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籍数字资源库再“上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4 17:23:00 来源:新华社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丰富多样的古籍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者,其中所蕴含的文献和历史信息更是今人探索先民生活的重要窗口。

近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114周年之际,“中华古籍资源库”再次“上新”,推出“民族文字古籍特藏”“各地民族文字古籍特藏”“珍秘公天下”3个新建专题库,让1672部(件)珍贵文献与读者见面,其中包括多达19个文种的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为各领域专家学者和历史文化爱好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献资料。

展现民族交流融合历史

木牍、贝叶、纸本等不同材质,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线装等多种装帧形式,书籍、拓片等不同文献类型,儒家经典、语言文字、文史名著、契约文书、农学医学历法等实用学科,大小乘佛教经典等丰富内容……本次发布的资源基本包括了现存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各种形态。

而在文字种类上,从早期的佉卢字到时代较近的满文,间有于阗文、粟特文、傣文、纳西东巴文、水文等,本次发布的资源几乎覆盖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用过或现在仍在使用中的所有少数民族文字。

古籍数字资源库再“上新”

古壮文字书《三千书》

在“各地民族文字古籍特藏”数据库中,有一本古老的“字典”——出自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中越边境地区的《三千书》。这是一部由汉字、古壮字、京族喃字三种文字合璧的字书,是用于学习汉字的工具书,因收录约3000个汉字而得名。书中体例为以古壮字、喃字注汉字,汉字在前,为大字,旁边配有对应的古壮字和喃字写法,并解释其音义。这部字书体现了当地壮、汉、京三个民族的人民相互学习语言文字的需要,反映了当地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文化互鉴的历程。

古籍数字资源库再“上新”

满汉文合璧本《诗经》

刊刻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满汉文合璧本《诗经》,每一句都有满文与汉文对照;藏文刊刻的经折装佛典《圣妙吉祥真实名经》首尾有汉文书写的序跋;彝文《劝善经》是道教经典《太上感应篇》的翻译作品,在每一篇章之后又结合了彝族的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加以发挥,逐节逐条地讲解释义……

这些少数民族文字古籍资源不仅展现了现存民族文字古籍的风貌,其内容本身也是中华文明历史上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

让古籍在数字世界重生

对于珍贵而脆弱的古籍资源来说,数字化是目前兼顾保护和使用的最好方法。同时,数字化也为古籍资源保护和使用开拓了新的天地。

“民族文字古籍特藏”专题库中的10世纪回鹘文《玄奘传》写本有着一段传奇经历。

古籍数字资源库再“上新”

10世纪回鹘文《玄奘传》写本

《玄奘传》是玄奘弟子慧立记述其师生平及西行求经经过的文献,其内容可与《大唐西域记》相互补证,是今人研究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亚和印度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珍贵史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部经典于10世纪由胜光法师从汉文译成回鹘文。

1930年,回鹘文《玄奘传》写本在新疆出土。这是一件孤本。它的发现不仅对研究维吾尔族古代语言有着重要价值,更体现着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时任国立北平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副馆长的袁同礼,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他的兄弟前往当地进行收购,但此时该书已被书商拆散。最终,国立北平图书馆购得240叶,其余部分则散落在多个国家的博物馆和收藏者手中。

1932年,德国学者葛玛丽将当时国立北平图书馆所藏的240叶《玄奘传》借走,不久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数次催还均无下文,不少人觉得这部珍贵典籍已经回归无望。直到1946年,事情发生了转机。葛玛丽不仅将借走的原件完璧归赵,更令人意外的是,她还将原本由法国考古学家海金购得的另外8叶也一并归还。如今,回鹘文《玄奘传》共存残卷394叶,其中248叶保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这248叶回鹘文《玄奘传》的高清影像在本次发布的数据库中被全部公布。这既是为了让珍贵的古籍文献资源更好地被全社会共享,也寄托着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相关研究人员的美好愿望——让散落在外的回鹘文《玄奘传》其他部分与之“合璧”。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长陈红彦表示:“这次发布后,我们期待着这部书的其余部分通过其他途径‘回归’,让这部珍贵的古籍能够在数字世界重现全貌。”

推动古籍保护利用工作

对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剑和他的学生们来说,使用“中华古籍资源库”是日常研究工作中的常态。

“作为用户,国家图书馆通过‘中华古籍资源库’在线发布的大量珍贵版本资源,为学术研究的开展带来了便利。”他说,“同时,数据库的用户体验设计也十分贴心,不需要登录便可以直接在线阅读、可以放大和截屏。多种古籍对比等功能非常人性化,不给读者设门槛。”

少数民族文字古籍资源的数字化整理与保护方兴未艾,如今仍有大量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收藏在民间。即使是有意识地进行保护,受限于客观条件,往往也无法得到最好的保存。对于不少研究者和相关从业者来说,这次发布的少数民族古籍资源为今后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丰富的经验积累。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才让太深耕象雄文化研究多年,曾多次前往四川、西藏自治区等地调研当地少数民族文字古籍资源。“实体古籍的保存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当年在四川九寨沟发生的地震和泥石流,让很多珍贵的古籍永远地消失了。如果当时我们能够早一点对那些古籍进行数字化,至少可以留下相应的影像资料用以研究或复原。”才让太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本次发布的资源中,有18部1.7万余叶来自私人藏书家。

与公共图书馆相比,私人藏书家受限于个人的财力和精力,“单枪匹马”地进行古籍电子化数据采集难度大。但同时,他们也有着更为灵活的优势——面对一些流散到市场上的古籍,机会往往稍纵即逝,私人藏书家相对更自由的优势让他们能够及时出手,“拯救”那些珍贵的古籍。

在发布当天举办的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对民间藏书家们的无私捐赠表达了感谢。藏书家携手公共图书馆,双方优势互补,探索古籍资源保护事业的新道路。

从有水印到无水印,黑白到彩色,清晰度一般的胶片到高清数字化影像,随着观念的转变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为读者提供的服务不断进步。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表示,秉持着“先有得用”再逐步改善的思路,国家图书馆将不断提升面向社会的古籍资源服务水平,让珍贵的古籍资源在得到良好保护的同时为更多人所用。(本文配图均来自“中华古籍资源库”)(记者 黄敬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4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让珍贵典籍跨越时空“活”起来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古籍资源库”加强古籍数字化建设——让珍贵典籍跨越时空“活”起来本报记者 李 贞《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2月08日 第 08 版)中国国
2023-12-08 04:25:00
...源达到13万部(件),其中国家图书馆建设的“中华古籍资源库”发布古籍影像资源超过10.2万部(件),先后联合39家单位发布古籍资源2.8万部(件)。据介绍,国家图书馆(国家古
2023-01-04 15:37:00
北疆文化古籍资源库平台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发布
...储蒙古文古籍文献最多、检索分析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古籍资源库。平台具有高度智能化,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修复技术为依托的优势,融合民族古籍文献综合管理、多语种古籍 OCR、古籍文
2024-04-01 13:54:00
免费阅览全文影像!国家图书馆联合39家单位累计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13万部(件)
...源达到13万部(件),其中国家图书馆建设的“中华古籍资源库”发布古籍影像资源超过10.2万部(件),先后联合39家单位发布古籍资源2.8万部(件)。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要“
2023-01-05 11:00:00
推动古籍数字化与活化利用走深走实
...籍保护中心高质量古籍数字化成果。2016年,“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上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整合汇聚资源,陆续发布了大量馆藏善本、古籍。截至今年6月,“中华古籍资源库”在线发布古
2024-08-22 16:11:00
...书城。据媒体报道,近日,国家图书馆建设的“中华古籍资源库”再次更新,其在线发布的古籍影像资源已超10.4万部(件),目前全国各古籍收藏单位和个人累计发布的古籍及特藏文献影像资
2024-03-14 06:39:00
...转自:光明日报国家图书馆上线10万册电子书“中华古籍资源库”上新作者:本报记者 陈雪《光明日报》( 2023年09月09日 02版)本报北京9月8日电(记者陈雪)为满足广大读
2023-09-09 05:08:00
...正式发布东巴文汉文合璧《创世纪》知识库和“中华古籍资源库”新增数字资源1012种14175册984525叶。截至目前
2024-01-26 19:33:00
...行的第十次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会上获悉,“中华古籍资源库”首次发布澳门存藏古籍,此次发布澳门大学图书馆藏古籍13部,以明清古籍为主。发布会上,由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
2025-01-10 15: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
淮军公所看大戏,听戏的时候别忘抬头看看戏台这里!
2025-10-01 13:26:00
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开幕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上午,由淮南市文联主办的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在该市1952美术馆开幕
2025-10-01 14:04:00
有声书|郎官巷里的“中国西学第一人”
迈过东街口前气派的南后街大门,往前步行十余米,举身向左,可见郎官巷静静等候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短短百余米的小径旁
2025-10-01 16:0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