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包拯一生忠义,含泪斩公孙策是怎么回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18 17:49:00 来源:戏说三国

提起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包大人,那可是妇孺皆知的事,他不但在民间留下了众多的传奇故事,也给影视剧丰富了题材,电视剧《包青天》让包拯彻底红遍了大江南北。作为北宋时期的名臣,他出生在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向来以铁面无私、执法严明而著称。在电视剧《包青天》中,有包拯含泪要斩公孙策的剧情,那么到底怎么回事?我们去看看。

包拯一生忠义,含泪斩公孙策是怎么回事?

包拯在从政前立志要做个铁面无私的人

包拯在当官前就立下从政不徇私情的志向。在包拯23岁那年,在庐州合肥求学时,受到出知庐州的刘筠嘉许,他的名声因此大火。出名后,他老家有个富豪多次邀请他吃饭,顺便谈谈人生,包拯果断地拒绝了,而他的一位李姓同窗邀请,包拯认为一定要去,包拯一语惊人:

“彼富人也,吾徒异日或守乡郡,今妄与之交,岂不为他日累乎。”

可见包拯为官前就想清楚了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踏实做人,认真做事,为官绝不念私情,这让包拯在天下人的心中有了很高的地位。果然这个土豪犯事了,包拯审理案子时果断执法,保证了公正严明。

包拯一生忠义,含泪斩公孙策是怎么回事?

包拯为官公正廉明,不畏权贵,人送外号“包弹”

包拯在出任监察御史及知谏院时,曾经弹劾过以权谋私的淮南转运按察使张可久以及监守自盗的仁宗亲信太监阎士良等人。

包拯弹劾权贵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弹劾转运使王逵剥夺老百姓的钱财,对老百姓滥用私刑。这个王逵可不简单,很多朝廷要员和他是铁哥们,其中就包括宰相陈执中、贾昌朝,同时他还是宋仁宗身边的大红人,因此才恃宠而骄。

包拯才不管这些,他连续7次向宋仁宗弹劾,不法办王逵绝不罢休。包拯最后一次弹劾还直接指责皇帝说:

“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

包拯说出这一番正气凌然的话,以他性格刚直,言语恳切,令朝野震动,一些有良知的官员被他的魅力所折服,纷纷站在包拯这一边,面对舆论的压力朝廷终于罢免了王逵,还了黎民百姓一个公道。

包拯一生忠义,含泪斩公孙策是怎么回事?

包拯前后还弹劾过宰相宋庠、舒王赵元祐的女婿郭承祐和仁宗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等人。凡是为官人员为非作歹、贪污行贿、营私舞弊的包拯不管你是谁,都会进行弹劾,由此他得了个外号叫“包弹”。

包拯含泪斩公孙策又是什么一回事呢?

包拯包青天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是百姓心里理想的“青天大老爷”形象,所以很多民间流传的秉公办案的故事,或载在史书里的,又不知道这些故事的来源,自然就安在了包公的身上,这些口口相传的经典故事,有些被拍摄成影视剧登上舞台。而包公含泪斩公孙策只不过是电视里的段子。

包拯一生忠义,含泪斩公孙策是怎么回事?

公孙策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的虚拟人物,他是北宋开封府主簿师爷,协助包拯办案的智囊高手。开封府三口铡刀龙、虎、狗就是公孙策设计的。公孙策阳光帅气懂医术,罗辑思维能力很强,他善良足智多谋,书中的绰号是“再世诸葛”。

有一次,包拯奉命南巡,在太湖发现浮尸命案,而且是穿着官服的两具尸体。很明显这是大案要案。包拯立刻召集公孙策以及展昭来商议如何破案。在他们破案的过程中,突遇刺客江龙要取包拯性命。万幸的是被武功高强的展昭打败,其中有一女刺客慌不择路被展昭拿下手镯。

包拯一生忠义,含泪斩公孙策是怎么回事?

剧情的发展出乎意料,公孙策认出了这是他女儿的手镯。原来公孙策有个女儿,已经失散多年,公孙策此刻是激动又感到惊慌。虽然调查出女刺客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亲生女儿,但是公孙策了解包拯绝不会因此寻私放了自己有命案的女儿。他又怕自己的女儿被抓捕法办,思来想去公孙策最终私下放了她女儿,然后去找包拯坦白决定以死谢罪。

公孙策知道,包拯办案向来秉公执法,他更不会接受自己的手下徇私枉法。而自己作为包拯最信任的助手、部下,竟然知法犯法,包庇杀人犯,这是包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哪怕是自己最亲的人也不行,这是包拯的为官前的承诺,也是他为官的原则,所以公孙策不想让包拯为难一心求死。

包拯一生忠义,含泪斩公孙策是怎么回事?

至于包拯眼“含泪”也不难理解,虽然在包拯的心里秉公执法是第一,但不代表他心中没有“情”,公孙策在他身边多年几乎寸步不离,他早已经把公孙策当作家人来看待。没有公孙策的协助许多大案要案就不会那么容易破解,或者不一定能破解,包拯对公孙策这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是非常疼惜的。

另一方面,包拯心里也在为公孙策的知法犯法感到悲哀,杀人偿命这是天经地义,怎会为了父女之情去包庇凶手,怎么还死者公道。再者,他哭公孙策的命运,没想到学法多年死于犯法,而且是死于自己设计的铡刀之下,悲惨!悲哀!

包拯一生忠义,含泪斩公孙策是怎么回事?

结束语:

公孙策最后的结局是有惊无险,展昭出手阻止公孙策,并且苦苦相劝,公孙策不为所动,一心求死。就在刽子手马上就要手起刀落之时,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道闪电击落刽子手手里的屠刀。天意难为,公孙策也因此获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8 2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包拯一生忠义,为何狠心含泪斩杀公孙策?
相信看过包青天的朋友,都知道在书中,包拯一生忠义,断案如神,更是大公无私。大大小小的案件他破了不少,但是这一切也都源于他有一个好队友,公孙策。他和公孙策的关系十分好,公孙策也跟他
2023-02-19 22:17:00
包拯的首席智囊公孙策,为何会被推上虎头铡问斩
...是一个出身卑微但才华横溢的人。他一度成为大公无私的包拯的得力助手和首席智囊。然而,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有一天却突然被推上了断头台。到底是什么原因,迫使包拯含泪将他送上刑场
2024-04-24 19:46:00
包拯为何要将自己最得力的帮手公孙策斩首?
说起包拯,应该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他是宋朝一个有名的清官,一直都以清廉著称。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
2022-12-15 17:22:00
公孙策究竟犯了什么罪?为何连包拯都保不住他呢
提起包拯很多人一定会想到开篇的歌词,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官员,包拯被后世百姓们奉为青天大老爷以包拯为原型创作的小说、戏曲也不在少数。其中,最令人难以忘却的一定是《三侠五义》。小
2023-05-04 10:29:00
包拯后人成为北宋清官是怎么回事
回顾包拯的一生他在事业上是成功的,尽毕生所学为北宋王朝鞠躬尽瘁;心无杂念,一生为国为民。包拯是个有名的孝子曾经为了替父母守孝差点无缘官场,因此古人的无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他来说是致
2024-04-20 15:34:00
包拯身边的公孙策、展昭等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那么,这六人组合在历史上真实存在么?首先我们先看看包拯这个人。包拯,999年,出生年都这么牛,出生在安徽合肥,这块风水宝地出了中国历史上很多名相。合肥其实没有它古时候的名字出
2023-06-18 16:39:00
一代清官包拯去世后,手下4大侍卫张龙赵虎王朝马汉,结局如何
...,还有公孙策这个智囊,以及武艺高强的展昭,他们都是包拯的团队,也是靠着大家群策群力,才帮助百姓解决了这么多的烦忧之事。1.四大侍卫在真实的历史上并不存在但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
2024-06-12 20:15:00
...出,其中就有一位独树一帜的人物——北宋年间的庐州人包拯(999-1062)。千百年来,包拯作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清官”,与文圣孔子、武圣关公齐名,广为传颂,名扬海外。中国历
2024-05-27 10:10:00
明镜高悬,断案如神的包拯包青天,因为一件事,要含泪斩杀公孙策
有图有真相,包拯要斩公孙策,那是真哭了,眼中是满满悲伤的泪水,黝黑的铁面之上,也是泪痕闪烁。包拯,是北宋真宗、仁宗时期的真实历史人物,素有包青天的美誉。包拯一向公正廉明,铁面无私
2025-01-07 13:4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