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青海朔北:田间地头奏响富农强村“新乐章”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0-19 11:54: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金秋十月,正值青海收获季。中午时分,驱车行驶在西宁市大通县朔北藏族乡。近处的菜籽地里,村民们正忙着抢收;远处,苍翠青山层林尽染,秋意盎然。

在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的过程中,西宁市大通县朔北藏族乡创建冷凉蔬菜先行区,打造千亩冷凉蔬菜生产基地;探索智慧农业,有效缓解高原农业自然资源约束;发展特色产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成为青海省统筹全局,精准施策,按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快进键”的缩影。

种植大户王德明的冷凉蔬菜喜丰收

青藏高原海拔高、早晚温差大、日照充足、农作物病虫害少,是培育冷凉蔬菜的上佳之地。

走进大通县朔北藏族乡代同庄村田间地头,圆滚滚的甘蓝鲜嫩水灵,村民们忙着采摘、搬运。“老天爷赏饭吃,露地菜口感好、纤维含量高、菜味儿浓,很受市场欢迎,我们可得抓住机会。”代同庄村得明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王德明是乡上有名的种菜大户,他指着面前大片的甘蓝地说道,“今年合作社将近种了800亩蔬菜,其中甘蓝有360亩,亩产8000斤左右,主要销往西安、宁夏、甘肃、广州、福建、上海等地。”

青海朔北:田间地头奏响富农强村“新乐章”

王德明的冷凉蔬菜——甘蓝喜丰收。人民网 陈明菊摄

“占了合作社的光,自打我们把自家一亩三分地承包给合作社后,也能腾出手多挣点钱了。”时常来得明蔬菜种植合作社打散工的白生保说,“自己媳妇在合作社当长期工,按天发工资;合作社就在村里离家近,照顾老小也方便。”

“今后将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高蔬菜绿色发展水平,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努力让大通蔬菜走向全国。”据朔北藏族乡副乡长张发祥介绍,朔北藏族乡种植高原冷凉蔬菜2500亩,产量达10000余吨,每年可吸纳务工人员7000人次,帮助农户增收1200余万元。

近年来,大通县推行“一乡一品”种植模式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共享模式,积极打造景阳茼蒿、朔北甘蓝、桦林大葱、城关西兰花和新庄黄瓜6个标准化千亩蔬菜基地,面积达6200余亩,带动当地农户68200人次就业务工,人均增收1.8万元以上。

据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消息,今年以来,受蔬菜生长期整体土壤墒情适宜、蔬菜长势较好、蔬菜价格走强等因素推动,蔬菜种植户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蔬菜种植面积稳中有增。截至目前,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4.43万公顷,产量达到12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12万吨,蔬菜产值达到47.2亿元,夏秋蔬菜综合自给率达到75%,保障了城乡居民“菜篮子”供给,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富民产业。

“土专家”李国梁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胡萝卜种子极其细小,优质种子价格昂贵,人工点播,无法控制撒种量,容易造成种子的浪费;

十几个人手动点播四五斤胡萝卜种子,才能完成一亩地的作业,费时费力;

小面积人工种植胡萝卜跟不上市场供给;

……

彼时,提起胡萝卜种植,大通当地胡萝卜种植户像是鼻尖上抹了黄连——苦在眼前。然而随着“多功能胡萝卜白菜油菜种子点播机”成功申请专利,当地胡萝卜种植户的心里又像吃了红枣炖红糖——甜透了。

青海朔北:田间地头奏响富农强村“新乐章”

正在建设中的大通县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人民网 陈明菊摄

“自从该机器投入使用后,可通过调节漏种管,设置撒种量,每亩地播撒的种子能精细到以克计,不仅均匀,而且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大通县朔北藏族乡有名的胡萝卜种植大户李国梁笑着说,类似这样的农业机械,自己发明了不少,如大豆、洋葱的剥皮机,还有其他的农田耕作机械。

只有不断更新迭代农机,才能满足变化的需求。“外出培训的机会多了,见得世面就广了,现如今又担起了大通县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的负责人的重则,一边怕做不好一边又满怀期待!”据李国梁介绍,位于朔北藏族乡的大通县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两座长百米、宽30米、高约12米的新型智慧农业设施。

“创新的灵感就是一瞬间的事,电机驱动支架转动,方便蔬菜种植和采摘,可不就是这个理!”李国梁说,“为了方便工人在高大的新型智慧农业设施内作业,我还研发了一种足有两三层楼高的种植支架。”

青海朔北:田间地头奏响富农强村“新乐章”

李国梁介绍智慧温室大棚构造。人民网 陈明菊摄

朔北藏族乡党委书记李红正介绍,大通县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的实施,将辐射带动朔北藏族乡代同庄村、药匠台村、马场村、下吉哇村、小龙院5个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从前,村里人叫我‘大胡萝卜’,后来又称我‘土专家’‘田秀才’。虽然我是个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农户,但也想把这20多年种地经验和农业发明,惠及到更多的农民头上,让土地增产,让乡亲们创新增收。”李国梁坦诚相言。

据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介绍,《关于推进大通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健康快速发展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到,温室基地水、电、路配套工程由政府筹资统一配套,保障“三通”。在此基础上,大通县委、县政府将日光节能温室建设做为 “农业1号工程”来抓,采取多部门联动,县领导联系乡镇,乡镇领导包村,镇干部及村两委班子直接抓,县蔬菜技术推广中心专业技术员包村定点开展技术指导,多种措施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脱贫户赵文科“逆袭”为致富带头人

如今,看着赵文科神采奕奕的样子,很难想象曾经的他是一名贫困户。

“在这黄土地里翻腾了近半辈子,没成想在家门口实现了脱贫致富。”大通县朔北藏族乡东至沟村村民赵文科给大家算了一笔致富账:这几年,成立合作社流转了200亩田地,种麦子、油菜、土豆,一年有八九万元收入。今年单靠经营农家乐收入达15万余元。

“原本在外面打零工,一年到头挣个一两万已经很不错了。如今,惠民惠农政策多了、思想活泛了、能挣钱的门道就多了,驻村干部手把手指导,腰板都硬气了不少。”如今的赵文科不仅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还成了全国农民群众心中的红人。2020年,赵文科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

青海朔北:田间地头奏响富农强村“新乐章”

东至沟村的油菜籽地。人民网 陈明菊摄

东至沟村属半浅半脑山地区,地势海拔相对较高,村里产业发展单一,群众发展产业的热情不高。“如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这是东至沟村第一书记王强始终在思考的问题。

“今年村‘两委’班子又谋划了一番,村里的榨油坊准备投入运营,将其发展为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据王强介绍,目前已成立藏朔生态植物油加工厂,榨油坊可实现180万斤菜籽榨出12万斤菜籽油,销路畅通。

随后,王强又给大家算了一笔榨油坊的“经济账”:朔北藏族乡作为重点农业种植区,油菜籽产量高、种植面广。今年全乡种植油菜籽一万四千亩、东至沟村种植4千亩,基于此,置办起榨油坊从而辐射全县周边,破局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助农增收。东至沟村民说,“油菜籽种的少了没得卖,种的多了卖不出去。有了回收菜籽的榨油坊就好了,今年家里的三亩菜籽有地去了。”

青海朔北:田间地头奏响富农强村“新乐章”

东至沟村“秋收助农队”忙收油菜籽。人民网 陈明菊摄

田野丰收忙,渐知秋实美。在朔北,乡村不只是安居的家园,更是乐业的天地。各类新业态正引领着美丽乡村,向着产业兴旺、绿色发展的道路阔步前行,为乡村振兴赋能,奏出富农强村“新乐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9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驻马店市驿城区朱古洞乡:以特色种植激活“造血”动能奏响强村富农“协奏曲”
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黄向阳 通讯员 关子涵)产业旺,则乡村兴。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脱贫户的内生动力,确保产业扶贫项目靶向精准,扶贫项目
2023-07-25 17:17:00
青海大通:办实事促发展 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字经济的潜力,以国企龙头带动农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富农,加强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生产、生态、生活全面转型,让数字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大通样
2024-01-23 16:18:00
...“两委”成员、党员志愿服务队共同向村民宣讲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倾听百姓需求,共话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对咱们老百姓来说,还有哪些惠农政策?”“咱们村是脱贫村
2023-02-13 21:56:00
...金15万元。这样一来,曾经的“空壳村”变成了集体经济强村。“2022年,我们还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发展新模式,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如今,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5
2023-03-17 04:53:00
青海大通:高原小城农资储备足 赶春忙
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陈明菊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积极协调建立农资供应快速通道,全力保障农业用种供应;早检修、早培育、早耕种,着力提升春耕机械化水平……当前
2024-03-26 11:26:00
“条条大路”奏响海北发展新乐章
...海北交通“风景这边独好”。大地为琴路作弦 奏响发展新乐章曼大高速大通至仙米段通车运营,扁门高速(门源克图至盘坡至峨博段)2023年7月1日实现通车,西察高速刚察至甘子河段20
2024-01-24 20:19:00
引大济湟百万亩田间配套工程陆续通水
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人民网西宁11月12日电 (记者甘海琼)记者从青海省水利厅了解到,引大济湟田间配套工程的水已进入海拔2600米的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东丹麻村
2024-11-12 17:28:00
...大通县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田间学校成功入选,成为青海省唯一一所“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的挂牌成立,是大通县全力推动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强化高素质农民培育
2023-10-08 01:10:00
高台镇蔬菜基地富民强村促就业
本文转自:汉中日报本报讯(通讯员 邬良旭 白玉琴)近日,南郑区高台镇蔬菜保供基地的大棚里,绿油油的藤蔓上挂满了辣椒,地里是长势喜人的茄子,农户们抢抓蔬菜成熟上市的时机,穿梭在田间
2023-09-24 21:50: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