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恩施日报
丰收的喜悦。
南瓜满仓。
通讯员 杜迪纳 覃 嶺 邢艺馨
进入秋季,咸丰县朝阳寺镇鸡鸣坝村迎来了红薯收获期,平坦的土地上,妇女们割藤、采挖、装袋、搬运,忙碌地收获着。
该村收获的红薯是咸丰县利华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的新品种,有花青薯、红蜜薯、山薯等多个品种。为了让这些红薯能尽快销售出去,妇女们不敢有丝毫松懈,从早上7点忙到傍晚6点结束,平均每天可卖出2000公斤。
鸡鸣坝村位于朝阳寺水库右岸,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有利于农作物耕种,是朝阳寺镇重要农业产区。
今年39岁的周树华2019年返乡创业,有过丰富工作经验的她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在一番探寻下,她找到村里5名妇女,大家一起租赁土地,发展蔬菜种植产业。
2019年8月,经过4个月的筹划,利华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周树华的牵头下成立了。合作社成员曾娜之前自己做过蔬菜种植,在她看来,联合成立合作社,抱团取暖谋发展,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充分利用农业农村资源,共同发展乡村产业。
然而,产业发展并非易事,合作社刚成立不久,便遇到了困难。
“看到别人种辣椒赚钱,于是将租赁的60亩土地种上了辣椒。”周树华说,辣椒前期长势良好,但在采摘高峰期时,因为天气原因辣椒患了软腐病,基地里的辣椒出现了大面积烂果和脱落的情况,合作社损失2万多元。
种植辣椒的失败经历让合作社开始重新审视产业发展类型,经过多次考察和商讨,合作社发现南瓜、红薯、土豆这些产业的种植成本低,产量和销路比较稳定,需要的劳动力也比较少。于是,合作社决定调整产业结构,采用轮作模式提高效益。
周树华说:“我们合作社立足农村实际,挖完土豆就种南瓜、红薯,从原来几十亩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现在的200亩,用工量达到1800余人次,其中妇女占比超过百分之九十八,每年发放劳务工资20万元。”
为了让妇女们更好就业、收入更高,合作社费尽心思,号召成员们转变思想,利用基地空闲时间一起学技术、强技能,调动主动务工积极性,依托“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妇女们不仅实现增收致富,也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增光添彩。
“我年纪大了,去外面做工没人要,现在在合作社务工,平均一天能挣80元。基地空闲时,合作社还给我介绍其他活干增加收入,我很满意。”村民甘明翠乐呵呵地说。
农村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利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在鼓励引导妇女自立自强的同时,也为农村带来新气象。
“现在村里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创办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照顾家庭的同时有一份自己的收入,让她们在农村天地也有获得感和成就感。”鸡鸣坝村党支部书记覃艳林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0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