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到桐庐,尝一口“乐锅饼”
何婉玲
演员在桐庐梅蓉村的油菜花田里表演“十里红妆”婚嫁场景。 新华社发 ■何婉玲
为了寻觅桐庐最好吃的玉米饼,我一路寻到合村乡。到了村中,问:哪里能吃到好吃的玉米饼?他们朝河边一指,彩萍家呀。
彩萍农家饭店在河边开了十几年,彩萍厨艺好,人也随和,老顾客见到她,喜欢远远喊她“美女”。她嘻嘻笑起来,都48岁了,还叫什么美女。
彩萍喜欢笑。她说,做生意,和气生财嘛。
彩萍做的玉米饼,远近闻名。有一年,横村镇阳山畈三月“山花节”,彩萍被邀请过去做玉米饼。她用菜籽油煎出的玉米饼金黄澄亮,而且奇香,香味爆裂在空气里,明目张胆地挑逗着人的食欲。
美食广场上,看桃花的游客纷纷挤到彩萍的玉米饼摊子前。焦香的玉米饼外酥里嫩,鲜香满溢,一口咬下去,饼里裹着萝卜丝、腌菜、豆腐、猪肉、辣椒、大蒜叶,还有笋。
彩萍喜欢春天。春天美味多,大蒜、野葱、韭菜、香椿、蕨、马兰头,这些野菜,源源不断地从土地里冒出来,傻里傻气的,透着一股倔强劲儿。最重要的是,漫山遍野都是春笋。这些春笋还未拱出地面,就被眼尖的挖笋人掘走。春笋同萝卜丝、雪菜、猪肉同炒,最具春天的味道。
彩萍认为,笋必不可少。为了全年能吃到鲜香有味的玉米饼,彩萍会在春天储备好一整年所需的春笋。
我想要尝一尝彩萍做的玉米饼。“哎呀,你来晚了,只剩最后一个了。”她说,“玉米饼在合村乡是作为早餐的。”
我迫不及待地品尝最后一个玉米饼,口感酥脆厚实。春笋的滑口,萝卜的清甜,豆腐的白嫩,雪菜的鲜咸,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的猪肉油润,余味无穷。
彩萍说,一个玉米饼加一碗稀饭,是合村乡人的早餐标配。村里人白天干农活,光吃稀饭可不顶饱,这时再来一个玉米饼,就是最佳搭档。玉米的粗粝,馅料的鲜软,正似合村乡的底色,既有土地的质朴,又有山林的灵动。
为了准备这样的早餐,彩萍凌晨4点就得起床。她先将煤饼夹入煤炉,生上火,随后开始拌玉米粉。等煤炉子渐渐热起来,面团也揉好了。置煎锅,倒菜籽油,将前一日炒好的馅料裹入玉米皮。热油起烟,投入玉米饼,炸出“滋滋滋”的声响。
无数个相同日子的相同操作,早已让这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
此时,朝门外一看,天色水一般清亮,朝霞披在了山尖上。
十几年前,彩萍在一家毛纺厂打工,后因公公身体欠佳,孩子丢在老家没人照管,她便辞工回到家里,边开饭店边照看孩子。
合村乡有许多地方民间艺术,绣花鞋、瓦雕、山歌、三脚戏、竹马……合村绣花鞋制作技艺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合村乡度假。城里人注重健康,爱好粗粮,彩萍想起小时候,合村乡家家户户以种玉米为生,玉米占了村民全年口粮的80%以上。玉米是合村乡特产,也是优质粗粮。不如让城里来的朋友尝尝合村乡的玉米饼吧,彩萍想。
玉米饼最大的难题在于玉米粉黏性不佳,不仅容易开裂,油煎后还易发硬。此前不少人尝试过做玉米饼,都失败了。
怎么办?唯有不停琢磨,加多少水,揉多长时间面团,不断尝试,忽然就找到了诀窍。至于是什么诀窍,“不过就是一种熟能生巧,没法像教科书一样说出各个配方的精确比例,就是一种熟练后的信手拈来”。
彩萍的玉米饼纯手工制作。“手法一定要轻柔。”她强调。揉面中途适量调些冷水,反复揉捏,直至面皮光滑,没有任何气泡疙瘩,捏出厚薄均匀的面皮,像包汤圆一样裹入馅料,封口,随后用旋转式手法将饼调成扁圆状。
彩萍做的玉米饼不裂、不硬,样子好看,皮薄馅香,口感极佳,一下子就传到十里八乡。玉米饼不仅是桐庐的地方特产,也成了彩萍农家饭店的拳头点心。
在桐庐,玉米饼又称六谷饼。桐庐人叫六谷饼,并不是说饼里加了六种谷物。“六谷”是相较中国的“五谷”而言。“五谷”这个称谓,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将近2000年之后,玉米才传入中国。玉米的记录最早见于《颍州志》,时间是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
未在“五谷”之列的玉米,在桐庐,可是重要粮食作物。于是,桐庐人直接将玉米列为第六谷。但彩萍,更喜欢叫桐庐玉米饼为“乐锅饼”。
“乐锅”两个字有趣味。玉米饼煎在锅,眼睛盯着锅里的灿灿金黄,味蕾期待着锅里的酥脆喷香,不就是一种“乐锅”吗?
“乐锅”也是一种生活智慧,是一种贴近生活本源,自然、自足、自乐的人生宣言。
彩萍的小女儿朵朵一到周末回家,就嚷嚷着要吃玉米饼。朵朵最喜欢站在油锅前看她煎玉米饼。
彩萍一边用平铲上下翻转玉米饼,一边和朵朵说着过去的事情。“妈妈小时候才不喜欢吃玉米,因为天天吃,吃到内心排斥。过去生活清贫,水稻种得少,不常吃米饭,玉米是大家的主粮。外婆会把玉米磨成粉,玉米粉加水可以拌玉米糊,去野外摘点野菜炒一炒,往玉米糊中一拌,就是一顿正餐。玉米粉还可以做玉米馒头,只是小时候的玉米馒头硬邦邦,瓷实干涩,哪有现在这般蓬松软嫩,还有奶香。那时的玉米饼,也和现在的不一样,没有春笋的咸香,没有腌菜的鲜甜,更没有猪油的肥润。”
彩萍接着说,在合村乡流传着“居住深山坞,脚踏白炭火,手捧玉米饼,青菜炖豆腐,除了神仙就是我”的说法——尤其冬日里,围炉取火,玉米饼是烫手的,青菜豆腐是新鲜的,居深山,远尘嚣,浮生半日,怡然自恰,难道不是神仙活法吗?
朵朵人小,胃口却好,站在一旁,一边听妈妈说话,一边吃掉了两三个玉米饼。
女儿对玉米饼的喜爱,让彩萍打心眼里高兴。她看着女儿油润润的小嘴,觉得这样的日子才叫生活,才算过得真切。
这就是一种“乐锅”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9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