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明清鼎革之后,有一群文人名士无力反抗满清武装,拒绝入仕,对满清政府持消极态度,例如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他们是比较典型的明代遗民,那么这些不愿为满清唱赞歌,不愿为满清政府服务的文人们,究竟靠什么来维持生计呢?以下我们就以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生平经历来简单剖析一番。
顾家在昆山当地是大家族,少年时期专心读书,从来没有为温饱问题发过愁。抗清失败后顾炎武将家产变卖,得到一千两银子,这在当时真是一笔巨款。顾炎武带着这笔钱来到山东,购置了一些田产,当然他不会自己去种地,而是将地产承包出去,租给别人来帮他打理。明清时期,传统的土地租赁和契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地可以分为“田皮”、“田骨”进行租赁,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使用权和所有权,都可以分开来进行交易,在当时做“二地主”、“三地主”是非常常见的经营方式。作为地产所有者的顾炎武只需要按照既定合同拿走租金即可,每年让租佃者汇钱给他。依靠这些资金,45岁以后的顾炎武才能够坦然自在游历祖国山水,足迹遍布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清廷曾经想要聘请顾炎武来修撰《明史》,并且许诺以重金酬谢,这样名利双收的好事,顾炎武明辞拒绝,也是顾炎武经济生活并不匮乏的一个佐证。
今天我们熟悉顾炎武,多半是因为他的学术作品《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实际上我们也看出,顾炎武是一名很有头脑的商人,对于理财和经商有着自己的想法。在《日知录》中的《庶民安故财用足》篇、《州县赋税》篇、《财用》篇等论述中可以体现其经济思想。
顾炎武理财思想的成功实践使之颇受后人重视。野史笔记中称北方的票号、镖局的产生与顾炎武渊源很深,目前虽然还没有史料证明,但可见顾炎武在中国北方的生活中是很有经济头脑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3 1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