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这周末回家吃饭吗?”“能让大孙子多住几天不?”周末临近,吴大伯盼着和孩子团圆。孙子学业忙,他想趁暑假让孙子多留些日子。吴大伯拿起手机给儿子编微信,却一直没发出去——从“儿子,最近忙吗?”到“孩子,爸跟你商量个事”,他不断换语气和用词,生怕被拒。这种提请求时过度斟酌文字的现象叫“文字讨好症”,近日还登上了网络热搜。
心理咨询师林怡表示,“文字讨好症”是用委婉或低姿态语气提需求,试图获取对方认可或接纳,其核心心理根源拓于渴望被接纳与害怕被拒绝。尤其害怕出现在人际关系敏感或曾遭遇社交否定的人群中。不同年龄段美化文字方式不同,年轻人倾向使用叠词、语气词,如“恩恩”“好滴”,软化语气传亲和力;也有人用夸张表达掩饰不安,如“哈哈”变“哈哈哈哈哈”,“谢谢”变“跪谢”。
林怡称,相比年轻人,老年人更传统,常用“可不可以”“行不行”“不行也没关系”等商量试探的话式,有时也用表情包来营造轻松氛围。“年轻时,‘文字讨好症’多在职场,退休后,常在与子女孙辈交流中出现。”
林怡说,适度礼貌提需求能传善意,避免冷冰冰或命令感,但因此焦虑、渴望认可接纳,就易引发“文字讨好症”,这是精神自我消耗,不仅会降低沟通效率,还可能因过度文字讨好带来亲友间的疏离感。她强调,适度修饰是社交智慧,但健康社交无需透支真实自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01 2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