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重庆晨报
特别关注 走进重外 校长访谈
在“融合”中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
2022版新课标对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独特的功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应有的作用。
今天,我们走进重庆外国语学校(川外附中),看看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创新之举。
重庆外国语学校是全国首批示范性外国语学校,全国首批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近年来,重庆外国语学校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构建“融智+”多元化课程体系,深化校本课程开发,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积极探索核心素养立意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已成功申报7个市级课程基地及教育改革试点项目,15门市级精品选修课。
近日,重庆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吴超接受了重庆晨报“写作实验室”栏目记者的专访。
德智融合,构建多元课程
记者: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是当今教育的重大主题,重庆外国语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呢?
吴副校长: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五育并举是核心理念。我们坚持“以德促智、智中育德、德智融合”课程理念,构建“融智+”多元化课程体系,强调教学要有进阶式目标、结构化学程、挑战性活动、驱动性问题、生成性成果和持续性评价,这与“新课标”精神高度统一。
语文是“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充分强调了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新课标背景下的“大语文”“大单元”“任务群”“整本书阅读”等,其实都指向“融合”“整合”,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方法、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特别强调德育活动与智育活动相结合,在“融合”中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引导学生以语文视野观照生命与生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思维品质、审美素质,弘扬文化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研教融合,促进教师成长
记者:有了好的蓝图,需要一支好的教师团队将它变为现实。重庆外国语学校在团队打造方面的路径是怎样的?
吴副校长:我们的基本理念是“务本”“务实”,扎实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成长。我们实施“教师阶梯发展计划”,以青蓝工程、互鉴工程、名师工程助力新岗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优势发展竞赛、示范课展评、课题研究、试题命制、校本课程开发等,实现教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师资与质量齐头并进。
近5年,本校语文学科以整本书阅读、名著阅读、群文阅读、大单元教学、任务群教学等内容为集体教研主题,积极进行核心素养立意的大观念、大项目、大任务教学设计与实践,编印《中国文化名著选读》《外国文化名著选读》等10多种语文校本教材,开发中国古代文学研讨、中国现代文学研讨、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等10多种特色课程,出版《〈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昆虫记〉整本书阅读任务书》,既提升了教学质量,也丰富了课程资源,还培塑了一批教学名优教师、教科研名优教师。
读写融合,打破学习界限
记者:您前面提到“融智+”多元化课程体系,以及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语文视野观照生命与生活。能不能谈谈具体在课程中是如何实现的?
吴副校长:“融智+”课程的核心是“融合”,中外贯通、文理兼达,除了课内外融合、学科间融合,还有学科内部的融合。比如,过去多年我们实施的“读写相生”教学,完成了国家级课题研究,获得了2021年重庆市教学成果奖。该模式包括:“阅读1+1”“读写1+1·感悟篇”“读写1+1·技巧篇”“写作1+1”。四个序列相辅相成,以写促读,因读悟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读写相生,共同构成读写共同体。
在此基础上,我们打破课内外的资源界限,编写了《作文有道》《读写相生》《名作欣赏十讲》等校本教材,提供教学蓝本;打破空间界限,打造语文阅读基地、国学社团、年级“易书吧”等,创设阅读空间;打破时间界限,举办“书香文化节”经典诵读、暑期悦读分享会、创新作文大赛等,搭建展评舞台;打破学科界限,语文、历史、政治和信息技术教研室联合开展“家风传承”项目式研修活动,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
重庆晨报记者 肖和坤 李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4 06: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