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虽然孙权的外号是“孙十万”,但比起“刘阿斗”和曹子恒来说,显然略胜一筹。一、论开疆拓土
三个官二代比能力,首先要就比开疆拓土的能力。
1、刘禅
刘禅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没人跟他太子之位,刘封有一点威胁,也被刘备逼着自杀,也没人跟他争帝位,刘备一去世,他就是蜀汉政权的第二位皇帝。
从刘备开国,到蜀汉灭亡,前后42年时间,刘禅不仅毫无开疆拓土之功,连益州这一亩三分田都守不住。
当邓艾兵临城下时,刘禅几乎没有太多犹豫,就直接投降了,三国演义中姜维说的这句话“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放到真实的历史上,毫无违和感。
刘禅
以姜维为首的蜀汉军队还准备对抗到底,刘禅以皇帝身份命令手下投降,这在中国历史上,也算绝无仅有吧。
刘备打了一辈子仗,无数次被打成光杆司令,无数次投靠他人,何曾见过刘备放弃,刘备的成功是失败无数次换来的,刘禅的放弃却是失败一次换来的,刘备泉下有知,是否后悔当初的决定?
2、曹丕
曹丕能够成为曹操的继承人,一靠运气,二靠能力,曹昂本是曹操长子,却战死沙场,曹冲聪明绝伦,却不幸早死,曹丕当上皇帝之后,自己也说过:
孝廉(曹昂)长兄,自然应当继承这个位置;如果仓舒(曹冲)还在的话,我也当不了皇帝。
曹丕虽然文采不如曹植,武力不如曹彰,但他却是曹操儿子中能力最均衡的,而且在曹昂去世后他是嫡长子。
曹丕继位后,建魏代汉,三征孙权,虽然未取得开疆拓土的功绩,但好歹也算真正收回了青州和徐州,消除这二地的割据势力,同时招降蜀汉孟达,攻取上庸三郡。
曹丕
曹丕最大的遗憾就是在位时间太短,只有7年,总体来说,曹丕的功绩只能算中庸。
3、孙权
孙权能够成为孙策的接班人,出乎不少人的意料,孙策传位给孙权的目的是:让他守住这江东六郡。
孙权没有辜负孙策,从接过权力的那一刻起,孙权就在开疆拓土,赤壁之战前,孙权三征荆州,杀死江夏太守黄祖,夺取了一半的江夏郡。
赤壁之战及南郡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击败曹操,夺取荆州最重要的南郡。
赤壁之战后,孙权派兵南下拓土,全据交州。
湘水对峙时,孙权从刘备手中要来了长沙与桂阳二郡。
襄樊之战时,孙权从关羽手中夺取了荆州三郡,将蜀汉势力逐出荆州。
虽然孙权在北伐这个方向无大作为,还被张八百在合肥打成了孙十万,但在开疆拓土上,孙权的功绩非常大。
孙权
孙策交给孙权只有江东六郡,孙权在巅峰期时,增加了交州六郡、荆州六郡,加上原来的江东六郡,合计18个郡,将地盘扩大到三倍,这都是孙权开疆拓土的功绩,是曹丕和刘禅比不上的。
二、论治国理政
刘备去世时,给刘禅留下了一个残破的益州,荆州已失、夷陵新败、国内叛乱四起,要不是有丞相辅佐,刘禅的政权早已灭亡。
丞相辅佐刘禅11年,给刘禅提拔了三个宰相之才,蒋琬、费祎、姜维为蜀汉续命数十年,刘禅只需要当他的甩手掌柜。
刘禅在位39年,除了最后10年外,其余29年都是靠诸葛亮及其政治遗产为其续命,刘禅这个皇帝,你几乎感觉不到他在皇帝的位置上做了什么?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称刘禅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原因,总有人说刘禅是大智若愚,观望刘禅的一生,我体现不到他的智,只能看到他的愚。
刘禅治国全靠诸葛亮
刘禅也就是运气好,作为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政权,司马昭自然要留着刘禅这个活招牌来招引东吴投降,要是刘禅晚个50年生在西晋晚期,他这个皇帝可是活不成的,要知道西晋的两位末代皇帝都被人杀死。
刘禅这个皇帝的水平,只能说比昏庸的皇帝强一点,比中庸的皇帝差一点,真要比起来,他的水平跟西汉的汉元帝差不多或者稍差一点,从汉武帝开始,就是西汉衰弱的开始,这么说刘禅也正合适。
相对来说,曹丕的治国理政能力就比刘禅强多了,虽然在开疆拓土方面,曹丕没什么功绩,但在治国方面,曹丕还是影响了历史。
曹丕继承的是曹操的魏王爵位与东汉的丞相官职,继位后不久,曹丕通过禅让,建立了一个全新的魏朝来代替汉朝,两汉四百余年江山,断送在曹丕手上。
曹丕还开创了九品中正制,与世家达到妥协,影响了魏晋南北朝360多年的人才选拔,虽然最终沦为世家控制皇权及官员选拔的工具,但在曹丕时代,这一制度还是合理的。
曹丕在夷陵之战前被孙权戏耍
尽管如此,曹丕还是不如孙权,至少在政治上,曹丕几乎是被孙权牵着鼻子走,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曹丕居然保持中立,这是最大的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合蜀汉一起攻打东吴。
蜀弱吴中魏强,最佳政治局面是蜀吴联合共攻曹魏,才能维持平衡,除此之外,所有的选择都会打破三国鼎立的局面,而作为三国政权最强的势力,只要蜀吴开战,百分之百是曹魏得利。
但曹丕一错再错,先是接受孙权的臣服,殊不知这只是孙权的缓兵之计,孙权不愿意两线才妥协于曹魏的,曹丕还以为是自己称帝得来的政绩,一再被孙权在政治上忽悠。
夷陵之战持续了一年多,曹丕就这样坐壁上观了一年多,不得不说这真是遗憾,错失统一三国的机会,但凡曹丕借此机会大举攻打孙权,三国早就归一了。
当孙权在夷陵之战中击败刘备之后,立即反悔,不再同意向曹丕派出质子,此时的曹丕才知道自己被孙权骗了,发动了南征孙权的战争,可最佳攻击时机已经过去,曹丕三征孙权无功而返,这是曹丕在政治上的短视。
孙权作为东吴开国之君,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政治家,他能屈能伸,能够一面偷袭刘备的荆州,一面向刘备求和,能够一面向曹丕称臣,一面面不改色地拒绝曹丕,把政治玩弄得非常熟稔。
孙权能把曹丕玩弄于股掌之间,其治国理政的能力当然超过了曹丕。
孙权把父兄交给他的地盘扩大到3倍
三、论用人
刘禅的用人最差的,蜀汉前期有诸葛亮及其推荐的人才为刘禅治国,蜀汉后期就成为了宦官当道,黄皓这个宦官居然能够迫使大将军姜维远离朝廷之上到沓中屯田避难,黄皓还能控制从地方到中央的情报传递,这就是刘禅的用人水平。
曹丕的用人中规中矩,无过错,也没有提拔什么人才,临死前,曹丕让陈群、曹真、曹休、司马懿辅佐曹睿,也算是合理,如果一定要说有错的话,就是让司马懿进入权力中枢。
相对来说,孙权的用人就显得较为高明,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夷陵之战,孙权以陆逊为主将,东吴的四任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无一不是杰出人才,其用人均出自孙权之手。
孙权能够称帝,也是他通过一系列对内治理、对外征战的功绩的体现,虽然他也算官二代,但大多数时候是自己创业成功的,而刘禅一接班就是皇帝,曹丕只是多了个称帝的程序,孙权则是自己创业并称帝的。
孙权能跟曹操和刘备进行政治斗争,而且还不落下风,是曹丕和刘禅父辈的政治对手,无论怎么比,孙权也是三人之中能力最强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6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