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借助科技手段——
修复古籍 传承文脉
本报记者 武少民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1日 第 12 版)
先用喷壶均匀喷潮泛黄的书页,用毛笔抚平书页的边角,再用镊子夹起专用纸张修补缺口……位于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7层的古籍修复室里,古籍保护研究院2023级古籍保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晋元、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摄影专业本科生褚子柔等7名同学,正聚精会神地修复古籍。这是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社的例行教学活动。
“修补古书的糨糊,用的是优选小麦制作的淀粉,可最大程度减少对古籍造成的伤害;补纸的边缘和原书页要尽量对齐,重叠的部分不能超过两毫米。”指导教师牛甲芝说,古籍修复是一项极为严谨的工作,即便只修补一页,也要包括5项流程:制定古籍修复方案、制作古籍修复档案、古籍修复具体工作实施、古籍修复后的装订复原、古籍修复工作分析盘点。
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姚伯岳介绍,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是全国第二家古籍保护研究院。研究院成立5年多来,获批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项目1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项。
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为古籍“治病”,完成溜口、补虫洞、衬纸、订线、压平等一系列工作,并为古籍制作精美的函套……对待古籍修复,研究院的师生始终精益求精。“做好古籍修复工作,还要善于借助科技力量。研究院有微电脑撕裂度测试仪、纸张拉力仪、白度测定仪等实验设备,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纸张的参数情况,进而制定更加完善的修复方案。”张晋元说。
“古籍保护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古籍原生性保护是对古籍实体的保护,古籍再生性保护是对古籍内容及形式的保护,古籍传承性保护则是对古籍在文化层面的保护。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保护体系。”姚伯岳说。
“研究院还承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古籍保护研究》集刊编辑工作,每年出版2辑,目前出至第十三辑,刊发了200多篇学术文章,对古籍保护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古籍保护研究》编辑部主任王振良说。
对古籍进行编目,就如同给古籍建立“身份证”,也是古籍保护研究院的一项重要工作。研究院的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对古籍进行鉴定与编目,并利用冷光扫描仪完成数字化扫描,实现对古籍的再生性保护和传承性保护。截至目前,研究院已完成1300多种、1万多册善本古籍和1万多种、15万册普通古籍的编目工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1 08: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