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解析中国古代的'州'和'府'的关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31 17:0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中国古代的'州'和'府'的关系错综复杂,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特色,必须从各个时期的历史中加以区分。

'州'的概念很早就出现了,古代中国习惯称为'九州',有'禹贡九州'之说,不过这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州'的设置始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分天下为十三州,每州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督地方。这时的'州'只是中央临时划分的监察区域,并不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划。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群雄割据,军阀混战,州逐渐演化为实际的地方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州的长官为刺史(或州牧),下辖数郡,郡下再辖数县,形成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区划。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行政区划图

解析中国古代的'州'和'府'的关系

隋朝统一后,对混乱的州郡县进行裁并整合。隋文帝时,废除了郡制,改为州县二级制,以州直接统辖县。隋炀帝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唐朝初年也沿用隋朝的州县二级体制,基本没有动。后来由于隋朝行政划分整合的一些州管辖地区太大,唐朝在州一级之上设置了一个监督部门--'道',类似于汉武帝时期设置的州刺史部。而在道之下一些重要地方又设置了'府',唐朝开元元年(713年),改雍州(首都长安所在)为京兆府,这是'府'成为行政区划的开始。这样,府和州成了同级行政区划,不过,府是在重要地方设立的,如长安、洛阳、成都等重要城市,这些城市等于是现在的首都和省会等,地位重要。也有些在边疆重镇设置,如安西都护府,有护国保疆、巩固国防的作用。因此,府的实际级别和官员配置上要略高于'州'。

唐朝中期(开元年间)行政区划图

解析中国古代的'州'和'府'的关系

宋朝时期,把唐朝的'道'这一级别,改名为'路',让后把'路'的职权一分为四:安抚使负责军事、转运使负责财政、按察使负责司法、常平使负责民政,四个官员并列,互不统属。州府还是按照唐朝的行政区划划分。这样,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就是:路(长官:安抚使、转运使、按察使、常平使)——州、府——县三级。府的行政级别和州同级,区别在于府的实际地位略高,大多数是朝廷重视的战略要地才设府,如开封府、大名府等。

北宋行政区划

解析中国古代的'州'和'府'的关系

北宋时期重要的府

解析中国古代的'州'和'府'的关系

元朝行政划分十分混乱,建立了行省制度,行省本来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后来演变为省级划分,要比现在的省大不少。省以下设路、府、州、县,路归省管,府和州有的归路管,有的归省管,还有的州归府管。府和州的行政划分也比较混乱,一少部州和府是同级行政区划,大部分的州成了府以下的行政区划。

元朝的行政区划

解析中国古代的'州'和'府'的关系

明朝废行省、设三司,设置了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管一省行政、司法、军事,民间习惯仍称省。明朝的地方行政区划,一级为省,长官是布政使,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一般是府,府下设州,州又有直隶州和散州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州是隶属于府管辖的,可有些州是省直辖的,这就是直隶州,直隶州是直接隶属于省的,并不归府管辖,自然就不存在隶属的关系了。而散州是属于府管辖的。直隶州下辖数县,而散州有些领县,有些不领县。这样明朝地方行政区划就形成了:省(布政使)--府--县或省(布政使)--府--散州--县或省(布政使)--直隶州--县三种地方行政区划。

明朝时,河南布政使司分府图

解析中国古代的'州'和'府'的关系

清朝基本沿用了明朝的行政制度,不过也做了一些改动,散州不再领县。行政架构如下:省--府或直隶州、直隶厅。府以下按照这样配置,府--散州、散厅、县。

1820年,清朝嘉庆年间全图

解析中国古代的'州'和'府'的关系

清朝时期的安徽省行政区划

解析中国古代的'州'和'府'的关系

清朝时,安徽省下设庐州府、凤阳府、安庆府、徽州府、太平府、宁国府、池州府、颖州府、六安州、广德州、泗州、滁州、和州。

通过历代行政区划划分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州'最早是作为省一级行政单位出现在历史上的,起始于东汉末年,到唐朝时期,'州'的地位下降,成为地区级行政单位,同时出现了同级别的'府'。按照唐朝建立'府'的初衷,是将京畿重地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的重要地区设置为'府',而较为次要的都是'州',府的官员配置等级要高于州的官员配置。到了明清时期,'府'的设置成为地区级行政的主流,而一些偏远的直隶州、直隶厅则和府同级,一些散州、散厅则在府的管理之下。也就是说'州'和'府',都相当于现在的'市',只不过地位不一样的市而已,现在的'市',都有直辖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等的区别。所以,区别府和州,就要看它每个朝代的地位和作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1 18: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就形成为省、道、州、县四级制。明初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长官为布政使,掌民政和财政。此外,省级地方官署有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刑狱和军事,与
2023-01-31 17:02:00
聊聊湖北省与河南省之间的区划调整
...区划。1664年,清朝开始逐步拆分湖广省,设立了湖广左布政使、湖广右布政使。1667年,清朝更改了湖广左、右布政使的名称,设立了湖广湖南布政使、湖广湖北布政使。1723年,湖
2023-02-12 11:30:00
清朝为何把陕西省的7个县划入了甘肃省管理
...障三省边境的重要作用。1664年,清朝组建了陕西左、右布政使。其中,陕西左布政使管理了西安府、凤翔府、汉中府、延安府、兴安直隶州等地,陕西右布政使管理了巩昌府、临洮府、庆阳府
2023-02-15 16:25:00
...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立国之初百废待兴,所以明朝的行政区划最初也是沿袭了元朝的旧制。直到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才开始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他将“行省”改名为“承宣布政使
2023-05-15 11:34:00
清朝特有的行政机构“道”和“府”,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府”“道”这个行政区划,起源于秦朝,最初和“县”是一个级别,秦汉时期,专门用来称呼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有蛮夷地则曰道”。不过,“道”的名称在隋唐之前
2023-01-19 17:41:00
担任的陕西布政使的李卫,究竟拥有多大权力
...形成了一个以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三级制并存的地方行政区划。不久,朱元璋为防止地方权势过于集中,于是在省一级上分设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掌各省民政、军
2024-03-24 16:43:00
聊聊清朝各级衙门
...是便裁撤了一些省的巡抚。 清朝沿袭明制,各省设承宣布政使司。最初,每省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后改为各省设布政使一人,掌一省行政。清朝在全国共设布政使二十人,计直隶、山东、山
2023-02-01 11:28:00
安徽省与江苏省的区划变迁
...锡常。1661年,清朝顺治十八年,清朝组建了江南左、右布政使。江南左布政使在江宁,管理淮安等9府,辖苏北和安徽等地区。江南右布政使在苏州,管理苏州等5府,辖苏南和上海等地区。
2023-08-31 20:05:00
盘点4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历史问题
...市陕州区。四,直隶有什么特殊之处?明清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已经和现在差不多了,我们今天叫省,清朝也叫省,明朝虽然换了个名字叫“布政使司”,但一般也习惯性称为省,不过有一个地方
2024-06-07 16: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