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铁道报
惟 诚
阿太不顾腿脚不便,好几次傍晚带我横跨小半个村子去小桥上看第二班货运列车。白发苍苍的老人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挽着我,和石桥一样默立在斜阳下,一点点望着钢轨上泛起的金光渐渐远去,望着来自远方的车灯拨开昏暗,载着满满的货物缓缓驶来。
我是个火车迷,确切来说,是重载列车迷。可直到18岁,我才第一次见到大秦线。小时候,我眼里的火车,似乎专指每天早晚经过宁波东站的两列货运列车,长不过数百米,多不过60节。小小的梦想与热爱,便在那几道横跨城中村的轨道旁慢慢生长。
记忆中,向北延伸出的那条铁道线恰好横跨整个村子,与东西横向流过村子的小溪,正好形成一个不宽不窄的十字。离钢轨跨过小溪的地方不远处有一座小石桥,小时候的我闲来无事便蹲守在这里,听着脚下溪水潺潺,略带暖意的风划过耳畔,吹起阵阵微澜。那时,火车于我们而言很稀罕,小小的欢乐便从看到一班开来的列车产生,一直延续到下一班列车到来,从晨光熹微到日上三竿,从烈日炎炎到夕阳残照。
小升初那年暑假,当我再次回到老家时,宁波东站已办理客运业务,天南海北的旅人行迹匆匆,往来奔走,硕大的站前广场也总是车水马龙。小溪与石桥仍然在那儿,凝望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看日升月落,年年复年年。
当我偶有机会回乡时,我奶奶的母亲(老家唤作阿太)总会笑着把我拉到一旁,问我最近看到了哪些火车。阿太不顾腿脚不便,好几次傍晚带我横跨小半个村子去小桥上看第二班货运列车。白发苍苍的老人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挽着我,和石桥一样默立在斜阳下,一点点望着钢轨上泛起的金光渐渐远去,望着来自远方的车灯拨开昏暗,载着满满的货物缓缓驶来。
犹记得初三夏末的黄昏,霞光漫天,桥下依旧溪水潺潺,溪边二三捣衣女,若干嬉水童,闻笛夕阳下,见车远方来,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那也是我阿太最后一次陪我看火车,一年后阿太仙去。后来,宁波东站停办客运业务。往来的人潮渐渐稀少,被车轮磨得锃亮的钢轨也多了些岁月的沧桑,那段关于火车的记忆就这样留存在时光深处。当然,我也渐渐明白,60节车厢,并不是货运列车的上限,小时候憧憬的混编货车也当然不是爷爷口中世界上最长的货运列车。家乡外面,还有很多比这里的货运列车长得多的火车。不过,我总记得那天傍晚火车悠扬的鸣笛声,仿佛承载了我无数的欢乐时光。
高考完的那年暑假,离家前的那一天,我再次绕着宁波东站走了一大圈,最终在夕阳下驻足。在那座石桥旁,看着一台机车拖着几节绿皮车厢,和着此起彼伏的蝉鸣,驶入玫红色的晚霞。有那么一瞬间,忽然想起爸妈曾跟我说,好好读书,去北京念大学,大秦线上有一座茶坞站,离北京市区近,我们带你去看大秦线;也想起爷爷跟我说过,别忘了车站曾经带给你的美好。
小时候的我不明白家人为何愿意舍弃自己的时光,陪我看那一列列火车。慢慢才明白,每个人的岁月长河里,都有一座杨柳依依的渡口,每一段时光旅程中,都会有聚散离别,而家人们就是我的时光小船上永远不变的旅客,一路相伴。不论何时,我憧憬彼岸的风光时,他们都会默默摇起船桨,好让我踮起脚尖,远远眺望。
这些年,我一直关注铁路的发展,脑海中关于车站那段最柔软最珍贵的记忆,以另一种方式延伸着,也如愿以偿地见到了浩浩荡荡的重载列车。
沿着时光长河一路前行的我,早已不再是那个蹲在铁道旁看火车的孩子。每年夏末冬初,当我乘高铁跨越千里赶回家乡时,总觉得4个半小时的车程,不过是儿时站在铁道旁翘首期盼货车到来的另一种镜像。岁月匆匆,火车的前方,永远值得期待。而我,初心不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3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