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郴州日报
稻浪见初心
——记全国农业农村先进工作者王晓利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唐思思 通讯员 何红桥
清风拂过,稻浪翻涌。近日,在北湖区保和瑶族乡低镉积累水稻示范基地的田埂上,被晒得黝黑的北湖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王晓利正捧着稻穗,聚精会神地观察着。
眼下正是预防稻瘟病防治关键期,为确保不因发生较重水稻病虫害造成减产,王晓利今年已经来基地10次,手把手指导种植户如何进行补救。
王晓利得出结论:低镉积累水稻品种臻两优8612目前长势较好,它是大穗型的水稻,预计每0.07公顷产650公斤是没问题的。
得知结果,北湖区保和瑶族乡旭明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邓旭明心里安稳不少:“这个水稻还是有点钻心虫,稻穗白了,刚经过王主任亲自拨虫指导,我对水稻丰产丰收充满了信心。”
邓旭明的心安,来自王晓利二十八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他搭起了连接农民与科技的桥梁,带领广大农户增产增收,驶入致富“快车道”。
在王晓利的指导下,邓旭明的水稻种植面积由最初的几公顷,发展到现在面积60余公顷。
“记得有一年,水稻卷叶虫病特别严重,我打电话给他,他第一时间就赶过来了,教我怎么做。他对我们农民水稻种植管理指导非常耐心,技术专业也非常过硬。”邓旭明说。
近年来,为保证粮食质量和安全,王晓利调整种植区域和种植结构,在安全利用区,引导农户采取淹水管理、喷施叶面阻控剂、撒施生石粉等农艺措施。自项目实施以来,北湖区耕地安全利用率超90%,稻谷质量大幅提高。
指导完邓旭明,王晓利又赶往北湖区鲁塘镇的水稻种植基地,指导技术人员操控“一喷多促”植保无人机。无人机穿梭在翠绿的田间地头,一道道药雾均匀地喷洒在稻田,为今年的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前几年,种植户何文峰种水稻因不懂病虫害防治技术,头一年就亏损了5万元。认识王晓利后,他送技术上门,实地指导稻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第二年他就丰收了。
何文峰不断学习技术,水稻越种越有劲,他激动地说:“今年合作社种植了86.67公顷,预计比去年增收10%左右。”
当天,王晓利还给农户上了一堂专业病虫害防治培训课,他耐心地讲解了水稻的前期防治重点,提醒要适时施促芽肥、防好后期病虫害等。
回顾王晓利的职业生涯,丰收的稻浪见证了他的初心。在农业基层工作以来,王晓利一直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手机24小时为农户提供“庄稼110”咨询,农户在他的指导下,进行病虫害防治,直接增收860万余元。
2013年,当时农作物病虫害比较严重,王晓利心里非常着急,在下田查看时,不小心把右脚大脚趾划破,当时血流不止,缝了五针,伤口稍有好转,他又坚持回到工作岗位上。
“王老师很朴实、很敬业、很钻研。他都是站在第一线,对老百姓进行指导帮助,他这种敬业精神、爱农情怀,值得我们后一辈学习。”王晓利同事杨显波说。
王晓利先后获得市科技进步奖、市五一劳动奖章、省丰收奖二等奖、全国农业农村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农民丰产丰收是我工作的动力,农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情。”王晓利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5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