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运河成为没有围墙的潮流舞台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6-27 08:16:00 来源:杭州网

老街上的“会客中心”把昆曲演绎出了“国际范”

杭州日报讯 小河直街是大运河畔最适合漫步的去处之一。去年以来,因为“簪花热”,小河直街成了“网红打卡点”,每天都有不少年轻人慕名而来。

和一众簪花店的热闹不同,小河直街31号的老宅显得格外清静,大门虚掩,任门外游人来去匆匆。然而,从老宅内偶尔传出的声音总能惊艳众人,水磨声腔,婉转悠远,堪称“一曲入魂”。抬头看看老宅的门匾,“小河驿国际昆曲会客中心”,难怪了。

“算一算,来杭州工作刚好30年,真快啊。”一头短发干练利落,昆曲名家杨崑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小河驿国际昆曲会客中心虽只有5岁,但杨崑与杭州、与大运河的缘分早就结下了。

“运河边正是传播昆曲文化的好地方。”

杨崑出生在浙江衢州,她的母亲是一位能歌善舞的乡村全科教师,酷爱戏曲,空闲时常常带着儿女去听戏。因此,杨崑可以说是在戏台下长大的。戏听得多了,杨崑也会像模像样地哼唱几句,年幼的她虽还不懂戏中的意蕴,但兴趣已然萌芽。17岁那年,在父母的支持下,她报考了江山艺训班,开始正式学习昆曲。

1992年,浙江举办第二期青年演员昆曲培训班,杨崑只身来到杭州学艺。因为之前学习刻苦,此时,她的技艺已有一定火候,培训班的老师们都对她印象深刻。两年后,20岁的杨崑被人才引进到浙江京昆艺术剧院,在运河之滨开启了演艺生涯。之后,她成了《牡丹亭》里的杜丽娘、《西园记》里的赵玉英、《玉簪记》里的陈妙常……这些昆曲闺门旦的代表角色,她都能把握得炉火纯青。30岁不到,她就荣获第十届“文华奖”,后来还获评国家一级演员。“年轻时我更多的是‘本色出演’,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重塑自己的声音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尽量保持内心的纯净。”她说。

非遗艺术需要传承,一招一式的技艺传承只是一方面。杨崑考虑的不仅仅是像自己的恩师那样尽心尽力地教戏,她更想让昆曲观众也建立一种传承,这种传承类似于美育,它会带来更美好的生活方式。而实现这种传承,需要一个现实支点,这个支点出现在了大运河边。

2019年,在各方支持下,杨崑在小河直街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小河驿国际昆曲会客厅。将工作室安在运河边的小河直街,是因为大运河和戏曲有着深厚的渊源。“南码头,北码头,戏班日日随水流”,中国戏曲的发展和大运河密不可分,自古就有“水路即是戏路”的说法,如今我国的各大戏种,有半数以上分布在大运河流域。明代开始,中国戏曲因大运河得到了飞跃式发展,戏曲交流演出更加频繁,各路戏班沿着大运河往来于沿线城市之间,小河驿也是戏班经运河出行的发到站之一。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在浙江为官时,也曾多次来到小河驿,这个运河边的埠头因此和“戏圣”有了关联。“运河边正是传播昆曲文化的好地方。”杨崑说。

许多大运河和戏曲的故事,杨崑是正式成为“大运河邻居”后才慢慢了解的。她时常翻阅文献,挖掘大运河的戏曲元素。茶余饭后,她还会去河边走走,感受大运河的“呼吸”。只要没有演出任务,她就会来到工作室,开设各类公益讲座,与大家交流昆曲文化。有时,她也会换上练功服,一个人在工作室练练基本功。“有昆曲,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她说。

“让更多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需要好的平台。”

小河驿国际昆曲会客中心看着清静,其实平时进出的人不少,其中还有很多是在校生,从小学到大学,各年龄段的都有。尤其到了寒暑假,常有班级组团来访,听杨崑普及昆曲知识和文化。

杨崑很喜欢给孩子们讲课,每次有学生来听课,她都会先带着他们在工作室里走上一圈,从最基础的“手眼身法步”讲起,再展示不同角色的戏服、装扮。这些年,她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深了。“有一次给孩子们讲课,有个小男孩看到墙上的戏服,马上就认出是武生穿的。”杨崑说,后来她特意问了,原来男孩的学校里开设了传统文化普及课程,老师上课时讲过关于戏服的知识。

既然叫作“国际昆曲会客厅”,自然不乏国际友人到访。运河沿线有不少学校,有的学校聘有外籍教师。孩子们来听杨崑的课时,感兴趣的外教也会跟来,穿上戏服,学习昆曲的身段、眼神。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上个月,法国著名汉学家白乐桑来到工作室,参加一场中法文化交流活动。活动正式开始前,杨崑表演了一段昆曲,演绎了3种不同的“笑”。白乐桑被杨崑的唱腔打动,连连称赞,交流结束时,他还建议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昆曲的魅力。“这正是我一直期望的事。”杨崑说,创办纯公益的工作室,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传播传统文化本该如此,“让更多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需要好的平台。”

“希望更多传统文化能在大运河的滋养下越传越广。”

杨崑发现,来工作室的孩子们听完课出门后,往往会在街上走一走,看看不同的非遗展示,更真切地去感受运河文化。

小河直街上一直不乏非遗元素,吃的、用的、玩的,非遗与大运河相互浸润。比如街上那家百年酱园,杭州人对酱货情有独钟,过年总是少不了酱鸭、酱肉,酱园就是制作酱油、酱货的作坊。如今,小河直街的酱园除了卖传统酱货,还摆出了黄酒、红曲酒等传统酿造产品,同时以图片、视频的形式让游客进一步了解非遗酱文化。

又比如运河沿岸摊位上的自制非遗漆扇体验。漆扇是一种将漆器工艺与扇子相结合的手工艺品,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漆扇以扇为纸、以漆为画,利用漆不溶于水的特性,使用漂漆技法,在扇面上绘制出各种图案。游客可以自己动手做漆扇,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古老技法的精妙和先人的智慧。

这些年来,运河边的非遗业态越来越丰富,非遗元素越来越多。前不久,第11届大运河庙会上,各类非遗元素集中展示,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了运河边非遗的魅力。

来杭30年,在运河边传播昆曲文化也已5年,杨崑在时间流转中反复验证着“运”与“韵”的互动交融。在她看来,优秀文化能够唤起世人的共同价值追求,戏曲沿运河的跨地域传播就是例证。“希望更多传统文化能在大运河的滋养下越传越广。”她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7 12: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落脚点,为江苏现代化筑牢文化根基。9月24日,第五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苏州闭幕。据不完全统计,累计近12万人次走进运博会六大主题展,线上受众突破4亿人次。在虚拟空间畅览运
2023-10-04 06:56:00
“人文经济”何以唤醒大运河杭州日报讯 近日,位于湘湖路34号,地处西山脚下、浙东运河畔的西湘里文创园开园。这里原为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大唐玩具厂,通过空间改造,打造成了一个集文
2024-01-21 07:54:00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顾风:没有大运河,何以中国
...,扬州博物馆报告厅,观众们冒雨前来,聆听一场关于大运河的讲座,主讲人是顾风。“祝贺,中国!”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多哈,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
2024-07-11 09:51:00
第二届大运河“星星点灯杯”全国童诗大赛完美落幕
浙江在线6月11日讯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高标准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关键之年。大运河不仅是流经八个省份(直辖市)、沟通五大水系的交通动脉,更是滋养了《枫桥夜泊》
2024-06-11 17:18:00
...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江苏3个项目入选,分别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流动的文化)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苏州湾数字艺术馆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拈花湾夜间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
2023-08-10 07:07:00
紫金文化艺术节|地方戏讲地方故事,如何“守正出新”?
...柳琴戏《窑湾往事》制片人韩梅: 以地方戏创造性讲述运河故事9月12日下午,走进盐城市文化艺术中心排练厅,婉转悠扬的唱腔响起,演员们正在抓紧时间开嗓试音,走位熟悉场地。他们身
2023-09-14 00:49:00
大运河城市文旅消费论坛 | 陆圆圆:让平江历史街区成为“苏式生活目的地”
刚刚成功举办的大运河城市文旅消费论坛上,新鲜出炉的“2022—2023年度江苏文旅消费热力榜”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其中,“平江历史文化街区非遗文化引爆全网”名列年度十大“文旅消费传
2023-09-23 12:26:00
...港小桥多。苏州是一座由水孕育而“最江南”的城市,大运河绕城而过,拥城入怀,塑造了姑苏人家的特色风貌和生活方式,成为丰润吴地的一道文化密码。6月28日,“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
2024-06-30 19:47:00
桥 咖啡馆 书
...一幅画,或一首小诗。桥是杭州的拱宸桥。拱宸桥横跨大运河,是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行船的人远远望见拱宸桥,就知道是杭州了。拱宸桥古朴厚重,三孔白色条石垒砌,栏杆也是白色条石码成,
2024-03-21 03:2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