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崇祯本有2次机会拯救大明王朝,却都被大臣们搅黄了,他死的太冤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30 21:58:00 来源:戏说三国

崇祯皇帝为明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明朝灭亡后,当时人民还是很怀念明朝,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起义;然而,上天还是怜悯崇祯皇帝的,给了明朝两次机会,如果崇祯皇帝能好好的把握这两次机会,还是有能力翻身的,可惜他错过了!

崇祯本有2次机会拯救大明王朝,却都被大臣们搅黄了,他死的太冤

▲崇祯皇帝虽然想励精图治,但时运不济,最后仍成为亡国君主。(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崇祯皇帝也就是明思宗朱由检(1611~1644年),是明朝第17代、末代皇帝,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即位,年号崇祯。

话说崇祯皇帝一生坎坷,虽然想励精图治,但时运不济,崇祯登基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在位期间,朝廷党争不休,民间灾害不断,导致域内农民起义爆发,关外后金政权趁势崛起,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崇祯十七年(1644年)发生甲申之变,李自成攻破北京,思宗在煤山一树上吊身亡,终年34岁。

崇祯本有2次机会拯救大明王朝,却都被大臣们搅黄了,他死的太冤

▲崇祯皇帝在煤山一树上吊身亡,终年34岁。(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话说崇祯皇帝有两次机会翻身,第一次机会,是李自成的军队挺进山西,北京岌岌可危,大臣李明睿主张南迁;历史上借着南迁延续国祚是有先例的,比如南宋,为宋朝强行续命一百五十多年。但南迁提出后,朝廷官员里面出现了极大的反对之声,就这样争论了快一个月,李自成都已拿下了居庸关和昌平,这时候的崇祯才立马决定南迁,但为时已晚,沿途的明朝军队都被打散了,北京城也被团团包围。

崇祯本有2次机会拯救大明王朝,却都被大臣们搅黄了,他死的太冤

▲崇祯皇帝本有两次机会救明朝,无奈大臣们不支持。(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更可气的是,第二次南迁计划失败后,崇祯让驸马巩永固代口要求重臣守京师,并以“圣驾南巡,征兵亲讨”为由出京,诸臣唯恐自己因皇帝不在京城而变成农民军发泄怒火的替死鬼,故依然不让崇祯离京。

第二次机会是李自成要求和谈;李自成是一个粗人,不懂如何治理国家,只知道打仗,当他打到复兴门一带的时候,他竟写信给崇祯,要求和谈,希望将西北地区割让给他,在那里实行自治,不接受明王朝的管辖,明王朝要支付他一百万两白银作为补贴,他也会为明王朝打击敌对势力。

崇祯本有2次机会拯救大明王朝,却都被大臣们搅黄了,他死的太冤

这交易其实是划得来的,既能保住了北京,又能获得一支军队帮忙对抗满人,但没想到崇祯皇帝得不到大臣们的支持,唱高调的明朝官场文化,不管局势如何,纷纷谴责李自成,没有人真心为朝廷考虑。崇祯知道自己无力回天了,只好黯然离去,走到了煤山之上,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崇祯本有2次机会拯救大明王朝,却都被大臣们搅黄了,他死的太冤

失去这两次翻身的机会,崇祯帝真是死的很冤,如果其中一项能成,不知历史将如何演变。崇祯去世前,曾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崇祯帝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最后在景山老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31 05: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崇祯可以迁都为何到死都没有没迁
...都会知道,在李自成的大顺军攻进经常之前,其实当时的崇祯皇帝有好多次机会可以南迁,但是最后却直接放弃了。以至于最后京城被攻破,而崇祯皇帝眼见大势已去,却也只能凄惨的自缢在一颗树
2023-04-22 11:39:00
崇祯皇帝迁都南京,明朝能延续下来吗
对如果崇祯皇帝迁都南京,明朝能延续下来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不太可能,毕竟南迁的皇帝没啥好下场。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后,
2023-06-10 17:23:00
大明王朝的覆灭:李自成攻占北京与崇祯皇帝的无奈
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带兵攻破了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知道自己一切都要完了,于是便下令让他的这些妃子们都自杀。他自己更是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女儿,然后跑到皇宫后面的煤山,
2023-11-12 15:25:00
崇祯帝的“煤山绝唱”:南迁之谜与大明王朝的覆灭
崇祯皇帝自缢煤山,这一幕成为了明王朝覆灭的悲情注脚。然而,在李自成兵临城下之际,崇祯并非没有生路——南迁南京,重建朝廷。这条路,或许能为风雨飘摇的大明续命,为何崇祯却至死不走?这
2024-12-02 09:35:00
为何说魏忠贤一死,大明王朝就垮了呢
...“忠贤若在,时事何以至此?”面对如热锅上蚂蚁一般的崇祯皇帝,心腹太监曹化淳脱口而出。崇祯点了点头,当即下令重修魏忠贤墓碑。五天之后,李自成大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景山歪脖子树
2023-10-15 16:59:00
崇祯若听取此人的话清军不可能入关,明朝或将再延续数百年
...唐宋”、“远迈汉唐”。明中期之后时常发生农民起事,崇祯时期朝政混乱,官员贪污昏庸,加上与后金的战争带来大量军饷的需求,同时明朝深受清兵掠夺之苦,以及因为小冰期气候变冷,农业减
2023-01-05 17:29:00
一生励精图治的崇祯帝为什么挽救不回大明王朝
...怨不得是末代皇帝的颓废不堪所导致,反而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是一个十分努力的皇帝,崇祯帝一生都在为大明王朝不懈努力!宋朝末代昏庸皇帝宋高宗即便是杀了岳飞,被人灭了国家,宋高宗依旧
2023-05-17 16:47:00
大明王朝的覆灭和崇祯皇帝有关吗
...了各类官员的空缺,明朝政府的运转已经很困难;而到了崇祯时期,则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首先是流民的叛乱规模越来越大;再者是财政是在苦难;同时,国内天灾人祸不断,外部的皇太极已经在
2024-04-19 15:48:00
明朝无耻的内阁首辅,李自成厌恶不已,将他折磨5天5夜、脑裂而亡
...败亡也就不远了。明朝末年的朝廷便是这样的情况,虽然崇祯皇帝很想让国家起死回生,但大臣们却毫无作为,甚至连当时的内阁首辅也毫不将国家的命运放在心里。李自成攻破北京时,这位首辅大
2025-04-23 14: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