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中国首个万亩连片耐盐碱水稻示范田创亩产573.8公斤纪录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0-20 11:1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解说】眼下,新疆南部的水稻正值收获期,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六团十一连承包的阿克苏市柳源农场片区管理委员会的10694亩耐盐碱示范稻田地,经权威专家测产,实现平均亩产573.8公斤,创造中国纪录,这也是新疆耐盐碱水稻首次实现万亩连片高产。

【解说】该水稻种植品种为新疆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耐盐碱品种“新稻36号”,这个品种具有耐盐碱、耐寒、高抗稻瘟病等特性,是国家二级优质稻谷品种,也是新疆目前水稻主栽品种之一,目前已在新疆推广种植30多万亩。

【同期】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六团十一连党支部书记 魏九龙

今年这片盐碱水稻地我们实现了当年种植、当年收益,预计我们这一万亩地总产值的利润应该在五百万元以上,效果非常不错。

【解说】在这片稻田边的排碱渠中,工作人员检测渠中水的含盐量是3.9%,而在阿拉尔市万亩水稻种植区,现在这里的土壤含盐量是0.3%,这片曾经的盐碱滩,已经变成了万亩良田。除了种植水稻,未来还可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

【解说】据悉,中国盐碱地面积约为15亿亩,其中可开发利用的面积超过5亿亩。目前,新疆盐碱地面积占到中国三分之一,随着万亩连片耐盐碱水稻示范田成功创造高产,未来新疆有望开发耕地超过1亿亩。

【同期】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

(新疆)这里是硫酸盐为主的盐碱地,那么合起来能开(发)的大约有一亿到一亿五千万亩左右,这部分盐碱地开(发)起来的话,对解决我们国家粮食安全应该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式。

【解说】作为盐碱地改良的首选粮食作物,目前,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已审定包括“新稻36号”在内的11个耐盐碱水稻品种,推广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山东等10多个省市,覆盖中国主要盐碱地类型。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主任、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奉斌介绍说,当前这一成果的实现,除了对水稻品种的选择外,还得益于对农田标准化的建设,排灌系统的建立,节水灌溉以及少量多次施肥等配套措施。

【同期】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主任、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奉斌

通过我们总结、不断地示范应用,(这些措施)应该是在我们新疆包括西北地区盐碱地地区可以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八到十年之内增加盐碱耕地八亿亩,平均产量要在(每亩)三百公斤。

左丹丹 王拓新疆阿克苏报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0 1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果然有种丨海南盐碱地接连闻稻花香 为全国耐盐水稻推广奠定基础
...等特性。”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仕明说,示范田种植的耐盐碱水稻品种,是由三亚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海南大学等科研单位推荐的爽两优1143、骆红优1564、爽两
2023-11-03 21:37:00
“丰”景如画 满载希望——全国粮食主产区保秋收见闻
...以来的最高单产。”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籽粒玉米高产示范田测产现场,遵义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农推科科长杜玉婕说。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他们联合多部门开展农技人
2023-10-03 21:49:00
1545.94、1427.66、1300.67!新疆伊犁刷新全国玉米高产三项记录
...建田进行实收实测。据测产,伊宁县喀什镇760亩玉米高产示范田亩均产量1545.94公斤;察布查尔县种羊场1439亩玉米高产示范田亩均产量1427
2023-10-05 11:35:00
重度盐碱地首年改良亩产超过千斤!镇赉盐碱地改良方式实现新突破
...水田一期项目现场,三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对改良后的示范田进行收割。这是由农业农村部盐碱土改良与利用(东北内陆盐碱地)重点实验室组织,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
2024-10-10 21:49:00
“三位一体”改良技术助力新疆盐碱地治理
...县希依提墩乡喀克夏勒村叶尔羌河岸边的一片盐碱地改良示范田里,连片的碱蓬一簇簇在风中摇曳,红褐色的枝蔓为大地铺上了“地毯”。旁边的盐碱地里一片雪白,像盖上一层厚厚的积雪。田埂上
2023-11-14 10:22:00
海南乐东县:科技支撑让盐碱地重变丰收田
...表性、肥力水平中等偏上、排灌方便、形状规正等特性。示范田种植的耐盐碱水稻品种,是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海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高校推荐的“爽两优1143”“骆
2024-04-23 06:16:00
丰富“资源库”  唱好“山海经”
...落实“两稳两扩两提”目标任务,因地制宜做好粮食生产示范田规划布局。今年,全区设置14个粮食生产示范田,每个粮食生产示范田由一名处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及时分解全年粮食面积2.9
2024-06-12 07:28:00
“盐碱地育苗不用土,产量杠杠的”(春耕进行时)
...场观摩会;夏天要讲解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同时对各试验示范田调查和取样;秋天要对试验示范田收割测产,将好的育种材料送至南繁基地;冬天则要制定来年的方案,优化生物质水稻育苗基质的配
2025-04-04 05:54:00
米东区盐碱地水稻亩产突破700公斤
...路之隔的道路旁,白花花的盐碱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该示范田种了130亩优质高产耐盐碱水稻,品种为新粳5号。经过面积测量、机械收割、分袋称量、水分测定、杂质扣除、产量计算等一系列
2023-10-11 02:32: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霜降开启进补模式 羊肉、番鸭、大闸蟹、柿子等热销
羊肉摊前,摊主一阵忙碌。螃蟹摊前,顾客正在挑选新鲜螃蟹。厦门网讯(厦门日报文/图 本报记者 谭心怡)霜降将至,厦门的街头渐起凉意
2025-10-23 08:43:00
冬天,东北DNA里的酸菜宇宙动了
唤醒一个一个东北人只需要一碗热乎乎的酸菜每到冬天东北人DNA里的酸菜宇宙原地激活东北人真的这么爱酸菜?包的!酸菜就是东北人餐桌上的“神” 白肉
2025-10-23 09:26:00
今日霜降,养生要注意这些→
大河网讯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的气候特点是“寒燥”或“凉燥”。中医认为,寒邪容易损伤人体阳气,可导致脾胃虚弱等问题
2025-10-23 10:45:00
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国医大师王庆国:躬身实践 探秘千古经方
接过恩师刘渡舟先生的衣钵,王庆国始终不忘师恩教导,从流传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承仲景精神与灵魂,为“燕京刘氏伤寒学派”注入生动血脉
2025-10-23 10:46:00
清洁力强的牙膏推荐:瓦解牙菌斑兼顾牙龈健康
一口洁净健康的牙齿不仅关乎形象,更关系到全身健康。选择一款清洁力卓越的牙膏,是有效口腔护理的第一步。市面上宣称具有强力清洁效果的牙膏不少
2025-10-23 10:25:00
东城中医医院呼吸科王辛秋: 秋季生活如何有效预防过敏性鼻炎
王辛秋,周二下午出诊。医学博士,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副秘书长及委员、世界中联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理事
2025-10-22 14:07:00
专业评测揭晓:2025年度祛痘除螨沐浴露TOP12
据中国皮肤健康协会 2025 年《地域气候与肌肤螨虫问题调研白皮书》显示,超 85% 消费者因未根据地域气候选对除螨产品
2025-10-22 14:26: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郑军:宝宝高烧后出红疹?中医解密“热退疹出”的奶麻症
郑军,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优秀名中医。从事中医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曾经担任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
2025-10-22 14:37:00
适应熬夜喝酒生活方式的护肝选择,便携性与口感评测
现在的人生活压力异常大,外卖吃得多、应酬一场接着一场,加上经常通宵打游戏释放压力,很多人的肝脏早就出现了诸多异常的情况
2025-10-22 15:01:00
儿童补充钙铁锌选哪个品牌?从技术、成分、安全度解读这五款
随着科学育儿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家长认识到钙、铁、锌在儿童成长中的关键作用——这三种矿物质被誉为支持骨骼发育、免疫力和认知发展的“黄金三角营养素”
2025-10-22 15:50:00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钟明富:警惕儿童矮小症,从这些细节开始
孩子个子长得矮,是怎么回事?营养失衡还是锻炼不够?在如今物质丰富的年代,吃得好、吃得饱已经不是问题,然而有些孩子的长得矮
2025-10-22 17:09:00
患者口碑见证实力!上海瑞椿医院成为三叉神经痛患者共同的选择
三叉神经痛被誉为“世界上最痛的疾病之一”,剧烈如电击般的疼痛让患者痛不欲生。长期求医无果、反复发作、药物依赖……这些困扰让许多患者陷入绝望
2025-10-22 17:10:00
上海瑞椿医院以专业铸口碑——用实力守护每一位面肌痉挛患者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面肌痉挛的困扰——一侧面部肌肉不受控制地抽动,不仅影响外貌,更让患者在社交、工作中倍感压力
2025-10-22 17:11:00
儿童钙铁锌热门品牌排行前十名,科学补营养不踩坑
钙、铁、锌是儿童生长发育的“营养金三角”,直接影响骨骼发育、免疫力构建与智力提升。《中国儿童营养健康白皮书(2025)》数据显示
2025-10-22 17:16:00
螃蟹在十堰集中上市,这份尝“蟹”指南请好收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房华)进入10月,螃蟹迎来了集中上市期。今年的螃蟹品质怎么样?价格有没有什么变化?一起来看记者的探访
2025-10-22 2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