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1968年,知青廖晓东不顾众人反对坚持嫁给贫农,她的结局怎么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28 20:5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1974年2月8日,山东诸城市三官庙村一位女知青因急性肝炎而去世,走完了她短暂的27年,这位女知青就是烈士遗孤廖晓东。

1968年,为响应国家号召,廖晓东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来到了贫穷落后的三官庙村。

那是一个极其疯狂的时代,许多知识青年为了向农村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纷纷走出城市,来到了贫穷、荒凉的农村。

相比之下,廖晓东则更加疯狂和炽热。她不仅工作努力,甚至还不顾众人反对执意嫁给了当地贫农卢兆东。

生长环境不同、三观不同,更不用提爱情了,这样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真的会幸福吗?

而身为知识青年,廖晓东为何要坚持这样的选择?她后来的结局如何?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廖晓东的人生。

1:烈遗遗孤,坚持下乡

1947年,廖晓东出生在革命世家。遗憾的是她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双双倒在了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为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廖晓东的母亲在牺牲前,将年幼的女儿托福给了自己最值得信赖的在战友,并叮嘱他们说:“要将孩子培养成人,让她长大后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廖晓东的养父母也都是革命英雄,其养父廖弼臣曾参加过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养母也曾为了革命的胜利而出生入死。

虽然廖晓东不是他们的亲生女儿,但夫妻二人对战友的遗孤却视如己出,哪怕自己有了孩子,对廖晓东也是偏爱的。

1968年,知青廖晓东不顾众人反对坚持嫁给贫农,她的结局怎么样?

新中国成立后,廖晓东跟随养父母来到青岛生活。在养父母的精心栽培下,上学后的廖晓东不但成绩优异,而且还擅长书法,是名副其实的才女。

如果按照正常轨迹,廖晓东一定会拥有十分光明的未来,且一定会成为社会栋梁,养父母看着优秀的养女,也深感欣慰。

1968年,21岁的廖晓东顺利从高中毕业。当时,国家号召青年们上山下乡,无数知识青年都放弃了在城市里的安逸生活,纷纷来到农村,投身到了乡村建设中。

看着身边许多青年都走上了上山下乡的道路,廖晓东也颇受感染。作为一名城市青年,她渴望到乡下去体验艰苦的生活,并扎根农村,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

1968年,知青廖晓东不顾众人反对坚持嫁给贫农,她的结局怎么样?

然而当廖晓东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养父母时,却遭到了他们强烈的反对。

养父母苦口婆心地说:“你自幼在城里长大,怎么能吃得了那份苦,报效祖国有很多种方式,不一定非得下乡。”

当然,养父母还有一层顾虑,廖晓东是烈士遗孤,他们怎么能让她去农村,过那样艰苦的生活呢?

可无论养父母如何劝说,廖晓东的态度都非常坚决,她直言:“下乡的日子再苦,也比不过长征苦,在国家需要时,你们可以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我也一样的。”

无可奈何之下,养父母只好找来了女儿的好友,希望她帮忙劝阻。可没想到,最后这位好友被廖晓东的热情感染了,也要远赴农村去贡献自己的一腔热血。

父母劝说不成,最终只能尊重她的选择。

1968年,知青廖晓东不顾众人反对坚持嫁给贫农,她的结局怎么样?

1968年4月,养父母带着弟弟妹妹们前来送别廖晓东,养母甚至落下了泪水,千叮万嘱说:“一定要注意身体。”

此刻,满腔热血的廖晓东是兴奋的,她开心地对父母说:“爸、妈,你们放心吧,我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就这样,廖晓东和一批上山下乡的青年们坐上了通往乡下的大卡车,开始了自己的另一段人生。

只是养父母没想到,廖晓东这一去,竟然再也没有回来。

2:拼命工作,力求扎根农村

当时,大卡车拉着这些城市青年驰骋在乡间的土路上,虽然卡车不停地颠簸,但这群热血青年却没有丝毫的抱怨,相反每个人都异常的兴奋。

经过几天的奔波,廖晓东等人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诸城县公社。公社对这群城市青年非常的重视,还给他们安排了条件很好的宿舍。

面对这一切,廖晓东却有些“落差感”,这样的生活和她想象中的下乡完全不同,她是来建设农村的,不是来享福的。

随后廖晓东和几名志同道合的青年找到当地领导,很坚决地表示,他们要去最艰苦、最落后的地方。

1968年,知青廖晓东不顾众人反对坚持嫁给贫农,她的结局怎么样?

公社领导一听,只能将他们送到了贫穷、落后的三官庙村,这里不但道路不通,土地贫瘠,甚至村里祖祖辈辈的人都没怎么出过村。

在去三官庙的途中,廖晓东他们就遇到了不小的挑战,当拖拉机行驶到半路的时候,因为前方无路,他们只能自己爬山过去。

听到司机师傅的这句话,廖晓东非但没有觉得辛苦,心里还很激动,她兴奋地说:“这才是我要来的地方,我就是要在最艰难的地方发光发热。”

经过艰难的跋涉后,廖晓东等人终于到达了三官庙村。早就得知消息的村民们,对他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拉着横幅欢迎他们。

村支书还号召村民们,将家里仅有的白面和炊具拿出来,给廖晓东他们使用。村民们的善良和朴实,深深地触动了廖晓东的内心。

1968年,知青廖晓东不顾众人反对坚持嫁给贫农,她的结局怎么样?

当看到村民们送来了自家的白面时,她却谢绝说:“我们来这里,就要和大家一样去生活,不需要搞特殊化。”

就这样,廖晓东的知青生活拉开了序幕。

自从走进三官庙村,她整个人像是有用不完的力气,她跟男人一样下田地干农活,用瘦弱的肩膀去挑水,脏活累活她都抢着干。

没过几天,廖晓东的手就被磨出血泊,村支书劝她去干一些轻松的活儿,可廖晓东却坚决不肯,总是说:“没事,适应一下就好了。”

1968年,知青廖晓东不顾众人反对坚持嫁给贫农,她的结局怎么样?

除此外,高中毕业的廖晓东为了让当地孩子能够接受教育,还主动开办学堂,亲自担任老师。

而当得知哪户村民家有困难时,廖晓东也是出钱出力地帮忙,还主动照顾一些烈士的家属。

廖晓东的付出,村民们都看在眼里,大家都对这个城里来的姑娘刮目相看,也非常敬佩她的付出。

然而,一次“忆苦思甜”大会,却直接改写了廖晓东的命运。

3:坚决嫁给贫农,只为扎根农村

在那次大会上,村里有名的贫民卢兆东发言说:“我们家三辈是贫农,三代人都娶不上老婆,俺爷爷捡了我爸,俺爸捡了我,到现在我都三十多岁了,还是光棍!”

坐在台下的廖晓东被卢兆东的话深深地震撼了。几乎没有丝毫犹豫,她当即站起来表示,愿意嫁给卢兆东,解决贫农的婚姻问题。

当时,坐在她旁边的同行知情,赶紧拉了拉廖晓东的衣角,小声说:“别冲动,我们是要返城的。”

可廖晓东却下定了决定,其他知情和村民们也都震惊无比,大家也都纷纷劝阻,直言:“贫农的婚姻问题,有很多解决方式,比如帮忙介绍合适的人,怎么能自己去嫁给他呢?”

1968年,知青廖晓东不顾众人反对坚持嫁给贫农,她的结局怎么样?

而当青岛的养父母知道廖晓东要嫁给当地贫农时,也急匆匆地赶来,希望完成农村建设任务后,赶紧回家。

但不论众人如何反对,廖晓东都坚决不动摇。其实,她做这个决定主要是因为自己压根没有想过回城里,她想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

在大家的反对声和养父母的眼泪中,组织上批准了廖晓东的请求。而她和卢兆东的婚礼非常的寒酸和简单。

那天,卢兆东推着一辆独轮车来到公社将廖晓东接走了,作为新娘子的廖晓东别提有多高兴了。

然而,到了卢兆东家,廖晓东才知道这个家到底有多穷。整个卢家只有一间毛坯房、一口大缸、一个土坯炕和一床破旧的床。

1968年,知青廖晓东不顾众人反对坚持嫁给贫农,她的结局怎么样?

看着眼前的一切,廖晓东非但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反而在心里发誓要和卢兆东一起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但婚后的生活并没有廖晓东想的那般容易。卢兆东不但没有文化而且思想封建,且有很严重的大男子主义情结。

结婚时,廖晓东拿来了一些城市里的生活用品,譬如雪花膏、牙膏、香皂等。可卢兆东却说她这样太小资,哪里像一个农村媳妇。

面对丈夫的指责,廖晓东没有生气,而是将所有东西送给了同来的知青,还反思自己和农民差距太大,要努力学习。

1968年,知青廖晓东不顾众人反对坚持嫁给贫农,她的结局怎么样?

但面对廖晓东的宽容,卢兆东却变本加厉,他脾气暴躁,非常容易动怒。

看着廖晓东整天往公社跑,他心里很不舒服,直言:“一个女人家,就应该留在家里干活,总往外跑算怎么回事儿。”

但这次廖晓东没有听卢兆东的,她坚持每天早出晚归,去给学生们上课,去公社干农活,一天到晚忙的脚不沾地。

当时,村支书和同来的知青找到廖晓东,说如果俩人不合适,可以批准她离婚。可廖晓东却摇头拒绝了这个建议。

1968年,知青廖晓东不顾众人反对坚持嫁给贫农,她的结局怎么样?

不久后,廖晓东怀孕了。

历经十月怀胎,廖晓东艰难地生下来第一个孩子。

此后,她更加繁忙了,带孩子、做家务,还坚持做农活,教孩子们读书写字。

廖晓东的心里仿佛有一团火,支撑着她努力燃烧自己。

4:炽热如火的青春

1972年,廖晓东又做了一件大事。

在她的带领下,三官庙村第一所小学成立了,廖晓东和另一位同来的知青亲自担任老师。

在廖晓东的努力下,学校办得红红火火,她也越发有干劲了。

可面对如此优秀的妻子,卢兆东不以为荣,反而觉得她整日抛头露面,让自己感到丢人,夫妻隔阂也越来越深。

1973年,廖晓东生下了第二个孩子。生完孩子不久后,她再次投入到工作中。

1968年,知青廖晓东不顾众人反对坚持嫁给贫农,她的结局怎么样?

虽然日子很辛苦,廖晓东的心却如磐石一般,扎根农村的想法没有丝毫的动摇。

但悲剧终究还是发生了。

因为长期的精神压抑和高强度的工作,在一次上课时,廖晓东晕倒了。

当她被热心的村民送到医院时,被诊断为亚急性肝坏死。

虽然医院全力救治,但廖晓东已经病入膏肓,最终于1974年2月8日病逝,走完了她短暂的27年。

1968年,知青廖晓东不顾众人反对坚持嫁给贫农,她的结局怎么样?

廖晓东去世的消息传来后,三官庙的村民非常的悲痛,县里还举办了2000多人的追悼大会送别这位一心要扎根农村的女英雄,《大众日报》也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

而她病逝时,儿子年仅4岁,女儿刚6个月。至于贫农卢兆东,则再次沦为光棍儿,守着他那穷到家徒四壁的家,过着贫苦的生活.

这样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28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转自:遵义日报三进何坝情谊长——记乡村振兴指导员谢晓东在凤冈县何坝街道水河村,无论是村组干部还是当地群众,提到乡村振兴指导员谢晓东,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不约而同地称赞起来。谢晓
2023-01-16 09:45:00
《在暴雪时分》结局:林亦扬单膝下跪求婚,吴魏一句嫂子殷果脸红
...下,他们开始了甜蜜的相处与约会。然而,殷果的哥哥孟晓东的到来,却如同催化剂般加速了二人感情的进展。他与林亦扬在球场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而殷果对林亦扬的情愫也被孟晓东敏锐地
2024-02-08 09:57:00
10室6厅6卫豪宅被法院拍卖,56岁的解晓东,到底怎么了?
...注文献来源以及截图,请知悉。2024年五月中旬,歌手解晓东豪宅被拍卖,起拍价3250万元,法院给出的预估价为4280.6万元,从这里也可以看到解晓东名下10室6厅6卫住所的奢
2024-11-17 08:38:00
...,痛快淋漓。甚至还有外沙的人,摇着小艇来打水回家。晓东小时候经常跟着爸爸去古井挑水。爸爸在前边挑着水走路,晓东就跟在后面走。晓东看见,随着爸爸的脚步,井水在水桶里摇来摇去,经
2023-12-06 08:39:00
正午阳光《小巷人家》待播,闫妮、郭晓东、蒋欣携手演绎时代特色
...。强大的演员阵容在《小巷人家》这部新剧中,闫妮与郭晓东携手演绎了一对充满时代特色的夫妻。闫妮饰演的黄玲,是棉纺厂的一名女工,她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勇敢地与家
2024-08-19 10:44:00
表弟结婚我借小姨10万,母亲哭诉:你没良心,有钱还回娘家哭穷
...浸在喜庆和温暖之中。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张晓东一家和亲戚们围坐在一起,享受着家宴的欢聚时光。张晓东是这个家族中有名的上进青年,工作在一家稳定的国企,平日里勤勤恳恳,深
2024-06-16 11:26:00
《消失的她》原型曝光:被丈夫推下悬崖后,她回来了
...泰国坠崖案经过三审宣判,成为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俞晓东因故意要谋杀妻子以骗取保险金而被判处33年零4个月监禁。受害人王暖暖历经四年的艰难诉讼,终于让一切尘埃落定。这起恶性案件
2023-07-11 17:33:00
小巷人家破传统家庭之局
...大小演员自然的表演风格与精湛演技。剧中,庄超英(郭晓东饰)和邻里相处和睦,但和妻子则会在关键问题上针锋相对,邻居宋莹护着黄玲。郭晓东曾经在《新结婚时代》中扮演过类似的角色,但
2024-12-06 09:33:00
《消失的她》故事原型,现实中的“何非”更要阴暗可怕
...人公,也就是现实版的“李木子”王暖暖回顾她与丈夫俞晓东从相识、相爱,到最后撕下伪装面具,恶狠狠的亲手把当时怀有五个月身孕的妻子王暖暖推下悬崖的事情。虽然电影中的李木子死了,幸
2023-08-09 05: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