时候总是能温言劝抚,
2023-06-06 11:28:00
聊聊唐代关中十八陵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帝陵——昭陵
...光武帝刘秀原陵“高六丈”的规格来营建唐高祖的帝陵。唐太宗画像。图源:网络最终,李世民采用房玄龄的观点,“封土为陵”,在今陕西三原县的徐木塬营建唐高祖献陵,仅用5个月就完工。唐
2023-05-18 14:07:00
...接受的。例如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曾让人建起一座高台,他经常带着侍卫去高台上官网,追忆长孙皇后。有一次魏征随李世民一同前往,在李世民声泪俱下,望着长孙皇后陵墓的时候,魏征在
2024-06-22 11:57:00
李治为何把亲妹妹以皇后礼下葬,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这个谜团被解开了。01备受宠爱的新城公主新城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她自幼便十分讨李世民的喜爱。当时朝廷政治事务繁杂,李世民常常因朝廷上的事物苦恼,而这时小小的新城公主便
2023-01-31 17:20:00
为何长孙皇后被誉为“完美皇后”?
...得了后宫众嫔妃和朝廷大臣们的一致赞誉。虽然没能陪伴唐太宗一起走完贞观盛世,但是无论是在其生前还是在其死后,都对唐太宗李世民,对大唐盛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她临终前留下的三
2023-07-02 11:17:00
唐高宗为什么用皇后礼仪下葬妹妹
...生平经历,揭开背后隐藏的传奇故事。公元634年,这年是唐太宗登基的第8年,新城公主降生在唐朝都城长安。唐太宗一生共有14个儿子、21个女儿,其中长孙皇后生育三子四女,新城公主
2024-04-25 22:46:00
为何说太宗背后的女人撑起了半个贞观之治
...李渊的次子李世民,也就是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贞观之治的唐太宗。可以想见的是,长孙皇后在男女地位极不平等的封建社会能够赢得百官和历史对其千古贤后的称赞,接触诗文史书是非常重要的来源
2024-06-08 20:02:00
唐太宗是历史的一位明君,他开创了华夏的“贞观之治”,他生前厉行节俭,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去世之后,被葬在了昭陵。据史书记载,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才下旨造昭陵,凿石的
2023-04-18 17:11:00
千古贤后长孙氏,影响李世民一生的女人
...而长孙皇后在这段历史中也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两人感情深厚,一起经历了许多风雨,共同创造了辉煌的历史。然而,命运却在她身上开了一个恶毒的玩笑。那一年,
2023-06-22 14: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