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杜甫因为穷,居无定所而忧伤?那是你太不了解杜甫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7 15:5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杜甫的诗里充满了忧伤,贫穷颠沛流离,实际上却是个超级富二代

官宦子弟,豪富之家,就好个吃喝玩乐

杜甫出身于襄阳郡望豪族杜氏,自杜预(三国末期晋灭吴的名将)之后杜氏便是上品士族,屹立官场士族数百年,到他这一辈,祖父闻名诗坛,父亲官场得意,杜甫既是官宦子弟又是豪富才子。如果把杜甫和被掀翻的茅屋、拿衣服换酒、吃了上顿没下顿、一生穷困潦倒的寒士联系到一起,那只能说你“看错”了杜甫。

杜甫因为穷,居无定所而忧伤?那是你太不了解杜甫

杜甫这个富家公子年少多金,吃喝玩乐样样不愁,成年后便南下江南游遍各地,在这文华璀璨、秦淮脂粉堆里纵酒高歌过了四年,紧接着去了江北中原放鹰逐犬,诗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出行有马穿衣有貂,换言之类似现在的出行开跑车身上穿名牌,浪荡生活一过又是四年,正是在这期间杜甫结识了李白、高适,一群人宴饮聚会、勾栏听曲,吟诗作赋,坐谈人生,好不快活。

这一时期的杜甫日子过得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而他的丧是悲观性格使然,并非真惨。前半生他是官、富二代杜甫,是以衣换酒的杜甫,是放鹰逐犬的杜甫这当然不是“惨”,而是好得不得了。

杜甫因为穷,居无定所而忧伤?那是你太不了解杜甫

屡试不第,安史之乱,挺挺就过去了

或许有人会说杜甫前半生确实快意,但后半生确实穷困潦倒、怀才不遇最终郁郁而终。我只能说,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杜甫从来就没有瘦过。

杜甫后半生诗赋所展现出来的丧小部分来自混不开和安史之乱,大部分来自他个人的悲观性格。

杜甫二十三岁那年参加科举,落榜不第,十年后时任京兆府奉天县令的父亲杜闲去世,三十几岁的杜甫失去了靠山和啃老资格,回到了长安寻求入仕,然而科举屡试不第,人脉圈里李白失宠、高适漂泊他乡,权贵场其父去世杜氏衰微更是人走茶凉,杜甫因此悲愤赋诗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我们能够想到这是一个才子该有的心高气傲愤世嫉俗。

杜甫因为穷,居无定所而忧伤?那是你太不了解杜甫

然而这只是他在官场上自觉混不开,生活质量却不差。杜甫曾在自己的诗中说自己“两京犹薄产”,又说“杜曲幸有桑麻田”,也就是说他在长安、洛阳这唐代两大都城都有田产家业,而且据史料记载他这个薄产是真自谦,一点都不薄,最少种满桑麻的百亩田地,在长安、洛阳这种地方堪称是怀揣巨款的地主。

如果硬要说杜甫惨,或许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攻陷洛阳没了田庄的进项,杜甫的日子才拮据起来。然而他性命无虞,诗名渐显,悲愤人生忧国忧民的《春望》、《北征》、《三吏》与《三别》等名作皆是在此期间作出,比起当过叛军阶下囚差点身首异处的王维,比起被部下胁迫杀死杨贵妃的唐玄宗,比起惨死在战乱中的黎明百姓,杜甫要说惨,能惨得过他们吗?

杜甫因为穷,居无定所而忧伤?那是你太不了解杜甫

何况,在这战乱期间杜甫不仅当过拾遗之官,更因诗名才气被文人士子官场权贵所追捧,比如东川节度使严武便因为是杜甫粉丝而送给杜甫一片位于成都的上百亩极佳田园和众多仆人,这便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杜甫草堂。

杜甫在这里种药读书、喝酒钓鱼、养鸭鹅闲下棋,与仆人一道躬耕自足,正如其诗“药许邻人斸,书从稚子擎”、“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又经常有故人来访,比如彭州刺史王伦、成都府尹高适,可谓往来无白丁,好一派悠然自得的好日子。至于“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街头酒价常苦贵,恰有三百青铜钱”,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才子的自嘲自娱,贫穷的我们千万别当真。

杜甫因为穷,居无定所而忧伤?那是你太不了解杜甫

在杜甫的诗里,他总是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各种惨,甚至千百年后随着文人墨客的追捧也被现代的我们所认定成那一番惨相。事实上,要想真正了解他,还得去了解他的诗词,真相就藏在他的诗词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7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长安三万里》很好看,但高适没救李白
...困蹙、或悲泣、或记录、或显达、或死难,李白、王维、杜甫、高适、王昌龄等人都以各自的方式进入平叛史。”张明扬写道。作者∣张明扬编辑∣谭山山题图 | 《长安三万里》“诗圣”的诞生
2023-07-26 17:30:00
唐朝安史之乱中诗人们的命运
...的一场浩劫,大唐的诗人们也没有躲过这场浩劫,李白、杜甫、岑参等诗人们的结局如何?一、王昌龄王昌龄,生于698年,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进士,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江宁丞、龙
2023-10-10 07:40:00
李白、杜甫、高适三人的友情后来如何了
李白、杜甫、高适同为盛唐大诗人,分别是诗仙、诗圣、边塞诗领军人物,三人在壮年之时共同游历梁宋,书生意气,指点天下,写下许多传世篇章。其后多年,安史之乱起,大唐风雨飘扬,三人的友情
2023-05-19 21:36:00
高适发迹后,对昔日好友李白、杜甫的态度为何截然不同?
...。当年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的时候,在山东遇到了高适和杜甫,三个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李白满心期待能被高适搭救。不过《高适年谱》记载的很清楚:“高适对李白之厄难,似无所帮助。”
2023-03-01 21:08:00
高适:青年不得志,晚年人生开挂封侯
...治世的心。可惜,能真正实现理想者寥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都是终生郁郁不得志,虽然奋力出世,但最终都未能如愿。李白最高级别是待招翰林,并没有什么级别,是在等官帽子,而最终也没有
2024-04-14 18:53:00
杜甫的困境与高适的富贵,同为诗人命运却大不同
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历来被视为唐朝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泰山北斗,尤其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当之无愧的诗圣。然而令人叹惋的是,杜甫胸藏锦绣,满腹经纶,写下千百首流
2023-09-18 20:31:00
人生如梦三万里
...一一再次浮现。电影用喜剧的方式展现出了高适、李白、杜甫的不同人生,看完让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甚至悲从中来。人生不到三万天,梦想总是相差三万里。高适、李白、杜甫三人都有凌云之
2023-10-22 08:28:00
...个月。他们是43岁的李白,差不多同岁的高适,和32岁的杜甫。在此之前,他们都曾在首都长安、东都洛阳客居多年,求见高官贵戚,试图谋取功名;都在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品尝到无尽的屈
2023-07-13 21:18:00
看见杜甫的游侠本质
青少年时喜欢李白,中年后愈加引杜甫为知音,不少人对“李杜”都曾有这样的情感转换。李杜第一次在洛阳天津桥南的董家酒楼见面时,杜甫对年长他十一岁的李白崇尚不已,当时剑不离身、潇洒自如
2024-02-23 18: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