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文化评析】古籍资源数字化让文脉传承更久远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3-14 06:3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作者:杜羽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14日 11版)

【文化评析】

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表示,进一步推进古籍文献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升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水平。

对于爱书人来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坐拥书城。据媒体报道,近日,国家图书馆建设的“中华古籍资源库”再次更新,其在线发布的古籍影像资源已超10.4万部(件),目前全国各古籍收藏单位和个人累计发布的古籍及特藏文献影像资源达13万余部(件)。这意味着,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只要打开浏览器,就可以轻松“坐拥书城”了。不必说古人从未享有过如此丰富的典籍资源,即便是几十年前,这也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没有公共图书馆的年代,一家一户所能拥有的藏书是有限的。有“南国书城”之誉的宁波天一阁,最盛时藏书总量不过7万卷。清乾隆年间以举国之力纂修的《四库全书》,收书也只有3000多种、7万余卷。况且,那些书或隐于私宅或藏于秘府,普通人难得一见。在有了公共图书馆而古籍没有数字化的年代,借阅古籍虽然便利了许多,但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学人都有过奔赴异地图书馆寻书的经历,耗时耗力耗钱不说,求书而不得的情况也是司空见惯。

古籍是文物,需要得到妥善保护,使其传之久远。如果古籍被频繁借阅,脱离书库恒温恒湿的环境,加之光照、手触等影响,就难免加速老化、损坏。与此同时,古籍也是古代知识、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需要得到充分整理、研究、利用,使其彰显时代价值。换句话说,书是用来读的,如果只摆在书库里,就算保存得再好,也无法体现其价值。

长期以来,如何平衡好古籍收藏与古籍利用之间的关系,一直困扰着人们。数字化为解决这个矛盾提供了契机:只要经过一次扫描,一部古籍的基本样貌、文字信息就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下来,实现广泛传播。过去的“独家秘籍”,如今人人可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了,这不能不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带给当代人的福利。

当然,书多了,并不等于读书的人多了,也不等于我们读的书更多了。在获得“坐拥书城”的满足感之后,人们还需要通过阅读真正享受读书的快乐。

从大众阅读的角度来说,海量古籍影像资源的公布只是一个“基础工程”,仅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置身于茫茫书海之中,很多普通读者其实无法游弋自如。面对一页页繁体竖排、没有分段和标点的古文,读什么、怎么读都是极为现实的问题。对于学界来说,“中华古籍资源库”规模虽然已经很大,但尚不能完全满足研究的需求,有的学者希望其所关注的文献尽早公布,有的学者呼吁公布更多彩色图像以更好还原典籍原貌,有的学者期待古籍数据库能够实现全文检索而不只是公布图像……在“基础工程”不断推进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更多更为细分的古籍数据库以满足大众读者及专业人士的需要。

人们常说“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因为一部部古籍,我们了解了我们的历史,认识了我们的文化,找到了我们的精神血脉。近些年,除了“中华古籍资源库”持续更新,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高校科研院所、出版机构、社会团体、热心人士都各尽所能建设了各种类型的公益性古籍数据库,使公众能够更为便捷地共享我们民族的精神遗产,对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都浸透在一个个字符之中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则体现在对古籍长久而持续的阅读与思索之中。

(作者:杜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4 08: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免费阅览全文影像!国家图书馆联合39家单位累计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13万部(件)
...重要载体,把古籍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党和国家关于古籍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中
2023-01-05 11:00:00
...一脑”,以及野菜的“最佳搭子”。古籍整理对赓续地方文脉极为重要,从整理出版到数据库网络平台建设,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积极推动《江苏文库》向深度数字化发展。凤凰传媒数字化中心副
2024-06-04 05:14:00
...致辞。王旭东表示,加强古籍保护与活化,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故宫博物院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一。经过
2023-07-27 03:26:00
打响品牌 提升古籍大众化传播效率
...高质量传承传统文化的工作责任,通过全面梳理苏州历史文脉,彰显苏州文化的历史贡献和时代价值,不断激发全市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坚持以新任务驱动,持续推进数字化建设,着力研
2024-03-28 07:55:00
...享,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这些宝贵的典籍版本得以在延续文脉的同时,滋养人们心灵,推动社会进步。藏书楼的开放不仅给了更多人接触古籍、爱上传统、亲近阅读的契机,也给更多私人藏书以回归
2024-11-17 15:02:00
...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借助科技手段——修复古籍 传承文脉本报记者 武少民《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1日 第 12 版)先用喷壶均匀喷潮泛黄的书页,用毛笔抚平书页的边
2024-06-11 05:59:00
450万册!看江苏古籍如何从“库房”到“云端”
...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把握好古籍对赓续地方文脉的重要价值。《江苏文库》已经出版1000余册。从整理出版到数据库网络平台建设,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积极推动《江苏文库》向
2023-10-18 20:57:00
“典籍中国”古籍保护与利用学术论坛在四川大学举行
...学院陆续开展,为高校师生及社会公众持续带来赓续中华文脉、润泽当代人心的文化与知识盛宴。
2023-10-21 01:52:00
本文转自:遵义日报赓续文脉 谱写新时代遵义文化事业新篇章《遵义丛书续编》编纂工作总结暨遵义市地方文献挖掘利用座谈会召开本报讯 (记者 李玺 周雪舟)12月27日,《遵义丛书续编》
2023-12-28 09:3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