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手术时和医生有个“五年之约”,他已经连续送了两次锦旗
患“癌王”的他,为何能生存超10年?
2013年,老陶就患上了“癌中之王”胰腺癌,随即在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5年后,他与儿子专程带着锦旗来医院看望当年的主刀医生蒋谦。术后10年,73岁的他又和儿子一起送来锦旗,再次感谢为他创造生命奇迹的医生。
胰腺癌的发病率仅占所有新发癌症的3.2%,死亡率却占到8%,总体五年生存率不到一成。那么,患了“癌中之王”的老陶,为什么能生存超过10年?通讯员 胥林花 吴梦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定期复查,从来不信“偏方”
在主刀医生蒋谦看来,老陶能这么幸运,有多方面的原因。
蒋谦介绍说,当年手术方案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大手术(传统的胰腺癌根治手术),胰头、十二指肠、部分的胃、空肠都要切除,好处是肿瘤复发的概率低,但是术后的生存质量会大幅降低。第二种是节段切除手术,只切除胰腺癌变的部位,创伤小但复发风险大。
基于肿块比较小,经过与病人及家属的协商,最终选择了节段切除手术。胰腺癌太凶险,很多医生会为病人选择大手术保命,但考虑到病人平常身体状况和术后的生活质量,当年选择了第二种方式,术后进行规范的全身治疗。现在看来,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蒋谦感觉,老陶特别听医生的话。术前医生让他积极乐观,他也就坦然面对,不像其他病人一样紧张焦虑。
术后积极配合,化疗、免疫治疗、中药治疗,过程也很痛苦,都按要求完成。10年来,该做的定期复查他一个不落。其间,亲友推荐过各种“补药”“偏方”,他从来不信不用,只听主治医生的话。
医患像亲戚,10年没断联系
“我今天能这么好,幸亏当年遇到好医生。”年逾古稀的老陶性格开朗、面色红润,他一直记得出院时蒋谦主任说的话,“康复后,一定要找点事情做。”
家里人对他好,儿子也孝顺。他却没有偷懒,身体好转后,每天坚持散步4到5公里。老伴有比较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不能下冷水,他就承包了家务。家里没有农田,他特地向邻居要了2分地,养鸡鸭、种蔬菜,吃的都是绿色有机食品,忙得不亦乐乎。他几乎没把自己当成癌症病人,与普通的老人一样生活起居,反而比同龄人看起来年轻一些。
老陶送的锦旗上绣着“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关爱病人,胜似亲人”。说起和老陶的关系,蒋谦觉得,他们之间确实像是亲戚。10年前,考虑到老陶家在溧阳,往返医院不方便,出院时给他留了手机号码。此后每年复查,老陶在当地做完检查后,都把结果告诉蒋谦。渐渐地每年到了复查的时候,蒋谦总会惦记着他的情况。
老陶也没把他当外人,前几年小儿子结婚,专门送来了喜糖。家里人平常有个头疼发热的,也会打电话来咨询。家乡有患肿瘤的病人,也都来找蒋谦帮忙,其中有几个病人,还是蒋谦亲自做的手术。这10年,他们见面不多,联系一直没有中断过。
他一直记着手术“五年之约”
术后5年、10年,老陶都给医生送来了锦旗。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五年之约”呢?蒋谦说,可能是因为手术前的那次谈话。
“当时我告诉老陶得了癌症不要害怕,积极治疗,过了5年基本就治愈了。没想到他就一直记着,过了5年就来医院看我。老陶能生活得这么好,是他的幸运,也是我的幸运。他能来看我,让我很感动。做医生最大的欣慰,莫过于病人健健康康地活着……”
谈起当年的事小陶很感慨。“爸爸刚确诊的时候,我们立即上网搜索,才知道胰腺癌那么凶险,平均只能活4到6个月,当时我的腿都软了。爸爸反而安慰我不要怕,听蒋主任的,过了五年就好了。其实我们全家想都不敢想,爸爸真的能活过五年,还能到十年或更久。所以我们决定,过了五年,一定要来看望蒋主任,表达我们的感激,也和他一起分享我们的开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6 0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