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拂晓报
(上接第1版)
生态系统保护筑牢“生态屏障”
2023年3月6日,在宿州学院新校区西北角的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里,所长朱洪亮拨弄着南京椴母树的枝条查看长势。在这片培育了500多棵南京椴母树的试验田里,朱洪亮带领所里5名职工已经忙活了近6年。
10年前,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的教授沈永宝带领团队调查表明,南京椴在全国不超过2000株,且主要生长在江苏南京、句容、盱眙、连云港,安徽宿州、浙江天台和舟山等地。长期从事林业科研的朱洪亮也发现,南京椴因自然更新困难,加上人为过度采伐,如今数量稀少。因此,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不仅是保护树源,还要加大良种选育繁殖。
2018年,宿州市林科所联合安徽农业大学通过对种子的采收、处理、储藏、播种、育苗管理等进行技术创新研究,全面系统总结南京椴的育苗技术,解决育苗环节各项技术难题。
精选采种母树,从树龄30-50年的大树树冠上采集成熟饱满的种子,除去萼片,催芽、播种、育苗……朱洪亮带领团队扎根试验田,为南京椴接续“香火”。2021年,市林科所培育出的南京椴被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为林木良种,分别命名为皖椴2号、皖椴3号。为了让南京椴“香火”不断,朱洪亮在试验田内建立了母树林,免费向宿州植物园、宿州野生动物园提供南京椴树苗,还与从事林业创业的退休人员合作,培育了20多亩南京椴野外观察实验林。
南京椴的繁衍之路只是我市筑牢“生态屏障”的“一隅”。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全市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宜居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绿色低碳转型激活“生态经济”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3年度绿色制造体系名单中,位于我市的安徽省银燕工艺服饰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实现我市在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中“零”的突破。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绿色产品2个、绿色工厂7个、绿色园区1个、绿色供应链企业1个,省级绿色工厂14个,逐步形成完善的绿色制造体系。
成事之道,贵在力行,重在履事。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引导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另一方面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能源结构调整,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绿色转型按下“快进键”。总投资50.1亿元的泗县泉为异质结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总投资52.8亿元的灵璧欣然铝型材基地、总投资53亿元的萧县国晟异质结大尺寸硅片生产、总投资105亿元的宿马顺风光伏电池等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开工建设。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随着《宿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出台,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我市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重点聚焦绿色食品、轻纺鞋服、家居建材、机械电子等传统产业领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赋能企业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创新重构,深入推进全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到2025年,全市计划培育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2个以上,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10个,新增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30个,建设数字化改造区域样板7个,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2%左右。实现全市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进入全省前列,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8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