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乌鲁木齐晚报
专家对新疆农业科学院水稻创新团队实施的“优质高产耐盐碱水稻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百亩连片示范”进行现场实收测产。(本报全媒体记者江斌伟摄)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江斌伟)10月9日,新疆农业科学院水稻创新团队选育的耐盐碱水稻新粳5号百亩连片高产攻关示范进行现场测产,盐碱地水稻平均亩产首次突破700公斤。
当日上午,由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新疆农业科学院水稻创新团队实施的“优质高产耐盐碱水稻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百亩连片示范”进行现场实收测产。
测产地点在米东区三道坝镇皇宫村,这里也是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米东区水稻示范基地。
眼前的一片片稻田,秸秆青青,稻穗黄澄澄的,正是“青秆黄熟”的丰收景象。一路之隔的道路旁,白花花的盐碱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该示范田种了130亩优质高产耐盐碱水稻,品种为新粳5号。经过面积测量、机械收割、分袋称量、水分测定、杂质扣除、产量计算等一系列测产程序后,测产结果为亩产703.58公斤。
“这片地是盐碱地,今年气候条件好,又有专家指导,耐盐碱水稻品种亩产超过700公斤,现在我的耐盐碱大米精包装一公斤能卖15元左右,每公斤高出普通大米6至8元。”看到水稻丰收,种植户顾保新笑着说。
“我们‘以种适地、以地适种’双向发力来改良盐碱地,科研人员在品种选育和生产过程中,积极改善和创新种植模式,筛选出耐盐碱水稻品种,比如深翻土地、施用有机肥或酸性肥料、增加插秧密度、浅水勤灌、少量多次施肥等。”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主任、新疆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奉斌说。
新粳5号是粳型常规水稻,由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金丰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选育,适宜在南北疆种植。
这片示范田是4月11日育苗的,5月13日移栽,插秧前土壤含盐量10‰,PH值8.6,预估亩产670公斤。该品种生育期161天,耐盐碱性强,产量表现优良。
2021年和2022年,该地块盐碱地种植的耐盐碱水稻品种新粳8号,亩产分别是659.3公斤、673.4公斤。
王奉斌说,下一步,团队要继续做好耐盐碱水稻品种筛选,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提高盐碱地水稻单产,增加农民种稻效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1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