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朝特有的行政机构“道”和“府”,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9 17:41:00 来源:戏说三国

“府”“道”这个行政区划,起源于秦朝,最初和“县”是一个级别,秦汉时期,专门用来称呼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有蛮夷地则曰道”。不过,“道”的名称在隋唐之前不常见。

唐太宗登基后,因为天下经历了隋末割据战争,使得百姓户口锐减、而州县数量倍增,不利于中枢朝廷的监督和管理,于是在贞观元年(627年),于原有的州、县两级行政区划之外,再增设一级监察机构,命名为“道”,划分天下为十道,即: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道。

后来,在开元二十一年(733)时,唐玄宗又增十道为十五道,即:关内道、京畿道、河南道、都畿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河北道、河东道、淮南道、剑南道、陇右道、岭南道;以按察使(观察处置使)为道的长官。——清代特有

清朝特有的行政机构“道”和“府”,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道”最初设置时,并不管理地方军事、民政事务,而仅仅是中枢朝廷派出的监察机构(就像汉朝刚开始设置刺史一样);不过,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坐大,各地节度使均兼本地观察处置使,因此,“道”也成为了藩镇辖区的实际名号。

元和(805-820年)时期,大唐除了京兆府以外,天下共计四十八道(也就是四十八镇);但在后世《地理志》中,唐朝的行政划分,还是以开元、天宝时期的十五道来区别。

唐以后,历经五代、宋、元、明数代,“道”的设置也多有改变,其性质和行政功能都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只有“监察、巡视”的作用,而逐渐成为具有“专司职务”、“分管地方”、“分巡地方”、“整饬、管理军务”等等不同功能的地方权力机构。

明代的“道”,分为布政使司系统、以及按察使司系统;诸道本身没有品秩,属于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派出机构,其长官分别由布政使的佐贰官:左右参政、左右参议;以及按察使的佐贰官:按察副使、按察佥事,各以本官兼职、出任道的长官。布政使系统的道,称为“分守道”,按察使系统的道,称为“分巡道”、“兵备道”。

此外,布政使系统、按察使系统负责“专门职务”的道,各有名称,如:督粮道、清军道、屯田道、盐法道、海道,等等(大概相当于近现代的‘专员’一职)。

清承明制,将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为“省、道、府、县”四级,并将布政使司改称为“省”;道的职责也汇集于“分守”、“分巡”两种,分守道偏重钱粮,分巡道偏重刑名(之后部分重要区域的分守、分巡道员被加兵备衔,其职责趋于一致)。另外,专职道也被保留。

原则上,“道”只辖一府,或者数道共辖一府(职责不同),但也有辖三、四府的大道。清初时期,各道长官都是以布政使、按察使佐贰官兼任,其中布政使参政道品秩从三品,按察副使道正四品,布政使参议道从四品,按察使佥事道正五品。

清朝特有的行政机构“道”和“府”,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乾隆十八年(1753年),乾隆帝更定“道”制度,长官定名为“道员”,品秩定为正四品,之前的参议、参政、按察副使、佥事等官职一并去除,不再兼任(个别道员,有品秩三品、甚至二品的级别,但不是特例)。

起初,清代知府的品秩也是正四品,和道员一样。但“道”在清代,大多数时期只有九十二个(数量不同时期有增减),除了各省七十九个“分守道”、“分巡道”之外,还有山东、河南、浙江、湖北、湖南五个督粮道,广东粮驿道、苏松粮储道、江安督粮道(特设道)、江南、云南两个驿盐道、山东运河道、江南河库道、福建盐法道,共十三个专职道。清末时期,又在各省增设巡警道与劝业道,在天津设津海关道。

但“府”这一级行政机构,在清代是一百八十八至二百一十五个(有增减);而道大多数时期只辖一府(辖多府的道数量有限),并且还有没辖府的专职道存在。

因此,清代大多数府,并没有归属道管辖,他们的直接上司是各省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也兼管);这一部分“府”的长官——知府,在名义上,是和本省“道员”平级的。

当然,在’“道”下辖的府中,其长官——知府,虽然品秩和道员相同,但在行政级别上,确实是有隶属关系;这一部分知府,是要受道员节制,也就是说,级别上低于道员的。

不过,在清初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即使是辖府的“道”,因为道员的主要职责是管理钱粮、处置刑名,并不插手地方民政、赋税事务,所以,这些事务,还是由当地知府说了算。这样看来,即使是道辖府,其长官知府的实际权力,也和道员差不多(就像地方总督和巡抚的关系一样)。

清朝特有的行政机构“道”和“府”,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这样模糊的行政关系,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很大的麻烦:一方面,道员对下辖的知府有监管权,但不能插手实际民政;另一方面,知府对道员有隶属关系,又能大致对掌中分地方权力;所以,道员和所辖知府之间,经常会彼此不满,矛盾重重,甚至相互攻讦、弹劾。办事效率因此也大大被影响。

有鉴于此,乾隆帝在完善“道”制度的同时,也专门针对“道”、“府”同级的问题作出了改进,将知府的品秩一律降为“从四品”,比道员低了一级。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道员”、“知府”同级、而在地方行政事务中分不出彼此地位高低的尴尬事情。

另外,乾隆帝还规定道员拥有专折上奏权(就是可以单独给皇帝写信汇报),知府则没有。之后,地方知府以下(含知府)的州县官员奏事,必须由所隶属的道员批核、转交(不隶属道的府州县,还是由本省巡抚批核转交)。

全国的道员,因为乾隆帝的这次“官职改革”而欢欣雀跃,再也不用和下辖知府们去争论官场尊卑了,以后可以堂堂正正地管辖、监督所隶的知府。而那些道辖府的知府们,只有垂头丧气、叩谢皇恩,不能和隶属的道员们去一争高低。

道员和知府,最初都只有地方民政、钱粮刑名的管辖权,对军事、军队方面没有发言权;而全国大部分道,辖地中都驻有绿营军队(八旗也有驻扎,不过那是地方驻防将军、副都统们管辖,和民政道没有关系)。按清初的制度,不论道员还是知府,对地方绿营的事务都没有管辖权。

清初的时候,道、府衙门没有军事指挥权,只能驱使少数的衙役、民壮,巡查城池、抓捕犯人倒是没问题,但大规模的作战、平定民变、讨伐匪乱等,那道员和知府就无能为力了,只能行文督抚、或者本省驻军长官,请求协助出兵。

清朝特有的行政机构“道”和“府”,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而文官、武官系统一向不和,即使是督抚有札文,武官系统对于地方官员的请求不配合甚至抵触都是常事。这样的情况,在清初战争中经常出现,也造成了极大的内耗。

乾隆帝在提升道员品秩、权力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为了保持地方稳定,堵住行政系统上的漏洞,乾隆帝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再次提升部分紧要地域的“道员”职权,分别给这些地方的道员们加“兵备衔”、或者“整饬兵备衔”(注意,不是晋升为兵备道以及整饬兵备道,而是加衔),赋予了他们节制当地绿营驻军的权力,在关键时刻可以直接指挥军队,主持平乱、弹压地方。

“兵备衔”道员,一般在比较重要的区域,比如黑龙江兴东道、奉天洮昌道、甘肃西宁道等等;而“整饬兵备衔”道员,则设置于关键的战略要地,如:直隶口北道、直隶热河道、山西归绥道等等。这些加“军事指挥权”的道员,就比下辖的知府更加有权力、有威望,在官场上的地位也更高。

而其他没有军事指挥权的普通道员们,也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职权,例如驿传、水利、关务、盐法、商埠等事务,手中的权力、,是管辖的范围比清初之时大大增加;相对依旧只能管辖地方民政的知府来说,道员的地位一再提升,要显赫得多了。

道员的品秩,在《清会典》上注明是正四品,但也不完全是这个规制;在个别重要的地域,所设置的“道”,其最高长官——道员的品秩,被再擢升两级,为正三品;这些“道”又分为两种情况——————

吉林东南路道、吉林东北路道,吉林西路道、黑龙江呼伦道、黑龙江瑷珲道,这五道因为地处东北关外,所管辖的事务内,很多都涉及到当地的驻防八旗军民,为了管理方便,这五位道员在原有的关务、交涉职位之外(即海关、外交),再增加了“八旗参领”的官衔,以方便管理八旗军队和普通旗人;“八旗参领”品秩为正三品,所以以上五位道员的品秩也升了两级,为正三品。

清朝特有的行政机构“道”和“府”,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安徽宁太池广道(皖南道)、四川康安道、江苏淮扬海道,直隶热河道、新疆镇迪道,这五道因为兼管重要关务(宁太池广道),少数民族事务(康安道),盐法、漕务、海防事务(淮扬海道),重要军务(热河道),驿传、交涉(镇迪道),还要兼顾地方刑名,因此分别加按察使衔(清末,按察使改名提法使,这五道均改加提法使);按察使品秩为正三品,所以这五位道员也成为正三品官员。

本来正四品道员在品秩上就要高于从四品的知府,乾隆以后,道员的职权、管辖范围也大大超出知府;而加了“参领”、“按察使”(提法使)官衔的道员们,不光权力更大,官衔也更高,其下辖各府的知府们,和他们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

虽然从行政制度上来说,“道”不完全具备地方政府的性质,其属官并不齐全(只有库大使、仓大使、关大使、典吏等下属官员,没有府、州、县所设的六房书吏、官狱、皂吏等)、不属于亲民官,实际上是省(巡抚、布政使)的派出机构。

但是从乾隆以后,“道”的职权不断被增强、从道员的权力和管辖范围来看,“道”已在事实上成为省与府之间,真真正正的一层行政机构,而“道员”也成为了巡抚(布政使)和知府之间,承上启下的一级官位,是知府名义上和实际上的“上官”、“大人”。

清代官场内外,官员称谓的恭敬奉承用语层出不穷,对各级官员的尊称和谄谓花样百出,而顺应这种称谓,民间百姓尊称“道员”为“道台”、“观察”(从唐代道长官的官衔观察使而来),就像称呼总督为“制台”,巡抚为“抚台”,布政使为“藩台”,按察使为“臬台”一样。

清朝特有的行政机构“道”和“府”,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以上,就是清代“道台”和“知府”之间隶属关系、官场尊卑、职权高低情况的详细介绍,读者朋友们阅读完毕后,是否都了解其中的奥秘了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9 2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清朝各级衙门
普通地方行政区的最高行政机构是总督衙门和巡抚衙门。清朝的督、抚不同于明朝,不是临时性差遣,而是已成定制。由于总督与巡抚掌管地方行政与司法大权,统称为封疆大吏。总督的地位略高于巡抚
2023-02-01 11:28:00
...)、“知某县事”,简称“知州”、“知县”。宋在两级行政机构外,又设立称为“路”的监察区。路有都转运使,负责监察吏治和收纳地方上缴中央的赋税;有提点刑狱,稽考一路的民刑案件;有
2023-01-31 17:02:00
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叫“道台”,很少有人能说清他是做啥的
...相提并论。甚至有人视道台为省级以下,府级以上的地方行政机构。但在官方正式的行政系统中,道台完全不具备地方官府的性质,它只不过是省级行政机构的派生职务。位低权重 清朝的地方行
2024-09-05 13:19:00
古代官员升职有多难?能力政绩只是其次,背后还有三个隐形标准
...么这个知府的官阶便是正四品;若是在二十万石到十万石之间,则为从四品;最后如果只有区区十万石以下的税收,那这个知府的官阶便只是正五品了。从这个制度中,我们不难看出明朝中央对于地
2024-10-27 10:01:00
...厅长、省级海关关长、省农垦总局局长、省国资委主任等机构,不过这类高配放到今天,像驿传道,屯田道,茶马道类似于高配省级副职更合适;而海关道则是像高配海关总署副职更为合理。第三类
2024-08-02 17:13:00
在清朝要想晋升为总督、巡抚,这些现任官享有优先权
...的现象,有利于官员行政经验的积累,有利于各级别官员之间行政管理的衔接和效能的发挥。下面就清代官员的升官路线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前面所列的是应升官职,后面是原任官职及升任次序:内
2023-07-05 14:05:00
道台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职务?为何能够发挥如此作用
...”品级为从四品,道台作为一个正四品,也正好位于两者之间,微微大于知府。道台的出现源自于明朝的“道员”,清朝入关之后,效法明制,而明朝的地方机构是行政、军事、司法三权分立的:分
2023-05-03 16:21:00
清朝特有官职道台的产生与职责
...,相对应各省要处理的事情也就多了起来。为了协调各省之间相互联动的工作,以达到统一事权的目的,于是,就在巡抚之上又设立了总督,俗称“制台”,总揽两到三个省的行政、经济、司法和军
2023-12-27 22:28:00
明朝会审制度的执行:明德慎罚原则之下,重大冤假错案如何处理?
...级又恰恰处于明政府权力制衡的边缘。所以热审在这一级行政机构中的公正性应该打上大大的折扣,因此笔者认为明朝会审制度中的热审还是存在很大的法律漏洞的,尤其是在县一级的政府机构。说
2024-02-25 21: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三国历史为什么如此出名?了解以下三点,你就懂了
三国之所以在历史上这么出名,这里面既有迎合了现实的客观需求,也有文学艺术作品的传播效应,主要是《三国演义》的传播。换言之
2025-04-06 13:27:00
印加文明预言了什么?为何一度强大的文明,却被200人打崩溃了?
印加民族绝对称得上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民族之一,15世纪这个民族就突然出现在了南美地区,而且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他们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
2025-04-06 14:38:00
为救闺蜜江歌被连砍10刀,闺蜜却诋毁谩骂她的母亲,法院怎么判
2016年11月3日凌晨,日本东京的一栋公寓里突然传来了一声惨烈的女孩尖叫声,江歌被闺蜜男友连捅十刀,鲜血浸湿了衣衫,淌了一地
2025-04-06 15:01:00
赓续英烈精神  汲取前进力量(文化中国行)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辽沈战役纪念馆讲解员为参观学生讲解。辽沈战役纪念馆供图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讲解员钟敏在于都县城关小学进行宣讲
2025-04-06 06:14:00
老照片 1991年巨变中的苏联 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苦
1991年,野外的两个苏联女孩,两张青春洋溢的笑脸。也就是这一年,曾经强大的苏联一步步走上了末路,最后彻底解体。这些1991年的老照片
2025-04-05 17:03:00
16岁当许世友的兵,20岁成许世友上级,他不死起码授上将
众所周知,红军时期许世友是四方面军的猛将,可是却很少有知道,在红四方面军的将领之中,最年轻有为的军级干部叫陈海松,抗战时期朱老总多次说起陈海松
2025-04-05 17:04:00
《雪中悍刀行》杨太岁是好人吗?他其实是在帮着皇帝!
《雪中悍刀行》最新剧集中,杨太岁就一直和徐骁在下棋,听他们的聊天,从两人的交谈中,仿佛杨太岁是站在徐骁这边的,他还能准确猜中徐骁的想法呢
2025-04-05 17:09:00
知否原著:那个下嫁孙秀才的寡妇,也是个厉害角色
导读:曾经的那份份美好已成历史,有的却是心中那美好的回忆,如梦一样,让人向往,想在其中陶冶内心的豁达,演绎别样的精彩,然而现实与梦境的差距
2025-04-05 17:15:00
“外星人”干预朝代更替?《水浒传》柴进竟是皇帝后人?
UFO说起来总是很神秘,都说这个神秘的飞船上住着外星人,说起外星人总会瞬间激起大众的兴趣,在浩瀚的宇宙里跟地球同体积的星球大大小小数不清
2025-04-05 17:26:00
清朝有一个女子效仿花木兰,女扮男装去从军,结果很让人意外
封建时期女子地位低下,但即使如此,在那段时间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女性代表,在战场上也出现过一些女将军,她们战斗力超强立下很多的战功
2025-04-05 18:22:00
一座帝王墓,连考古专家都不清楚,一个电工说我知道,被带走了
在江苏徐州有一座西汉楚王墓。墓主人是汉朝的宗室,楚襄王刘注。他的曾祖父楚元王刘交是汉高祖刘邦的亲弟弟。刘交排行老四,在刘邦的兄弟中
2025-04-05 18:46:00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
2025-04-05 14:06:00
寻根朝圣续文脉!乙巳年曲阜尼山春季祭孔大典举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易雪 通讯员 王福华圣境响韶音,清明祀圣哲。 4月3日,乙巳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在孔子诞生地曲阜尼山隆重举行
2025-04-05 09:31:00
李逵对宋江那么忠心,宋江被下毒以后,为什么要拉着李逵一起死?
在《水浒传》中,宋江是梁山108将的首领。但最忠心他的是谁呢?毫无疑问肯定是李逵,李逵心里谁都不服,只听宋江一个人的话
2025-04-05 10:21:00
此女将军智谋不输诸葛亮,弹尽粮绝被包围,用头猪使敌军退后
说起来聪明才智当然会让我们想起三国时期这么一个厉害的人物,他就是诸葛亮,这个人物真的是神机妙算,在屋子里坐着,但是天下事没有能够瞒得过他的
2025-04-05 10: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