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江等人为何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3 20:1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无论在演义小说里,还是在史料典籍中,包拯都是一位廉洁公正、不附权贵,铁面无私的正面形象。廉洁是包拯与生俱来的美德,世人赞誉其清如水,明如月,廉洁奉公当之无愧。包拯的一生为人做官,既不傍大款,更不攀权贵,当为世人之楷模。

宋江等人为何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包拯之所以廉洁,除了严格自律、爱民如子之外,还要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高额的工资待遇。当然,我们在包拯清廉的话题上谈工资待遇绝无抹黑的意思。相反,我们谈清廉,工资是无论如何都避不开的话题。

宋江等人为何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包拯的工资有多高?

包拯宦海一生,所历职位数不胜数,工资待遇并无一个统一的数字。包拯生前最高职位是枢密副使,同时又是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而且还被封了东海郡建国侯,地位仅次于当朝宰相。此时,也应是包拯职位工资最高的时候。

宋江等人为何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而当时宰相的工资是多少呢?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折合90000元人民币,年薪108万。当然,这仅仅本俸,如果再加上名目繁多的料钱、衣赐以及禄粟、给券、职田等福利,实际所得就要多得多。参照这个标准,如果再按重复职数计算,包拯的实际收入也不在少数。

宋江等人为何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其实,包公实际收入最高的时候应是在“倒坐南衙开封府”时。此时,他头上有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事等三大头衔。与朝廷官员不同,包拯作为外任地方一把手官员,朝廷划拨给包拯20顷职田(2000亩耕地),每年可以自行收租,而无需上交公粮。加上这个大头,如果再算上三个头衔的职位工资以及福利待遇,包拯每年所得总共是21878贯铜钱,折合成人民币,并考虑现在的购买力,相当于1367万元。

宋江等人为何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年薪上千万,不亚于当今的任何一位职业经理人。其实,不止是包拯,宋代的官员的俸禄也是相当优厚的,总体来看是汉代的6倍,清代的10倍,堪称我国历史上公务员工资最高的时代。从这个角度看,宋江等人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宋江等人为何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每年有如此收入,似乎没有贪的道理。事实证明,高薪的确对腐败的产生有明显的遏制作用。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在宋代,高俅、秦桧之类的官员层出不穷,官员生活奢靡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至于为何这样?那就要考虑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4 00: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包拯年薪百万?宋朝高薪养廉,士大夫的高工资让人眼馋
包拯是历史上著名的大清官,担任开封府尹的时候,大家都称呼他为包青天。那么问题来了,包拯的合法收入怎么样呢?说出来真的是吓你一跳,由于包拯的头衔比较多,每一个头衔都是有国家津贴的,
2023-04-18 10:53:00
宋朝官员的工资内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我都想穿越了
...被万民敬仰的大清官包拯的薪资水平。 包拯“倒坐南衙开封府”时,头上戴有三顶帽子,即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事、尚书省右司郎中。按宋仁宗嘉祐年间颁布的官员薪水法规《嘉祐禄令》
2024-11-01 10:36:00
...以丰富的包公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关注。包拯担任知府的开封府和为纪念包拯而建造的包公祠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包公文化景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近日,记者获悉,鼓楼区为向市民、游
2023-10-08 01:09:00
包拯为何要将自己最得力的帮手公孙策斩首?
...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
2022-12-15 17:22:00
包拯:铁面无私的清官形象与遗嘱之谜
...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包拯自年少时就逐渐声名鹊起。二十八岁那年,包拯考中进士,但他并没有立即入朝为官,大展宏图,而
2023-12-01 15:18:00
...露了天机。洪太尉误走妖魔是宋仁宗时期,那时包拯是“开封府主包待制”,这说法很符合史实:包拯并没有当过龙图阁大学士,也没当过开封知府,他是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2024-05-17 14:56:00
包拯为什么能成为开封府尹?
...、大公无私的代表人物。这位不畏权贵、公正廉明的北宋开封府尹包拯包公。眉间一道月牙,似乎就是他明辨是非的法眼,成为百姓心目中最了不起的青天大老爷。不过包拯也不是孤军奋战,他的身
2023-08-28 20:44:00
包拯的儿子5岁封官8岁晋级,用一生造福百姓
...必不会低,而且他本人又廉洁勤政。于是先后担任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的位置,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包綖调任潭州通判,前途无限。可才47岁的他却在路上病逝,只到
2023-02-25 18:14:00
开封包公祠景区:斯人已远去 独留清风在
...肃公”。千百年来,包公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一个丰碑。开封府内有一块石碑,叫做《开封府题名记》。记录了北宋开封府183位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寇准、范仲淹、欧阳修等列于其上。然而
2023-10-06 21:4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