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包拯从没做过宰相,为何却被称为包相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23 08:51:00 来源:戏说三国

传统古戏中,包公经常以宰相的身份出现,人们习惯性地称他为“包相爷”。秦腔《铡美案》中有这样的唱词:“相爷替民伸屈冤……”但是根据正史记载,包拯从来都没有做过宰相。

包拯从没做过宰相,为何却被称为包相爷?

包拯所处的宋朝,中书门下的长官为正宰相,亦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宰相称“参知政事”。后来,“参知政事”与正宰相基本无差别,这使得正宰相事权更为分散。宋太宗即位后,一相四参或二相二参是常事。到了宋朝末年,在文武百官心里,宰相之职近于鸡肋,食之无味且有些危险,弃之却又心有不甘。

包拯是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中进士。宋景四年(1037年)任天长知县,后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任知州。公元1056年十二月,包拯入主开封府,他用短短的一年时间,把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百姓的敬仰和爱戴。五年后,他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波及大街小巷。历史上的包拯铁面无私,不惧权贵,在任期间,断了不少错案、冤案、疑案,在世人心中堪比“青天”。

包拯从没做过宰相,为何却被称为包相爷?

包拯为官二十余年,最高任职是枢密副使,也就是枢密院的副长官。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其权力与当时的宰相相当。因此,虽然包拯没有担任过正式的宰相,但后人称之为“包相”也不算太错。

包拯从没做过宰相,为何却被称为包相爷?

在后来的舞台上,为什么人们越来越喜欢将“包青天”定位为“宰相”呢?很显然,老百姓希望这样一位公正耿直的官员掌握更大的权力,好为更多的平民百姓申冤作主,同时也给每个时代类似职位的官员们照照镜子,以便时刻能遇到一位他那样的“青天”。

从这一点上来讲,人们喜欢尊称包拯为“包相”,其实是寄托一种愿望罢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3 12:45:4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孝子、谏官与清官:包拯的道德形象与历史地位
...需要这样一个不畏强权的清官为他们撑腰有关。包龙图与开封府尹在一些戏曲中,包拯还有一个特殊的称呼“包龙图”,在民间传说中,仁宗曾为梦中之人绘制了半身像,并令朝廷上下寻找此人,结
2023-10-16 08:18:00
卖房引发的北宋官场地震,两个宰相级高官被撤职
这是北宋仁宗嘉祐四年,也就是公元1059年,这天开封府接到了一起诉讼案,一个姓刘的老太太状告自己的侄儿刘保衡与无赖、二流子等交好,游手好闲,损坏老刘家的祖产(“亡赖豪纵,坏刘氏产
2023-03-05 23:09:00
宋江等人为何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少数。其实,包公实际收入最高的时候应是在“倒坐南衙开封府”时。此时,他头上有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事等三大头衔。与朝廷官员不同,包拯作为外任地方一把手官员,
2024-04-13 20:17:00
北宋开封府尹:权力的中心与变迁
在北宋,开封府尹这个职位并非常设。根据宋朝政府的规定,只有亲王有资格担任开封府尹,在北宋时代,前后有四位亲王担任府尹,其中就有宋太宗以晋王的身份担任府尹。非亲王负责开封府的官员,
2023-12-28 14:32:00
包拯:北宋时期的名臣与清廉为官的典范
...),任刑部郎中,知江宁府。这一年的十二月,诏回权知开封府,迁升右司郎中,权知即代行之意,非正职。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升谏议大夫(从四品)、权任御史中丞(正四品)。嘉祐
2023-11-05 16:14:00
欧阳修为何反对包拯去户部做官呢
...者职务最为人熟知,一个是龙图阁直学士,另一个是权知开封府(代理职务)。包龙图和包青天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包拯代管开封府只有一年半,却赢得了千年的美誉。这当然归功于他的秉公执法
2023-07-26 09:11:00
包青天的死因到底是什么?他有几个老婆几个子女?
...常死亡的几率很大,排除被毒死的可能性。的确,包拯在开封府铁面无私很多年,上可以出言劝谏皇帝,下可以管理黎民百姓,中间又得罪了一批官员。但是看到包拯正常死亡的结论,大家都可以松
2024-02-23 19:14:00
包拯一生忠义,含泪斩公孙策是怎么回事?
...人物,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的虚拟人物,他是北宋开封府主簿师爷,协助包拯办案的智囊高手。开封府三口铡刀龙、虎、狗就是公孙策设计的。公孙策阳光帅气懂医术,罗辑思维能力很强,他
2023-04-18 17:49:00
包拯的儿子5岁封官8岁晋级,用一生造福百姓
...必不会低,而且他本人又廉洁勤政。于是先后担任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的位置,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包綖调任潭州通判,前途无限。可才47岁的他却在路上病逝,只到
2023-02-25 18: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