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一盘冰箱剩菜,让他住进ICU!天气渐热,医生提醒,看看吧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5-23 23:30:00 来源:科普社会

夏天到了,剩菜剩饭又是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扔掉太浪费,不会处理又容易招惹祸端。市民王大哥(化名)周末回老家探亲,老母亲烧了一桌子的好菜来招待他,结果自己因一盘剩菜住进了ICU!

一盘冰箱剩菜,让他住进ICU!天气渐热,医生提醒,看看吧

一盘剩菜下肚竟引发休克那天傍晚,王大哥随手从冰箱里拿出一盘剩菜进行加热。还没等剩菜完全热透,他就从锅里盛了出来,一整盘全部下肚。结果到了晚上,他开始出现恶心、反胃、乏力等症状。等第二天一早回到单位上班,身体这下彻底撑不住了,整个人虚到冒汗,这才到当地卫生所挂盐水。然而当天晚上,刚挂完盐水不久的他出现高烧39℃、抽搐、眼前发黑、浑身发抖,甚至出现了休克……

一盘冰箱剩菜,让他住进ICU!天气渐热,医生提醒,看看吧

家人连忙将他送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被诊断为“脓毒性休克”,感染源考虑来自于胃肠道。这就不禁让人联想到了,几天前他吃的那盘隔夜剩菜……为什么吃剩菜会中毒?“吃隔夜菜对身体影响非常大。”重症医学科主任朱英说。一是隔夜菜会产生亚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会和体内的胺类物质结合生成致癌的亚硝胺,长期摄入会增加机体患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疾病的风险;二是外来细菌对食物的二次污染,如切菜的菜刀、砧板、盛装食物的器皿、冰箱环境本身,都会存在一些耐冷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食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就有可能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好在经过综合治疗,王大哥各项指标逐渐好转,已经顺利回到肾内科普通病房进行治疗。夏季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像王大哥这样因为吃隔夜菜诱发肠源性脓毒症的患者不在少数。”肾内科副主任赵宁说。尤其是到了夏天,气温升高,就有利于细菌滋生,一旦剩饭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变成各种细菌微生物繁殖的温床。变质后的食物吃下去,细菌就会进入人体大肆破坏,引发疾病。虽说大部分的隔夜菜如果储存得当,24小时之内食用,不会给健康带来过大的威胁。但对于身体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小孩和孕妇,隔夜菜能不吃还是最好不吃。家里剩饭菜太多怎么办?1宁剩荤菜,不剩蔬菜蔬菜中硝酸盐较多,存放过程中可能转变成有毒的亚硝酸盐。所以,一餐中应该集中火力把蔬菜吃完,尽量不要剩。吃不完的荤菜可以放入冰箱,但要彻底加热再吃。2剩菜剩饭要合理冷藏剩菜剩饭及时放冰箱,分装成多个小份保存,下次吃的时候,拿适当的份数加热就好。3巧用保鲜膜、保鲜盒剩菜剩饭放冰箱前,一定要用保鲜膜封好,或装进带盖的保鲜盒中,避免串味和交叉污染。用方形保鲜盒储存,能节省更多的冰箱空间。4剩菜剩饭要彻底加热把菜加热到100℃,保持沸腾3分钟以上。如果肉块比较大,一定要煮、蒸久一些,或把肉块切碎,再重新加热。5定期清洁冰箱建议三个月左右就要给冰箱做一次大扫除。6该扔还得扔尤其是老人、孕妇、小孩、慢性疾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对待隔夜菜更要谨慎。隔夜的绿叶菜、海鲜、银耳蘑菇、溏心蛋、凉拌菜、卤味这类食物,该扔就扔,尽量不食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4 05:45: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盘冰箱剩菜,让他住进ICU!天气渐热,医生提醒→
夏天到了,剩菜剩饭又是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扔掉太浪费,不会处理又容易招惹祸端。王大哥(化名)周末回老家探亲,老母亲烧了一桌子的好菜来招待他,结果自己因一盘剩菜住进了ICU!一盘剩
2024-05-27 11:48:00
广东一男子吃剩菜进ICU,这几种食物尽量别隔夜
前两日,一则名为#医生说ICU很贵不要因吃剩菜来#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很多网友纷纷表示“打工人带隔夜饭瑟瑟发抖”“劝不动根本劝不动,每天都在吃剩菜剩饭”,还有网友说“推给我干嘛,
2023-12-11 11:55:00
...起来了,很多食物在室温环境下放不久。面对家中的剩饭剩菜,不少人会陷入两难的选择:倒掉?还是热一热继续吃?首先要明确一点,我们常说的隔夜菜并不是如字面所说,放置了一夜的饭菜。科
2023-07-03 19:55:00
食物放冰箱保存,还能让我得胃癌?一文揭晓答案
...问,就得知,小兰为了节约生活成本,经常舍不得扔剩饭剩菜,哪怕是因为朋友请客在饭店剩的菜也舍不得扔,还要放到冰箱保存,这么热的天,有时候放个三四天,还要继续吃!不仅剩饭剩菜,小
2023-02-22 21:24:00
...圆、友朋欢聚必不可少的温馨时刻。然而聚餐过后的剩饭剩菜也成了“假日特产”。1日,“春节平均每家产生近2kg剩饭剩菜”上了微博热搜。“做一顿吃三天”成了不少家庭的常态。为何春节
2025-02-01 15:37:00
隔夜菜能不能吃?医生提醒:除了这3种,其它的可放心食用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不可防止的总会呈现一些剩饭剩菜,而许多家里的老人为了防止糜费问题,就会选择把这些剩饭剩菜寄存于冰箱里,等到第2天想吃的时分再拿出来,热一热继续去吃。但是随着人们养
2024-03-28 10:41:00
35岁女子确诊胃癌,医生:冰箱久置的3种食物,是癌症的“帮凶”
...长期摄入这种物质,很容易诱发胃癌。第二,喜欢吃剩饭剩菜这名女子有喜欢吃剩饭剩菜的习惯,剩饭剩菜如果放置时间久了,很容易滋生细菌,所以,经常吃剩饭剩菜,有可能导致急性肠胃炎的发
2024-02-26 14:16:00
米饭二次加热会致癌?医生:真正不能二次加热的,是这5种食物
...开始怀疑起自己平时的生活习惯。毕竟,她和家人经常吃剩菜剩饭,难道真的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患癌的风险?中国家庭吃剩菜剩饭的习惯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是一
2024-05-26 21:41:00
热闻|七旬老人食用酒席剩菜后病危!这5种“高危剩菜”吃错会中毒,赶紧扔掉
近日,河南郑州一位70岁老人因食用打包的酒席剩菜,突发高烧、休克,被紧急送进ICU抢救,最终确诊为脓毒血症引发多脏器衰竭。这起事件,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也暴露出传统节俭观念与现
2025-04-29 12:2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河北新闻网讯(闫丽颖、唐福刚)“太感谢了,多亏你挺身而出,第一时间冲到现场,帮我家灭了火……”10月22日上午,市民张女士携女儿将一面印有“火场逆行伸援手真情守护矿区人”的锦旗送到了开滦股份范各庄矿保卫科员工倪大勇的手中
2025-11-10 21:54:00
近日,鄂州辅警李超因其独特的指挥风格走红网络。晨曦微露,杨湾街口,他已在斑马线上开启了一天的工作。他那被专业人士评价为“不规范”的手势
2025-11-10 22:21:00
近日,鄂州辅警李超十年如一日在交通路口倾情守护的故事,引发广泛关注。晨曦微露,人潮车流中,他那不甚规范却高效高频的手势
2025-11-10 22:21:00
近日,鄂州辅警李超在网络走红。晨曦微露、华灯初上,在鄂州市杨湾街口的斑马线上,他如陀螺般不知疲倦地旋转于车流人海之间。那饱满的激情
2025-11-10 22:21:00
清晨六点半,鄂州市杨湾街口,熟悉的“陀螺”又开始了他一天的旋转。辅警李超,这位在车流中坚守了近十年的39岁汉子,以其“口不停言
2025-11-10 22:21:00
“来来来、这边这边……”当湖北鄂州的“陀螺哥”李超在车流中重复着指挥动作,他频繁变换的不仅是手臂,更是对职业的赤诚。这位个子不高的39岁交通辅警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2025-11-10 22:21:00
在这个社会,有人在聚光灯下被看见,也有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城市的运转永远离不开成千上万坚守岗位的“螺丝钉”。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
2025-11-10 22:21:00
近日,在鄂州市鄂城区杨湾街口,辅警李超因一段指挥交通的画面在网络上走红,被网友亲切称为“陀螺哥”,他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马路指挥家”
2025-11-10 22:21:00
清晨六点半,鄂州杨湾街口。辅警李超的身影出现,如同这座城市的生物钟般准时。反光背心微微发亮,白手套划出坚定轨迹,他就是被网友亲切称为“陀螺哥”的交通辅警
2025-11-10 22:21:00
鄂州市杨湾街口的斑马线上,辅警李超“手足口不停歇”的身影火遍全网。他那被专业人士评价为“不规范”,却比同事频率快好几倍的指挥手势
2025-11-10 22:22:00
“云游伊利”2025再出发!邀您“云”探全球产业链
11月7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2025年“云游伊利·全球品质溯源”纪录片举行首映,宣告该活动正式启动。伊利全球合作伙伴代表
2025-11-10 22:34:00
从沃土到云端:务川七旬老人的直播增收记
多彩贵州网讯“3、2、1——上链接!”近日,在务川分水镇王武村的村委会小院里,71岁的覃廷容佝偻着身子,嗓音却格外响亮
2025-11-10 21:13:00
全运会“大湾鸡”爆火!扮演者是武校少年 校方:很懵,没想到会这么火
大皖新闻讯 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本届全运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凭借头顶彩色“小啾啾”
2025-11-10 21:04:00
泾县辅警国道上“悬身”抓捕嫌疑人
大皖新闻讯 11月7日7时40分,泾县泾川镇某小区发生一起电动车电瓶被盗案,泾县公安局泾东派出所接警后,快速锁定违法嫌疑人李某并一路追踪至G205国道
2025-11-10 19:18:00
7死27伤  燕郊地铁施工项目“3·13”燃气爆燃事故调查报告发布
图片来源:河北省应急管理厅近日,河北省应急管理厅发布“3·13”较大燃气爆燃事故调查报告(简称“报告”)。经事故调查组调查认定
2025-11-10 16: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