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陕西榆林生态蝶变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1-06 05:50: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2025年01月06日

第 13 版)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陕西榆林生态蝶变

陕西省榆林市,位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处,坐落于黄河“几字弯”中心区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三北”工程的关键区域。经过70余年的努力,榆林成功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植绿治沙,荒漠化治理持续推进70余年

1953年,陕北防沙造林局成立,拉开了榆林治沙造林的序幕。经过反复试验与摸索,确立了植治与水治的治理模式,总结出引水拉沙、沙障固沙、前挡后拉等一整套防治技术,引种驯化出樟子松、紫穗槐、踏郎、沙打旺等树种和草种。

1958年起,一条从靖边新桥农场经横山到榆阳马合镇的长达300多公里的水渠阻沙带建成,并在重要节点组建八大农场。同年,榆林试验飞播造林,开创我国在沙漠上飞播造林的先例。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榆林陆续建成北缘、长城、环山、灵榆4条长达1500公里的大型防风固沙林带。同期,在“绿化祖国”的号召下,开展集体大规模治理,组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大会战。

1978年,国家启动实施“三北”工程,榆林被列为重点建设区域。工程实施40年多来,榆林累计完成造林任务2170万亩,实现了区域性的荒漠化逆转。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在榆林落地,先后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对榆林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0世纪80年代,榆林创新推出“划拨‘五荒地’,谁造谁有,允许继承转让”政策,涌现出“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防沙治沙英雄牛玉琴等一大批全国治沙造林英模代表。

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持续实施国家“双重”工程,先后启动了“三年植绿大行动”“林业建设五年大提升”“‘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国土绿化五年行动”等生态建设工程。推出“窄林带大网格”农田防护林网和“一整二改五化八配套”农田风蚀综合防控技术、工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一体化人工牧草高效种植技术、光伏电站风沙阻控技术、灌木林地平茬复壮技术和飞播乔木技术,因害设防、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分类指导,防沙治沙工作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锁沙成绿,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

风沙危害明显减少,陕西省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榆林市860万亩流动沙地基本得到固定或半固定,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9%提高到目前的36%,林木保存面积达2360万亩,推动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2023年,榆林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7天,比例达到81.4%,空气质量全面达标。

水土流失基本控制,全市建成2.2万座全国最大的淤地坝群,成功拦截泥沙38.1亿立方米,水土保持率达58.8%,年入黄泥沙量减少到2.12亿吨。陕西省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调查报告显示,较2014年全市沙化土地减少194.4万亩、荒漠化土地减少227.5万亩。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黄土高原成为全国增绿幅度最大的区域。

农田防护基本保障,过去饱受风沙危害的农田实现了林网化,变成了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在沙漠腹地营造起万亩以上的成片林360余块,建成守护300万亩农田的防护林网,全市形成了550万亩玉米、300万亩小杂粮、211.7万亩马铃薯和77.1万亩蔬菜的生产规模。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1099.2万亩、总产量253.9万吨,榆林成为全省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市、第二“粮仓”。

生态惠民显著提升,随着毛乌素沙地被“锁”住,全市营造起各类经济林400多万亩,初步构建起以红枣、山杏、山地苹果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框架,建立起以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新体系,林业产值达121.6亿元,带动了林农持续增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近两年,着力开发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碳汇林等新兴产业,开发出“杏花飘香”“尔林兔大草原音乐节”等生态文旅产品。试验发行了地方碳票,开展碳汇林交易,进入首批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名单。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70多年来,榆林人民以坚韧的意志,用心血和汗水创造了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迈上新征程,榆林将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以林长制改革为统领,重点聚焦榆林“东西南北中”五大生态空间,东部推进沿黄土石山区绿化、西部加快白于山区生态重建、南部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北部持续开展防沙治沙、中部实施森林围城计划,勇毅前行、接续奋斗,全力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为筑牢北方生态屏障贡献榆林力量。

数据来源: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06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陕西榆林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陕西省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防治荒漠化与干旱十分重要。陕西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榆林市荒漠化土地面积为4198万亩,除吴
2023-06-05 15:39:00
三秦大地深绿版图再萌新绿
...中国绿色时报吴堡县沿黄绿化 闫宇涛摄徐凡4月,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林场,10万亩樟子松已抽出新梢,满树的雌雄球花。从黄沙飞舞到绿波荡漾,从荒山秃梁到层峦叠翠,经过70多年
2024-05-15 09:44:00
“种”绿沙漠,“苗”绘驼城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记者 邓剑洋驱车行驶陕西省榆林市北部的毛乌素沙地,葱茏绿意扑面。因“能”而兴,因“能”而行。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上“能”下决心,在坚定不移走好生态
2024-09-26 18:17:00
世界上最没“尊严”的沙漠:被中国人用来种土豆,还产出1万多斤
...兼种”等等。陕西省在2020年统计相关数据,毛乌素沙漠榆林治理率来到了93.24%,每年的整体逆转速率更是来到了1.62%,这一明确的纸面数据也说明了治沙的成就斐然。其中,一
2024-06-26 15:11:00
逐绿而进,守护黄河安澜(美丽中国·守护生态安全)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7月11日 第 10 版)陕西省榆林市镇北台附近的长城生态防护林带。新华社记者 邵 瑞摄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辛店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工
2024-07-11 03:39:00
...在补浪河一带的旧民谣是其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地处毛乌素腹地,20世纪70年代,80%的土地为流动沙丘。一年四季风沙不断,近百公里的风沙线上,除了星星
2025-01-10 07:03:00
陕西的青绿里面有什么?
...带领家人和乡亲把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人工绿海”……榆林小纪汗林场。人民网 王丽摄今天,黄土高原成为全国连片增绿幅度最大的区域。截至2023年底,延安市完成退耕还林1077.4
2024-11-11 15:45:00
榆林首次将菌草种植应用于防沙治沙领域
...转自:陕西日报本报讯 (记者 张乐佳)10月25日,在位于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林场的榆林市林业工作站科研基地内,成片翠绿的菌草长势喜人。榆林市林业工作站林业技术推广科科长王建新
2023-10-30 04:45:00
陕西榆林沙区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治理
本文转自:中国绿色时报黄土高原披绿装 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供图本报讯 记者冯璐 通讯员马志斌 贺伟报道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荒漠化防治进入全方位提升阶段,沙区860万亩流沙全
2023-06-27 10:32: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南昌“城市原点”定在八一广场
本报讯 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沈冠楠报道:9月2日,南昌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南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将八一广场中央圆心处确定为南昌市城市原点的决定》
2025-09-05 05:45:00
13647条民声描绘未来五年新图景
从鄱阳湖生态保护到赣南老区振兴;从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升级到赣鄱文化传承创新,在江西,一场覆盖全省的建言活动,以“开门问计”的姿态汇聚民智
2025-09-05 05:45:00
问政红黑榜(8月21日-8月27日)
“满意,群众说了算”峡江县市容管理服务中心、新余高新区管委会城东办事处喜提红榜★★★★★公园出入口石墩被随意挪动 建议加强管理官方回复
2025-09-05 05:45:00
问政快报(2025.09.05)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9月3日,大江网《问政江西》共计收到帖文207条,其中,南昌县公安局交管大队、瑞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09-05 05:45:00
宜春空中“鹰眼”有了“飞行指南”
近日,宜春市交通运输执法支队正式印发《无人机执法作业飞行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标志着当地交通运输执法工作全面迈入“智能化+规范化”的智慧新阶段
2025-09-05 05:45:00
未来出行产业园项目封顶
9月4日,位于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的未来出行产业园项目封顶,建设取得关键进展。作为江苏省及南京市重大项目,该产业园总建筑面积12
2025-09-05 07:41:00
7年72.15公里,南京持续打通断头路
7年72.15公里,南京持续打通断头路变“痛”为“通”,铺就民生幸福路数字大道开通后,促进了片区的发展。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钢 摄□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钢吴春霞直线距离数百米
2025-09-05 07:41: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杜莹这段时间,南京马鞍山路噪声监测站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监测数据时不时会超出功能区限值,追溯声源
2025-09-05 07:41:00
优服务造场景,玄武推动婚庆消费等相关业态升温“浪漫”驱动,奔涌出百亿级产业活力□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邓露洁夏雪晴上周日
2025-09-05 07:41:00
200余名高校学子“沉浸式”参访宁企南京开展“宁聚服务行 乐业金陵”创新产业参访活动南报网讯(记者余梦娇)9月2日,在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的精益生产车间内
2025-09-05 07:42:00
南报网讯(记者鲁舒婷)通过深化拓展“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挖掘红楼梦、西游记等文化符号,开发特色地域文化IP;培育更多VR大空间
2025-09-05 07:42:00
空中廊桥,延伸街角方寸地
罗廊巷以西立体开发城市客厅空中廊桥,延伸街角方寸地罗廊巷西侧地块正在实施二期更新。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钢 摄南报网讯(记者何钢)近日
2025-09-05 07:42:00
亲子休闲游近郊将添新选择
9月4日,六合区马鞍街道大圣村的鹿尔先森奇趣冒险乐园主体工程已完工,正推进设备调试与景观优化。乐园以“自然探索+奇趣冒险”为核心
2025-09-05 07:42:00
白天喝一碗小店牺汤,摘几串香甜的葡萄,夜晚好友相聚,一起撸串、喝冰啤、看表演,卸下疲惫,消除不开心……今年七八月份,小店区组织了多场消夏和初秋的文旅休闲活动
2025-09-05 0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