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南齐武帝以一人之“力”改变政局,“断杀”背后藏尽了他的心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0 21:00:00 来源:戏说三国

纵观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不论是功过争辩不休的千古皇帝秦始皇还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其王朝背后都蕴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在中国这片历经战火,“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土地上,最受历届统治者青睐的宗教莫过于道教与佛教。

然而,无论是极度崇尚佛教,甚至险些出家的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还是终日沉迷于“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以至于三十年不理朝政的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两人都没有因为自己的宗教信仰而逼迫天下人跟着他改变信仰,改变生活习惯。

那么这位在南北朝时期南边第二个统一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南齐武帝萧赜,他为什么敢以一人之信仰去改变全国人民的饮食、生活习惯,从局限在皇宫之内的“御膳不宰牲”发展到全国范围内的“不用牲祭”呢?

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当时全民信佛,更重要的,是为了稳定永明(南齐武帝萧赜年号)后期被达到巅峰的门阀制度所扰乱的政局。

南齐武帝以一人之“力”改变政局,“断杀”背后藏尽了他的心思

一:南齐武帝与佛教的开始

1.南齐与佛教的渊源。

在经过南宋皇帝对于佛教的大肆推崇后,南方地区上下对于佛教的接受程度变得非常高。公元479年,齐高帝萧道成逼迫宋顺帝刘准禅位,南宋自此灭亡,南齐取而代之。

萧道成原来是宋明帝刘彧的右军将军,刘彧幼时受了很多苦,因此甫一接触到佛教思想就很快成为了佛教的忠实信徒,作为刘彧手下臣子,在全国大范围的信佛热潮影响下,萧道成成为佛教信徒是很自然的事情。

不仅如此,他的儿子,南齐第二位帝王萧赜,他的孙子,撰写《南齐书》的萧子显,全都是佛教无比虔诚的信徒。

2.萧赜对于佛教态度的转变。

早年间,萧赜虽然对佛教抱着开放、欢迎的态度,但要说是忠诚的信徒却是万万谈不上的。

萧赜虽受了父亲萧道成的影响一开始施行了“御膳不宰牲”政策,但《南齐书》有记载说萧道成在颁布这一指令后仍然“食熊烝”,即蒸熟的熊肉,这说明萧道成的“不宰牲”只是不吃那些祭祀专用肉(牛、羊、豕、犬、鸡),但后来,萧赜不仅不吃祭祀之牲,甚至还开始“不用牲祭”了。这是为什么呢?

南齐武帝以一人之“力”改变政局,“断杀”背后藏尽了他的心思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亲身经历了枳园寺沙弥释法匮的“灵迹”事件,也是因为当时较为混乱的朝局。

二:南齐武帝中后期逐渐混乱的政局

1.逐渐攀升至巅峰的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起源于东汉末年,而大盛于南齐。“门阀”,即“家门阅阀”,也就是家世门第的意思。《中国通史》有言:“门阀制度,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这样一来,朝堂大权就被牢牢握在那些世家大族手中,寒门子弟想要入仕当官难上加难。

这种门阀制度在南宋时,发展到巅峰。当时,因为连年战争,国家需要征收大量兵役,但按照规定,士人是可以不用服役的,为了兵役充足,士人的划分不再依照九品官员品划分,而是按照血缘关系区别的门阀高低区分,在这种情况下,寒门人士就算考取功名当了官,但依旧不是士人,从而依旧要服徭役。

受门阀制度影响,士庶之间的地位天差地别,从而使得世家大族地位日益高涨,面对世家势力日益壮大的情况,为了巩固皇权,皇帝在三省中大肆安插自己的血亲,甚至于派往各属地镇守的也是自己血亲,因为这一措施,南宋时期由血亲发起的造反叛乱数不胜数。

2.被血缘所伤的南齐武帝对于宗教的寄托。

《南齐书》记载:“(永明)七年(公元489年)(萧子响)令内人私作锦袍绛袄,欲饷蛮交易器杖。长史刘寅等连名密启,……子响大怒,执寅等于后堂杀之。”这里说的是萧赜的第四个儿子萧子响私自制作黄服被刘寅等人向萧赜告发后,萧子响一气之下将所有告发之人全部杀了的事。

在这之后,萧赜立即派遣卫尉胡谐之,游击将军尹略等人去让萧子响自首,萧赜的意思是,只要萧子响愿意自首归降,可保他性命无忧,然而萧子响不仅对此全然不予理会,还让他的门人们收集“器杖”,同时在手下与萧赜派遣的军队激战时,自己亲自在“堤上放万钧弩”,这一战使得尹略直接战死。

南齐武帝以一人之“力”改变政局,“断杀”背后藏尽了他的心思

后来萧赜再次派遣丹阳尹萧顺之带兵去打,萧子响的手下闻风即散,萧子响只好投降,最后被萧赜赐死。

被迫杀子的萧赜此时已是五十岁高龄,愤怒于萧子响叛乱的同时,必然会心中悲恸,而信仰佛教能很好地寄托萧赜心中哀思。

三:为何南齐武帝会在“断杀”一路上越走越远?

1.门阀制度导致的混乱与血亲叛乱的交织让萧赜需要宗教。

在永明中后期,高度兴盛的门阀制度导致士庶之别相差巨大,许多富人、商人为了加入士籍而大肆贿赂当地世家大族,因此,当时的户籍统计出来的士人大多是“假士人”,萧赜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让校籍官清查户籍,将那些造假的“却籍”。

然而收受贿赂的造籍官不仅没有让那些富商们“却籍”,反而让那些寒门人士不再是士人。这样导致深受压迫的寒门子弟被迫起兵反抗,虽然反抗很快被平定,但最终,萧赜还是同意“却籍”无效,将那些“却籍”的人全部从边境召回。

门阀制度使得朝廷缺少兵丁,而萧赜为了对抗那些受益于门阀制度权势日益增大的世家大族,采取的将朝中重臣全部由自己宗亲担当的举措,却导致众多亲王拥有自己的军队,从而产生无数叛乱,甚至于在萧赜死后,无数场夺位战争争相上演。

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萧赜利用宗教信仰的统一能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人心,稳定朝局。

2.父亲及大臣的影响。

当时的南齐,社会还没有高度繁荣,国家还要时刻面对北魏的侵略和内地的暴乱,因此,提倡“过午不食”和“斋戒”的佛教就非常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南齐武帝以一人之“力”改变政局,“断杀”背后藏尽了他的心思

前文中有说到萧赜的父亲萧道成就是个不折不扣的佛教徒,他在位期间,同样推行过“御膳不宰牲”一类的“断杀”指令,在父亲的影响下,萧赜对于佛教的那些清规戒律非常了解。

除了萧道成以外,南齐大臣王奂也是一个著名的佛教徒,当时为了在枳园寺建造五层塔,王奂甚至将自己“藩俸”的百分之九十都捐赠了出来,不仅如此,王氏一族一直都是枳园寺的“大檀越”,即为寺庙提供主要银钱支持的“大施主”。

琅琊王氏是世家大族中最高一级别的“高门”士族,与他一同信仰佛教,不断推出的“断杀”指令,不仅能稳住王氏即能稳住大部分士族,同时也能让那些权力不断被皇权剥削的士族们稍微降低对皇帝的戒备心。

3.亲眼得见“灵迹”的震撼。

“灵迹”的发生地点是京师枳园寺,《高僧传》有记载,“释法匮,本姓阮,吴兴於潜人。少出家,为京师枳园寺法楷弟子。……尔日晚还房卧,奄然而卒。尸甚香软,手屈二指,众咸悟其得二果”。这里说的是高僧释法匮逝去后,其遗体生出“异象”的事。

南齐武帝以一人之“力”改变政局,“断杀”背后藏尽了他的心思

当时,人们信仰的是小乘佛教,讲究通过佛教果位来论证修道程度。小乘佛教一共四个果位(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和须驼洹),释法匮能得二果不仅证明了他修行的实力,更是证明了佛教理论的真实性。

《高僧传》记载到:“灵迹殊异,随闻于武帝,帝亲临幸,为会僧设供。”这里说的是武帝到了枳园寺亲眼见到“灵迹”之后,立马开始为“会僧设供”。自这以后,武帝彻底相信了佛教的真实性,并因“灵迹”而下令由王奂负责在枳园寺内建一座五层宝塔。

为什么是王奂负责呢?原因有二,一是当时引武帝去看“灵迹”的人就是王奂,他也因此在不久后从尚书仆射、南徐州大中正升迁为散骑常侍加领军将军,从此也能看出武帝对于此“灵迹”的信服程度;第二个原因即为王奂本人就是一个已经坚持了十一年“过午不食”的虔诚佛教徒。

枳园寺建五层塔只是萧赜正式信奉佛教的开端,在那之后,类似《齐武皇帝敕断钟山、玄武湖渔猎记》和《齐武皇帝敕罢射雉、断卖鸟雀记》这样的条令不断被武帝颁布,使得各地以捕鱼、打猎为生的渔民和猎户深受影响。

南齐武帝以一人之“力”改变政局,“断杀”背后藏尽了他的心思

《南齐书》有载:“(武帝萧赜)又诏曰:“我识灭之后,……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天下贵贱咸同此制。显阳殿玉像诸佛及供养,可尽心礼拜供养之。””深受“灵迹”所动的武帝晚年不仅决定自己死后的供奉不许用牲,甚至将“断杀”范围扩展到全国,要求所有人的都不许使用牲祭。

四:总结

永明,即南齐武帝萧赜的年号,信仰佛教一能给他带来心灵上的慰藉,二也能方便他利用宗教管理民众,稳定朝堂局面。因此,萧赜采取一系列“断杀”措施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心理需求,更是永明中后期日益混乱的政局下,为了维稳而顺势作出的举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0 21: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佛教与乱世:北周武帝的“灭佛运动”及其背后的经济考量
...展都不是顺风顺水,佛教在中国也遭受过重大打击,北魏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都发动过“灭佛运动”,在佛教史上并称为“三武一宗之厄”。南北朝是一个很乱套的时代,政变、夺权
2024-05-09 15:57:00
唐武宗灭佛事件:一次改变历史走向的宗教冲突
...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遭到过清洗,唐武宗之前就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大肆清洗过佛教,但这两次的佛教清洗都是发生在国家政局动荡的时期,唯独唐武宗灭佛是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局面
2024-02-13 06:07:00
梁武帝萧衍:南朝的佛教皇帝与国家灭亡
...露,到晚年却只剩失败和悲剧。其中最典型的要数南朝梁武帝萧衍,他一生最爱研读佛经,却始终无法摆脱荒淫生活的诅咒,终至身死国灭。萧衍生于顶级士族世家兰陵萧氏,祖上辅助汉高祖建立汉
2023-10-29 08:27:00
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数十年不近女色人称“菩萨皇帝”
...问,为何南朝会有这么的寺庙?其实这与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有关。因为这位皇帝信仰佛教。疑问又来了,好端端的一个帝王,为何会笃信佛教,这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据史料记载,萧衍曾四
2023-09-16 18:34:00
梁武帝与僧旻:四声之目创立背后的故事
...立出来的。史书记载,沈约写了一部《四声谱》,献给梁武帝萧衍,萧衍看了一遍,没看懂,问周舍:“何谓四声?”周舍巧妙地回答道:“天子圣泽是也。”简明扼要,直击重点。当然,四声之目
2024-04-15 11:51:00
...事件。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灭佛事件的发起人是北魏的太武帝,北魏第三任皇帝,16岁登基,文治武功、励精图治,并多次御驾亲征统一了华北。一开始的时候,武帝延续先帝的礼佛政策,利用佛
2024-04-24 10:02:00
梁武帝萧衍的修行之路与帝国衰亡
...靠龙椅,却一心向佛,他就是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萧衍活到了86岁,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他的一生独具特色,就是这样一位最贵的皇帝,在死后却沦为了千古笑柄。身为
2023-09-17 15:31:00
...总共经历过四次,单南北朝时期就有两次,分别是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灭佛运动。佛教兴盛,所带来的是豪华的寺庙,大量的僧侣。曾经有记载东晋的某处寺庙周围占地几百亩,寺里供奉佛祖的
2023-08-18 15:39:00
魏帝拓跋焘为何一人有两幅面孔
...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后来北魏出了一位骁勇的皇帝,太武帝拓跋焘。拓跋焘先后消灭了好几个对北魏有威胁的国家。在对外战争中,太武帝有着太多的战功,但是北魏的内部情况却不容乐观。虽然
2022-12-28 13:2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