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王艺静
10月20日,“‘典籍中国’古籍保护与利用学术论坛”在四川大学博物馆举行。
论坛上,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的“册府千华 锦水含章:四川大学古籍菁华展”正式揭幕,全国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四川站)活动同步启动。来自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领导以及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川、西藏等省市区相关单位专家、负责人和部分高校学生代表近200人参加论坛。
论坛现场
“‘册府千华’国家珍贵古籍系列展览和‘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是推进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培养古籍保护后备力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在开幕式上指出。据了解,近年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全国各地各高校在古籍保护、古籍整理、古籍研究事业、古籍数字化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对高校在国家古籍保护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四川大学副校长游劲松在开幕式上表示,四川大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古籍挖掘、整理、修复与研究,近年来,在积极推进古籍工作与三星堆考古、中华文化研究、文明互鉴与全球治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文化建设成果。他表示,面向未来,四川大学将抓住古籍事业发展的新机遇,持续做好古籍整理保护、研究阐释、古籍数字化、古籍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川大贡献。
据悉,四川大学是国家布局在西部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重点大学,经过127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与文化底蕴。学校图书馆是中国西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文献规模最大的图书馆,拥有珍贵古籍特藏文献26.8万册,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学校博物馆以书画、陶瓷、美术雕刻等特色收藏称誉国内文博界。
开幕式上,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毅代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向“册府千华 锦水含章:四川大学古籍菁华展”开幕和“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四川站)”启动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古籍从历史深处走出来,走进大众视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保护与传承。通过“册府千华 锦水含章”古籍展和“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的开展,将进一步提升四川省文化软实力,推动四川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和服务。他表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继续加强与四川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动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拓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式,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册府千华 锦水含章——四川大学古籍菁华展”揭幕
现场,伴随悠悠古琴音和琅琅诵读声,与会领导和专家代表共同为“册府千华 锦水含章——四川大学古籍菁华展”揭幕。据悉,本次“册府千华 锦水含章——四川大学古籍菁华展”不仅展示了特色珍贵古籍藏品,还突破了传统的展陈思路,增设多元化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在充分展现川大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传统古籍的不朽艺术魅力的同时,深度挖掘了其美育价值,体现了“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的责任与担当。
揭幕仪式后,“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四川站)”第一课开讲。据介绍,“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落实《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创新古籍人才队伍建设机制,面向大学生开展的普及古籍保护知识、培养古籍工作后备力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全国性活动。2023年将有8个省市启动该项活动,作为首批入选该活动的高校,四川大学与四川省图书馆共同启动实施四川省“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
“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四川站)”第一课开讲
在第一课上,中华书局总编辑、四川大学校友尹涛作了题为《解码古籍:版本质量、网络资源与学术研究》的主旨报告,就提高图书出版质量、推动古籍整理出版高质量发展等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他指出,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是一项事关文明传承的高尚事业,也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精细工作,中华书局希望发挥我国古籍整理图书标准规范的探索者、制定者和推动者作用,在制定(订定)古籍整理标准范式、提高古籍整理出版质量方面承担更大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他表示,要加快推动新时代古籍出版和使用的数据化,充分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运用数字人文技术为研究领域带来新元素,凝聚多方智慧,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字载体与时俱进,为海内外文史研究者提供便利。
当天下午还举行了“‘典籍中国’古籍保护与利用学术论坛”青年论坛。来自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的图书馆古籍特藏部负责人分别围绕特藏与研究型图书馆建设的紧密关系、古籍特藏未来的研究趋势、古籍文献的科学检测、老化机制与保护策略和新的时代背景对馆藏古籍价值重构进行探讨。
论坛期间,与会领导、专家和学生代表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册府千华 锦水含章——四川大学古籍菁华展”,学生们进行了“册府千华”现场研学体验。据介绍,“册府千华”系列展览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全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古籍展览之一,“册府千华 锦水含章——四川大学古籍菁华展”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四川大学主办,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博物馆承办,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协办。本次展览是四川大学继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之后的第三家、也是西部高校第一家独立承办的“册府千华”系列展览,展厅面积 950 余平方米,展出展品约200件,其中不乏珍品、稀世之宝,还有四川大学图书馆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很多展品是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据悉,“册府千华 锦水含章:四川大学古籍菁华展”将持续两个月,即日起至12月20日。由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和四川大学共同拉开序幕的“古籍保护进校园(四川站)”活动,还将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和四川传媒学院陆续开展,为高校师生及社会公众持续带来赓续中华文脉、润泽当代人心的文化与知识盛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1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