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近期,一则“感冒花了12万元”的短视频冲上微博热搜,迅速引起热议。虽然这是一则娱乐性质的视频,其内容存在夸张的表演成分,但视频引发大众共鸣,其背后折射出的一些药品市场乱象值得深思。(1月10日《法治日报》)
买药用药,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容不得“糊涂账”。然而,在网络平台上,诸如“感冒花费2000元”“药店药品价格比网上卖得贵三四倍”“药店买药被捆绑搭售一堆药品”的吐槽并不少见。药店售药乱象频发,与当前行业的商业模式所带来的逐利冲动不无关系。目前,药店的营利主要依赖于药品的差价,而非药学服务,这一定程度上造成执业药师变身“卖药销售”。药品不是普通商品,药师成了推销员,若用个网络词汇形容那真是“细思极恐”。
可怕在哪?试想一种极端情况,你生病去药店买药,结果人家“不卖对的,只卖贵的”。如若药品对症还好,患者只是花些冤枉钱,就怕药不对症耽误了病情。执业药师本该成为合理用药的指导者,然而一旦被商业逻辑套住,危害不容小觑。一方面,过度的商业行为侵害了患者的利益;另一方面,过量的药品促销会导致成批的药品浪费。
无论是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还是为药师行业健康发展,对于药店售药乱象都绝不能放任。必须加强探索、予以规范,让药店回归到正确定位上来,避免其在过度商业化的歧路上越走越远。解决此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突破原有发展模式,系统构建新的利益分配机制,既能解决药店和药师“吃不饱”的生存问题,也能把消费者权益进一步维护好。 (张冬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1 06: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