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防心源性猝死 六大信号要警惕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5-18 11:49:00 来源:文汇报 作者 新闻举报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年轻人,请保护好你“珍贵的两室两厅”。

日前,又传来青年演员突然去世的消息,年仅25岁的生命突然定格,旁人听了唏嘘。媒体报道称,死因是过劳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也有传言称是新冠痊愈后不久饮酒加健身后疑似引发“心肌梗死”。虽然未公布具体死因,但从目前已知的信息可以明确的是,这又是一例年轻人心源性猝死的病例。

到底什么是心源性猝死?有哪些致病原因?猝死前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在理解这些知识前,我们先对心脏有一个大概了解。人的心脏大小犹如本人的拳头,由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4个心腔组成。构成4个心腔的腔壁由心肌组成。房间隔分隔左右心房,室间隔分隔左右心室。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有三尖瓣,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有二尖瓣,相当于房间的大门,控制着血流的方向。通过心肌的收缩与舒张,实现心脏“泵”的功能,促使血流沿“右心房-右心室-肺循环-左心房-左心室-体循环”的顺序流动,实现全身营养物质、氧气、代谢产物的交换。也因此,这个心脏结构被称为身体里“珍贵的两室两厅”。

年轻人容易心源性猝死?

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时间限定为发病1小时内。通常发病前很少有明显的症状或前兆。心脏疾病引起的猝死称为心源性猝死,是最常见的猝死原因。

总体来说,心源性猝死中,90%的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并没有严格科学证据能说年轻人容易心源性猝死,但对于4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言,心源性猝死的病因组成会有所不同。这其中,70%为结构性病变,包括冠心病、心肌炎、结构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等),另有30%通常由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称为“心律失常性猝死综合征”(SADS),这部分患者往往尸检也难以明确具体病因。

那么,心源性猝死前有哪些表现?有没有可能预警?

其实,通常心源性猝死前没有任何征兆。但如果出现这六大信号,需要引起重视,并立即就诊:

1、曾有不明原因的晕厥:尤其在活动中或应激时出现,往往提示有心脏问题。

2、胸痛、胸闷、胸部不适:尤其是活动、劳累、用力时出现。

3、呼吸急促或窒息感:尤其发生在活动、劳累、用力时。

4、心悸:可能伴随出汗、头晕、恶心等,尤其与活动、劳累、用力等相关。

5、体检时有心脏杂音。

6、有遗传性心脏病家族史或猝死家族史。

心源性猝死能预防吗?

尽管心源性猝死前通常没有征兆,日常生活中是有一些办法可以预防这类恶性健康事件的。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营养均衡、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减轻压力,均有助于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切记: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尤其对于有心脏疾病、心脏疾病高危因素或心脏疾病家族史的患者,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会导致心脏负荷过大,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定期体检】体检可以尽早发现心脏疾病或心脏疾病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从而能够早发现、早治疗。

要提醒的是,如果有心脏病家族史(家族中有人罹患遗传性心肌病,比如肥厚型心肌病、离子通道病、心源性或不明原因猝死等),要及早就诊,完善常规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必要时进行冠脉影像学、心脏磁共振、电生理检查、基因检测等。

【药物或器械预防】如果有心脏疾病或心脏疾病高危因素,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应药物治疗。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目前预防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显著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通常用于严重心衰、室速室颤等病人。具体的植入指证和植入类型需由心内科医生经过全面评估后决定。

如遇到不明原因倒地的患者怎么办?

心源性猝死之所以救治成功率低,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时往往在医院场景之外,而其救治时间窗又非常有限,因此,公众掌握科学的救治技能是必要的。

如果遇到不明原因倒地的患者,我们建议:

1、评估现场情况:判断周围环境,确认现场安全,做好自我防护。

2、判断患者意识:拍打患者双肩,对耳大声呼叫。

3、向周围呼救:如患者无回应,自己或让周围人打“120”,如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则让周围人取来。

4、检查患者呼吸和大动脉搏动:摸同侧颈动脉5-10秒,判断有无搏动,同时观察患者胸廓有无起伏以判断是否有自主呼吸。

5、如患者无呼吸和大动脉搏动,则进行心肺复苏(CPR)。

胸外按压的患者体位:将患者放置于平地或硬板上,仰卧位。

按压部位:将手掌放在患者乳头连线中点或胸骨中下1/3处。

按压方法:一手掌根放在按压部位,另一只手掌贴于其手背上,两手平行贴合,手指交叉互握。按压时双臂绷直,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和放松的比例为1:1。

按压深度:≥5cm。

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6、开放气道并通气: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口对口用力吹气,每次吹气时间为1秒钟,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呼吸。

7、AED电除颤:如果有AED,在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同时,需要将AED连接到患者身上,按照提示进行电除颤,除颤时切记所有人必须离开患者。此后继续心肺复苏: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脉搏和呼吸,如未恢复,则继续AED除颤、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并接手处理。

(来源:文汇报 作者王晓群/杨晨蝶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研究员和主治医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8 13: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警惕心源性猝死,这些信号要注意
...死亡率超过90%,这就是心源性猝死。“成年人发生猝死的心脏疾病最主要是冠心病、心肌病、重症心肌炎等,而小儿猝死的病因主要为先天性心脏病和遗传性心脏病。”范文娟说。那么,什么时
2023-10-14 14:18:00
心源性猝死是什么?一文为你科普下
...身体健康的人群也不例外,依旧有猝死的风险。猝死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两种,其中心源性猝死,是最常见的猝死,近年来,其死亡率也在不断呈上升趋势。1)心源性猝死,通常患者存
2023-02-20 19:34:00
浙江籍国羽17岁天才选手陨落 专家:猝死其实很近 注意身体发出的6个“求救信号”
...为猝死。杭州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叶远玲介绍,猝死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指的是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这也是老百姓听到最多的一种猝死,约占猝死的70%;非心
2024-07-02 07:06:00
心源疾病 警惕心衰 医生教你把脉“问心”
步入老年后,心源性疾病监测与治疗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超过1100万名心衰患者,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10人就有一名患有心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
2023-11-03 09:27:00
近日,#世纪婴儿死因是心源性猝死#词条引发网络热议。今年3月初,2000年0点0分出生的“世纪婴儿”千千不幸去世,年仅25岁。猝死,意为“突然死亡”,医学上指潜在疾病快速进展或重
2025-04-10 07:48:00
23岁小伙儿突发心源性猝死,竟是罕见遗传性心肌病作祟
...小伙身强力壮,近两年却频发胸闷、心慌,最近甚至出现心源性猝死,通过紧急电除颤后幸运生还。在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心律失常Ⅱ科求助后,小伙终于查清了病因
2023-12-08 14:02:00
“六一爱心行”!日照心脏病医院30例先心免费手术报名启动
...病、心脏瓣膜病和心源性猝死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心脏疾病,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为践行社会责任,减轻经济困难家庭因疾病产生的经济负担,助力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青岛大
2025-05-27 11:20:00
65岁老人晚上猝死,医生提醒:中老年人,晚上要牢记“3避免”
...没问题!”然而就在一个极为普通的夜晚,张大爷却突发心源性猝死,倒在自己客厅。被紧急送医后,虽然医生尽全力抢救,但还是没能抢救过来,享年65岁。寂静的病区里,只剩下张大爷家人的
2025-01-05 00:21:00
面对心源性猝死患者,如何抓住抢救的“黄金4分钟”?
心源性猝死有前兆急救步骤要记牢心源性猝死的急救步骤第一步:评估周围环境,确保现场安全。第二步:对患者状态进行判断。①意识:轻拍双肩,耳边大声呼唤。②呼吸: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有
2023-10-12 15:4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健康问太和 | \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龚艳琳)尿毒症作为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阶段,其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其中
2025-08-19 22:19:00
小心疾病“秋后算账”,十堰人请收好这份养生提示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何旭 通讯员 马婷婷)三伏尽而暑未消,秋意渐起燥气生。三伏天后,开始向秋季过渡,但此时暑热余威尚存
2025-08-19 19:46:00
上海讲武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深耕心理健康领域,打造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标杆
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已成为影响个人幸福、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日益普遍
2025-08-19 12:29:00
人畜共患病防控系列——你所不知道的猪链球菌那些事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胡志强 曾颖雪吃过猪肉,见过猪跑,但是处理生猪肉后发烧?可能是猪链球菌在作祟!烟台市疾控中心将带大家认识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2025-08-19 08:49:00
南方人自己的豆汁,五个字
作者:苏北老铁有人说,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异食癖人格”。“比如老北京没事儿就爱喝点豆汁,一口下去像舔了大爷的胳肢窝
2025-08-19 04:53: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韩峰:这些脊柱信号,可别当“小事儿”
韩峰,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针灸推拿学硕士,脊骨神经医学认证医师。从事针灸整脊工作10余年。通过陈朝晖教授脊骨神经医学教育脊柱及四肢关节技术认证
2025-08-18 14:10: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裴胜:孩子积食不用愁,这几招帮你轻松解决
裴胜,北京中研集团东城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出身中医世家,其师爷为四大名医孔伯华,其父为著名儿科专家裴学义,先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5-08-18 14:40:00
河北一洲肿瘤医院质子放疗临床研究招募肿瘤患者
为了评估质子放射治疗这一国际前沿技术在特定肿瘤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探索其控制肿瘤进展、减少治疗相关并发症的潜力,河北一洲肿瘤医院正式启动了一项针对肿瘤患者质子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
2025-08-18 16:53:00
三金西瓜霜 “喷一喷大口吃葱” 活动:药企在地域文化里的营销焕新实验
在中国中药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药企正面临品牌年轻化的时代课题。今年4月中国中药协会老字号企业发展专业委员会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
2025-08-18 16:56:00
杭州四惠医院科普:夏季正确喝水方式,很多人都做错了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人们常常被汗水浸透衣衫,此时一杯冰凉的饮料或一大壶白开水似乎成了“救命稻草”。但你可能不知道,夏季喝水
2025-08-18 16:56:00
合规与便捷并行 医百福重构跨境药品供应链的创新实践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交织的当下,跨境药品需求正以年均超20%的速度持续增长。政策红利与技术革新双重驱动下,医百福Ebefit Health跨境药服务平台凭借创新的SBBC模式
2025-08-18 16:57:00
素问中医常妤婷主任:穴位埋线激活“易瘦体质”
在健康与美的双重追求下,肥胖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
2025-08-18 17:29:00
高压氧舱:济南南郊医院康复科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供氧修复师”
对于济南南郊医院康复科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高压氧治疗是重要的康复辅助手段。它通过在高压环境下让患者吸入纯氧,借助物理学与生理学双重作用
2025-08-18 17:30:00
精准监测守护“药匣子”!青智赋能硕博团科技赋能百尺河镇中药材产业
盛夏时节,百尺河镇千亩中药材基地绿意蓬勃。2025年暑期,“青智赋能”硕博实践团深入山东诸城百尺河镇,依“党建+药企+农户”特色产业模式
2025-08-18 17:31:00
库拉索芦荟: 秋天晒不黑的秘密武器,敏肌都爱它!
烈日当空,骄阳似火,紫外线,这无形的“外邪”,侵袭肌肤,带来燥热、晒伤、暗沉与光老化之忧。芦荟一直被誉为天然美容品,以保湿
2025-08-18 1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