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曹丕和刘备称帝后,孙权为何选择等待8年才登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01 21:0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三国历史中,曹丕和刘备相继称帝后,孙权却选择了等待8年才正式登基。这一决策背后,隐藏着孙权的深思熟虑和精心谋略。

首先,孙权晚称帝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需要稳固自己的政权。在赤壁之战后,孙权虽然已经成为了东吴的实际掌权者,但他的地位并不稳固。他需要时间来巩固自己的权力,稳定内部局势。过早称帝可能会引起内部的不稳定,甚至可能引发内乱。因此,孙权选择等待,直到他的政权足够稳固,才开始考虑称帝的问题。

曹丕和刘备称帝后,孙权为何选择等待8年才登基

其次,孙权晚称帝也是为了避免过早暴露自己的野心。在当时的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任何一方的动向都会对其他两方产生影响。如果孙权过早称帝,无疑会刺激到曹魏和蜀汉,可能会引发他们的联合对抗。因此,孙权选择隐藏自己的野心,等待最佳的时机。

最后,孙权晚称帝也是为了等待时机。他深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在他看来,只有等到曹魏和蜀汉的矛盾激化,才能找到突破口。而这个时机,正是曹丕去世、曹叡继位的时候。这个时候,曹魏的内部矛盾激化,蜀汉也开始衰落,孙权看到了机会,于是在229年正式称帝,建立了吴国。

总的来说,孙权晚称帝的背后,是他的深思熟虑和精心谋略。他以稳健的态度,巧妙的策略,成功地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野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1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蜀汉政权为什么一定要优先北伐曹魏
...敢发动夷陵之战攻打孙权,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刘备认为曹丕没这个能力统一天下。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一年多时间中,曹丕的表现堪称昏庸,不仅没捞到任何政治利益,还被孙权忽悠得团团转。
2024-07-15 19:01:00
...十分有利的。在这场战争中,曹魏的著名谋士刘晔就建议曹丕对东吴用兵。但是,他的建议遭到了曹丕的拒绝。曹丕拒绝的理由就是,东吴刚对自己称臣投降。如果破坏降约,会失信于天下。其实,
2024-06-02 20:09:00
曹丕为什么要给孙权封王呢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他的儿子曹丕先是继承了魏王,继而让汉献帝禅位,正式结束了汉王朝。按理说,这天下都应该是他曹家的了,无论是蜀汉国的刘备还是东吴的孙权,都应该
2023-01-05 14:49:00
关羽战死刘备夷陵大败,曹丕为何不攻蜀国?
...该是16万左右,最后全部战死,夷陵大败刘备身亡。但是曹丕没有趁机攻打蜀国,而是攻打东吴。当时的曹丕阵营中,在夷陵之战前就开始议论了,曹丕问众人,刘备会不会去报仇,大多数人都认
2023-05-31 11:38:00
夷陵之战胜利后,东吴没有趁势灭蜀,主要是由于以下三大原因造成
...因为随着夷陵之战的胜利,东吴与曹魏的关系急剧恶化。曹丕要求东吴彻底臣服于自己,不再给孙权推脱的机会。孙权向曹丕称臣,只是为了给自己抵抗刘备创造机会,他当然不会答应曹丕的要求。
2023-06-25 11:46:00
曹丕攻吴:战略背后的深思熟虑
公元223年,曹魏的曹丕在夷陵之战中击败了刘备的蜀汉,夺取了蜀汉的核心领土。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曹丕并没有继续对蜀汉进行进攻,而是决定将目标转移到董卓的后人孙权统治的东吴。那
2023-12-16 21:55:00
孙权发动战争,打了胜仗却要求和,他这到底是为什么?
...陵之战的时候,东吴为了全身心的与蜀汉作战,选择了向曹丕投降,并接受了曹丕给予的吴王封号,成为了附属国。但这不是东吴的孙权想的,他总觉得低人一等,浑身不自在。这也不是曹丕想的,
2023-03-05 22:47:00
...一次换来的,刘备泉下有知,是否后悔当初的决定?2、曹丕曹丕能够成为曹操的继承人,一靠运气,二靠能力,曹昂本是曹操长子,却战死沙场,曹冲聪明绝伦,却不幸早死,曹丕当上皇帝之后,
2024-07-16 16:57:00
曹丕刘备称帝各有其据,孙权何以问鼎中原,称帝之由何在?
中原朝代更迭的消息传至蜀地时已被曲解,传言称曹丕不仅自立为帝,还害死了汉帝刘协。于是刘备率先痛哭不已,带领汉中王府的群臣们在成都为刘协举行了葬礼(山阳公刘协:???)。随后,刘备
2024-08-26 11: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