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朝军事机构兵部、枢密院、三衙,谁更有实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2 18:31:00 来源:戏说三国

众所周知,北宋以前便是五代十国,那是一个极度黑暗、压抑的时代。

虽然前后不过70余年,但在这一阶段经历了梁、唐、晋、汉、周中原王朝,以及大批小政权的更迭,百姓民不聊生,国家残破不堪......

宋太祖曾经有言:“我宁可天下文官皆贪,也胜过武将造反。”在宋太祖的年代,他目睹了53年时间里更换5代9姓14帝,城头变幻大王旗的频率,为千古所罕见。

宋朝军事机构兵部、枢密院、三衙,谁更有实权?

宋太祖曾跟随柴荣的屠城,目睹一被砍掉脑袋的年轻女人卧倒于道路上,其怀里的婴儿还在吸吮着母亲的乳汁。他为之动容,最终下令停止杀戮,这条巷子的百姓得以保全性命,后来这条巷子被取名为“因子巷”。

历经如此惨状,宋太祖在建立宋朝后,决心约束军人权力,试图打造一个以文治武的年代。在这一背景下,五代时期达到极点的军权,被宋朝一分为三,分别为兵部、枢密院和三衙。

这三大部门构成了宋朝的军事体制,一直贯穿整个宋朝,那么问题来了,这三大部门各自分得了哪部分军事权力呢?它们谁又掌握了实权呢?其实一直以来都很少有人能说清楚。

宋朝军事机构兵部、枢密院、三衙,谁更有实权?

一、曾显赫的兵部在宋朝如何了?

首先来看兵部。在三大部门中,兵部算得上是资历最老的、国家法定传统军事机构。它最早起源于《周礼》夏官大司马之职,在隋唐时期构成了三省六部制中六部之一。

在整个唐王朝内部,兵部都是国家的法定军事机构,掌握最大的军事实权,其兵部尚书甚至在某些时刻能与皇权相较量。

宋朝军事机构兵部、枢密院、三衙,谁更有实权?

然而,随着唐朝秩序的崩坏,兵部这个传统的军事部门其权力逐渐的被削弱。

——其实也很好理解,在五代乱世,军人政治达到极点,其最大特色莫过于军人肆意破坏国家法度,实行“先军政治”。

既然法度要被破坏,那么传统的军事部门兵部必然遭到抛弃,因此枢密院等后起之秀开始划分兵部的权力。

到了宋王朝时期,北宋初年,兵部的权力被枢密院和三班院所剥夺。

正如史料所记载:“凡天下兵籍、武官选授及军师卒成之政令,悉归枢院其选授小者,又分领于三班。兵部不置尚书、侍郎,但置判兵部事二人,以京朝官充。”

之后,宋朝不断的对军权划分,又衍生出了三衙,结果逐渐形成了枢密——三衙体制,兵部的权力几乎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宋朝军事机构兵部、枢密院、三衙,谁更有实权?

不过,兵部毕竟是传统部门,是三省六部中的重要一员,宋朝基本承袭的唐朝的制度,因此传统的政治势力依旧没有放弃兵部,反而发起了反击。

例如在元丰改制以后,兵部的管辖权力得到了一定的扩张,于是立刻有人提议废除枢密院,将全部权力收归兵部。

然而,宋神宗却明确表明态度:“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兵部),故专命官统之,互相维制,何可废也!”

就这样,兵部最后的反扑就此破灭。

兵部仅掌大礼与朝会仪卫、武举、非正规军(民兵、厢军名籍与土军、蕃军),及四夷官封、承袭,舆马、武器等准军事与后勤供应之事。

洪迈评论元丰改制后的兵部:若稽之以唐制,仍是“名存实亡”。后世学者总结:军权三分之中,兵部权力为最弱。

宋朝军事机构兵部、枢密院、三衙,谁更有实权?

宋朝军事机构兵部、枢密院、三衙,谁更有实权?

二、宋朝最神奇的地方——枢密院

紧接着是枢密院。枢密院之由来,大体始于唐代宗永泰二年。

史载:“永泰二年,始以中人掌枢密,用事。代宗以董秀专掌枢密。”

而枢密使,则正式登场始于唐宪宗元和年间,见于史书。

即:宪宗元和中,始置枢密使,二人。刘光琦、梁守谦皆为之。至于枢密院之名,则直至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六月甲子,始见有“知枢密院刘光裕”。

自此,枢密院制度也从这时开始。

正如前文所说,枢密院的登场就是为了瓜分兵部的权力。

宋朝军事机构兵部、枢密院、三衙,谁更有实权?

虽然唐朝时期还尊重三省六部制,可到了唐朝被取代以后,传统的政治结构遭到严重破坏,枢密院也得以脱颖而出,成为独掌兵权的存在。

关于枢密院的职能,其首要的就是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经佐邦治。

其次,掌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揭帖升揀、废置兵籍,遣使给降调发更戍兵符;再次,掌内侍省官及武选官将领、路分都监、缘边都巡检使以上除授。

——在五代时期,枢密院的权力空前膨胀,其主政人员几乎为当时之天官,兵部直接被其压制的抬不起头来。

到了宋朝,宋朝有意瓜分兵权,所以在初期,枢密院依旧非常强势,一般能和中书对掌文武二柄,为朝廷政权的两大支柱。

宋朝军事机构兵部、枢密院、三衙,谁更有实权?

甚至有历史记载:有战事发生时,皇帝独与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

由此可见,在宋朝初年,枢密院地位犹在中书之上。

总而言之,枢密院之地位变化,刚好与兵部之地位变化成反比,枢密院地位越高越重,兵部地位越弱越小。

到了宋朝中期,兵部已经成为了三权中的酱油角色,远不能与枢密院相提并论。

然而,枢密院终究是五代武人掌权的巅峰例子,既然宋太祖决心剥夺武人的权力,那么毫无疑问,它必然也会遭到权力的分割与削弱。

果然,在宋乾德年间以后,宰相得以参与军事,枢密院独裁的局面不复存在。而到宋真宗时期,中书的权力再一次扩大,以至于出现中书先管军事的现象。

宋朝军事机构兵部、枢密院、三衙,谁更有实权?

到宋仁宗时期,宰相甚至得以兼任枢密使,尤其是南宋宁宗开禧年间,宰相兼任枢密使为永制矣!

——从此以后,文官大规模充斥于军事体制中,武将的地位大幅度削弱,而武人掌控的核心枢密院,也逐渐的变成了一个支离破碎的机构......

也许单说结论,可能我们还感受不到这种破碎性,接下来我们就举一些例子。

首先,枢密院由武将担任,专司对外作战,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因此,在宋朝初年,每与外敌作战时,皇帝必定格外重视枢密院,其地位自然超过了中书。

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官进入,枢密院的专业素养越来越低,在皇帝的心目中,重要性自然越来越弱。

尤其是澶渊之盟后,文官开始掌握枢密院的支配权,其专业素养更是差到极致,这也变相导致了枢密院开始在与中书的对抗中处于弱势。

宋朝军事机构兵部、枢密院、三衙,谁更有实权?

还有,著名的武将狄青。作为北宋出名的将领,他曾进入枢密院担任枢密副使,一度使得枢密院的专业素养大幅度提升。

可是,大批文官对他“面涅犹存”,指责他不过“一丘八”,不配与诸位一品大员并列,是对他进行各种无端的精神攻击,迫使他远离朝廷,甚至最后被吓死。

在这种种操作下,原本取代兵部的枢密院也在职能破碎和素质崩溃之下逐渐被皇帝抛弃。

就连宋仁宗时期的范仲淹也承认:“(文人主军)但见败形,未见胜势也。”后世的朱子也感慨:“枢密院号为典兵,仓卒之际,要得一马也没处讨!兵权旁落至此。”

宋朝军事机构兵部、枢密院、三衙,谁更有实权?

宋朝军事机构兵部、枢密院、三衙,谁更有实权?

三、听的最少的三衙

于是,为了确保军事战斗能力,宋朝统治又弄出了一个新的部门来瓜分枢密院的权力,这个部门就是“三衙四厢”。

不过,虽然枢密院因为文官的掺和,其兵权越来越小,但因为有宰相来兼任枢密使,而且文官充斥其间,因此枢密院的地位依旧十分尊崇。

例如,枢密院长贰分别为枢密使和副使,之后又设立设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其中,枢密使为从一品,知院与同知为正二品,地位不可谓不尊崇。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有宰相兼任,而且毕竟是宋朝传统的军事核心机构,所以他们依旧能够代表中央的兵权,虽无实际的统兵权,但依旧具有调兵权。

后世学者总结:军权三分中,枢密院地位最尊,实权已失,位列第二。

宋朝军事机构兵部、枢密院、三衙,谁更有实权?

——最后,就是三衙四厢。

何谓“三衙四厢”,三衙是指: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

四厢则为:捧日步军左、右厢,天武马军左、右厢(隶殿前司),龙卫马军左、右厢(隶侍卫亲军马军司),神卫步军左右厢(隶侍卫亲军步军司)。俗称“上四军”。

另外还得提下一点,宋朝的兵种分为五类,分别为:禁兵、厢兵、役兵、乡兵、蕃汉兵。其中,三衙四厢所统辖的主要军队为禁军,其次则是厢军。

关于禁军和厢军的数量,前者乃是国家绝对的主力,是真正的正规军——他们不同于唐代的府兵,而是国家提供衣食住行等所有条件的募兵。

其数量,在宋太祖时期禁军数量有19万,到宋仁宗庆历年间,全国总兵力为225万,禁军数量高达82万,这也是著名的80万禁军总教头一说的由来。

宋朝军事机构兵部、枢密院、三衙,谁更有实权?

后者则是各州招募的部队,为各州的镇兵,主要负责各地的守备作战,宋神宗时期被称之为“下禁军”。

说清楚了兵种后,我们接下来再来看三衙的历史由来。

三衙中最出名的是殿前司,殿前司源于五代后周的殿前诸班直,原本是后周皇帝的亲军,并不属于真正的国防部队。

但我们也知道,五代时期各国的统治者都极其缺乏安全感,对于统兵大将十分担忧。

因此,为了制约中央禁军侍卫司的亲军,周太祖郭威开始强化“殿前军”,设置的殿前都指挥使和殿前都指挥虞侯。

宋朝军事机构兵部、枢密院、三衙,谁更有实权?

到周世宗时期,又设立了殿前司都检点,其地位尚在都指挥之上。

但这一期间发生了一段历史谜案,有诸多迹象显示,都点检张永德似乎要造反,于是周世宗就任命赵匡胤接任此职。至此,都点检成为了手握兵权最重的皇帝亲军统帅。

后来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了,宋太祖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宋朝。

至于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这两个部门都源起五代后梁的侍卫亲军,正如胡三省所言:自梁以来,有侍卫亲军、侍卫马军、侍卫步军。

到了宋朝初年,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副使与都虞候为侍卫亲军司最高长官,其下,设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

而殿前司罢都点检不置之后,殿前司都指挥使为最高长官。

宋朝军事机构兵部、枢密院、三衙,谁更有实权?

如此一来就形成“二司三衙”体制,即侍卫司与殿前司为“二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与殿前都指挥使衙合称“三衙”。

通过三衙的演化历史可知,该部门是直接由军队演化而来,其部队长官都是统兵大将,而且多数还是天子的亲信。

因此,随着枢密使权力的弱化,三衙开始逐步的瓜分枢密使的权力,逐渐的成为军权三分中的一部分。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皇帝亲兵卫队扩展为统领全国军旅的“国家正规军”,是直接掌握地方部队的绝对实权部门。

宋朝军事机构兵部、枢密院、三衙,谁更有实权?

因此,虽然他们没有调兵权,但这些将里有实打实的统兵权,在军权三分中实权最大。

另外皇帝为了避免三衙受到枢密院的制约,因此三衙的统帅选拔全部出自堂除,即不经过枢密院或者吏部推荐,而是直接由宰相上书。

如此一来,就确保了三衙对枢密院的制约。总结

这就是整个宋朝的军事制度结构。

——客观的说,宋太祖通过这套制度的确避免了武人干政的可能。

毕竟无论是兵部还是枢密院,或者三衙统帅,如果有人真的想要发动叛乱,他们在调兵的过程中,总是缺乏最要命的环节,最终只能导致失败。

宋朝军事机构兵部、枢密院、三衙,谁更有实权?

尤其是到了宋朝中后期,三衙“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枢密院掌兵籍、虎符,多以文臣掌枢密,枢密院“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枢密与三衙形成“文武相制”的格局。

皇帝得以高枕无忧,天下自然安宁。甚至有学者认为,宋朝通过这套手段,成功的让宋朝打破了封建王朝的魔咒——即300年的时间界限。

不过,后世学者也指出,宋朝此举使得军队失去了有效的统制能力和协调效果,以至于他们在对外作战时几乎屡战屡败。

宋朝军事机构兵部、枢密院、三衙,谁更有实权?

即使宋朝有一些能人,但如狄青这类的也只能被活活吓死。而明事理的文官如范仲淹等人,却因为不擅长指挥军事,而把对外战争搞的代价重重。

这就是宋代的军事制度的特点,有利也有弊,成为了最好的历史教材,供后人反思和借鉴。

而通过对全文的梳理,我们对宋代兵部、枢密院、三衙也有了全面的了解。不难看出,在有宋一代,兵部实权与地位都是最低,三衙实权最大,但地位却不如枢密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2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六部尚书的权力与影响力
...中,“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枢密院是两宋最高军事机关,却无统兵之权,只掌管军政、军令,制定战略决策。而“三衙”统管全国禁军、厢军,有统兵之重,却无发兵之
2023-09-10 16:33:00
忽必烈改变蒙古“裂土分民”的宗王分封之法
...。进入元朝之后,召开忽里台商决军国大计的制度,被以枢密院为核心商讨军政大事的制度所取代。元朝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全国民政、军政和监察。一般军队调动、小规模平叛战
2023-02-16 18:28:00
清朝兵部有很多尚书,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掌权者?
...始,君主已经意识到兵部的权力已经太大了,于是设立了枢密院,因为这样可以削弱兵部的权力。明朝时期再次进行了改革,设立了都督府,二者分别掌控统兵权和调兵权,这样就能够相互制衡了。
2022-12-17 11:04
“积贫积弱”的大宋人们却很向往,有什么值得向往的地方?
...乱,宋朝在制度上让军队实力下降了。宋朝的军事机构由枢密院和三衙组成,枢密院有调兵权没有统兵权,三衙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而且宋朝还保留了兵部,这个兵部不管兵,管的是发地图等一些
2023-01-29 22:51:00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权臣篡位高峰期是什么时候?
...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这话的意思是说:领兵的兵符由枢密院出具,但是枢密院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利,却不掌控军队,军队由三衙掌控,所谓的三衙就是三个军事机构,分别是:殿前司、侍卫亲军
2023-08-23 15:26:00
古代没有工商局怎么管理旅馆?
...馆的管理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主管驿馆的机关包括枢密院和兵部。兵部之中的驾部,“掌舆辇、车马、驿置、厩牧之事”,从而成为主管全国驿、馆工作的行政机构。由于路、州、县三级成为
2023-09-20 20:56:00
聊聊辽朝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策。无论是州县制汉人,还是部族制契丹人,均受到中央枢密院的管辖。综上所述,中央虽然实行一元政区体制,但对内管辖是非常严格的。 2、汉人及部民的两制制度辽朝统治者,由于其对内
2023-03-13 16:27:00
浅谈转员制度对维护大宋王朝统一的作用
...内部进行腐败。宋朝的中枢机构为二府制,设立了中书和枢密院两个机构,把权力过于分散。不让一个人手中握着极大的权力来对国家造成威胁。宋朝的管理军事制度的兵权是由几个机构分管的,每
2023-06-29 11:59:00
聊聊北宋初年名相——向敏中
...被任命为枢密直学士。当时通进银司台负责出纳书奏,由枢密院管领,颇多壅塞阻遏,有时至于遗漏失误。向敏中据实奏说此事,担心边远地区有失事机,请求另外设置机构,任命官员专门视事,校
2023-06-07 17: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