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绿水青山就是幸福靠山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7-07 10:3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恩施日报

绿水青山就是幸福靠山

——咸丰县生态文明建设回眸

绿水青山就是幸福靠山

河畅景美游客醉。(全媒体记者 李维君 摄)

绿水青山就是幸福靠山

朝阳画廊碧波荡漾。(本报恩施图片库 郭志军 摄)

全媒体记者 文朝顺 通讯员 杨 咸 杨 晨 向 垚

林业用地面积28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95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2.04%,是茫茫鄂西林海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是森林咸丰发展的硬实力。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湖北省卫生城市、湖北省园林城市、湖北省森林城市、湖北省旅游强县……这是绿色崛起的金名片。

充足的硬实力和耀眼的金名片,是咸丰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写照。该县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不动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重点工作,多点发力,让绿水青山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幸福靠山”。

筑牢森林屏障

一把柴刀、一个水壶、一部手机,这是咸丰县小村乡李子溪村护林员陈志学的护林标配。每次巡林前,他先打开手机“生态护林”App,快速浏览巡护的2800余亩森林有无异常情况。一天下来,巡林轨迹和相关记录一目了然。

20世纪90年代初,陈志学上山却是另一副装备:一把斧头一把镰,一根扁担一挑筐。那时的他,是伐薪烧炭的“卖炭翁”,为了生计,包山砍柴烧炭,挑着木炭赶场串户。随着国家政策形势变化,陈志学放下斧头,拿起锄头,将自家的田地栽种上茶苗和中药材,后来还被选聘为村里的护林员。

春来栽种树苗,夏来薅草施肥,秋天里砍杂,冬天里整地。春夏秋冬,每年重复着同样的故事,国有坪坝营林场专职护林员汪贞华回忆起和父辈一同参与植树造林的情景,历历在目。

从昔日的“卖炭翁”到新时代的“护林员”,他们都是咸丰绿色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20世纪80年代,以造林灭荒为重点,组织开展荒山绿化;

20世纪90年代,以长江防护林建设为重点,组织参与长江防护林建设;

2000年以来,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为重点,在退耕还林工程区建立义务植树基地;

脱贫攻坚时期,以建设经济林产业基地为重点,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深入扶贫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参与产业基地建设;

2020年以来,以乡村振兴为重点,组织村民开展花果庭院建设,绿化美化村庄,为农村居民创造生态宜居环境……

40年来,全县干部群众参与义务植树720万人次,种树、管树、护绿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不少村还把种树护树观念融入村规民约。

咸丰县把“林长制”工作做细做实,构建“林长+检察长”联动机制,构筑“县、乡、村林长+护林员”四级林业巡护的“天罗地网”,县、乡、村三级共设立林长331名,设立林长公示牌206块,聘请生态护林员2000名、专职护林员99名,全县持续保持37年来无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发生。通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天然林保护和石漠化治理等林业生态工程,常态化开展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强化联合执法检查,使全县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把“森林城镇”和“森林乡村”创建作为带动乡村绿化美化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积极开展花果庭院绿化、彩色森林建设,高位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咸丰县累计创建3个湖北省森林城镇、8个国家森林乡村、6个湖北省森林乡村。

固守生态底色

“不想带你回家,只想送你回家!”6月26日,一村民偶遇娃娃鱼,并主动联系放生的短视频发出后,获众人围观。

娃娃鱼也叫大鲵,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生活环境独特、对水质要求高。此举彰显了咸丰市民强烈的法律意识,更凸显了咸丰县良好的生态环境。

40年来,咸丰县生态底色得到全面固守。

全面推动河湖长制。从“十三五”开始,咸丰县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能”“有效”转变。县级每年加大经费保障,按照“建立管护机构、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制度、统一管护标准、严格管护考核”的要求,全县60条河流、19座水库实现县乡村三级河长及网格管理员全覆盖。落实“县级河长双月一巡、乡镇级河长一月一巡、村级河长一周一巡”和“河(库)长+警长+两员”的巡河责任机制,推进河湖联动执法,确保河长制工作不断档、不缺位。

加强面源污染防治。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推广“茶—沼—畜”“有机肥+测土配方肥”“去夏增春、茎秆还田”“有机肥+水肥一体化”“自然生草+绿肥”“有机肥+机械深施”等6种技术模式,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改厕基数7.2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4.1%,累计完成农户无害化厕所5.6万户、农村公厕276座。

推进老城区污水支管网和入户管网建设,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和水质保护监测,抓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全县划定56个分散式水源地,完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河道、水库、小微水体整治工作,全面做好排查并整改销号“清四乱”问题、清理河库渠、清理河道污染物、清理违建、清理排查入河排污口、拆除库区网箱等工作。

深入实施“山更青、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城乡更美”五大专项行动,全面实施“五清一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杂物、清理村内沟塘、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村庄乱搭乱建、清除违章广告和破损污损宣传标牌,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和“六大美丽行动”(美丽城市行动、美丽走廊行动、美丽河流行动、美丽田园行动、美丽产业行动、美丽庭院行动),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凸显。

强力推动生态修复。2018年,咸丰县一次性关闭13家煤矿,坚持“关引并重”,积极引导企业及早谋划转型发展。煤矿关停转型由“黑”变“绿”,非煤矿山也同步“会诊”,对县域内所有矿山、废弃采矿点进行全面核查,并按照“一矿一策”建立档案,邀请行业专家对矿山逐矿检查,以专业角度对矿山生态修复情况进行综合诊断,实现了“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花则花”。关停龙坪水电站,助力忠建河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

畅享生态红利

青山有意,绿水含情。

仲夏时节,漫步在咸丰大地,天清气朗,万物并秀,绿水青山与美丽乡村相得益彰。

二仙岩的苍茫湿地,白岩的田园交响,金洞司的茶海林园,马倌屯的现代农业,湾田的山水人居,茶林堡的满园茶香,张家坪的原始群落,五龙坪的烂漫山花……良好的生态不仅吸引众多游客“来咸丰庆丰年”,也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

以“大生态”为基础,精准精细做好生态文化建设“大文章”,咸丰县委、县政府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政治担当,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群众享受更多生态红利。

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全县各级各部门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中各司其职、共同担责、认真履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田园里瓜果飘香,圈舍里肥猪成群,特色产业越做越强,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庄环境整洁优美……在咸丰大地的秀山丽水间,满眼都是共建和美乡村新气象。

咸丰县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大力实施生态保护行动,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以建设乡村振兴重点村、美丽乡村示范村为抓手,将“六城同创”延伸为“六村同创”。美丽如画的乡村已破茧化蝶,广袤田野正升腾起新的希望。

从“山旮旯”变成“金窝窝”的彭家沟村,从“煤炭黑”变成“生态绿”的湾田村,从粮油生产向茶叶专业化生产转变的大沙坝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蜕变的马倌屯村,还有发展红色旅游旧貌换新颜的龙潭司村……硕果盈之,乡村正兴。

“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最好的路径就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咸丰县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未来也在生态。该县着力擦亮世界文化遗产“金字招牌”,发掘红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让文化和生态这对“翅膀”同频共振,带领咸丰飞得更高。

咸丰县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大公园”规划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群众参与”的思路,着力打造“来咸丰庆丰年”文旅品牌,促进生态文化旅游兴起,相继开展万人游咸丰、鄂渝边区首届油菜花节、首届“来咸丰、庆丰年”春社文化节、首届咸丰森林马拉松、首届富硒白茶节、第二届玫瑰花节、第二届插秧节等活动,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提速,促进农文体旅融合增值,推进“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增效。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的咸丰,山清水秀的绿色画卷正徐徐铺展,宜居宜游和美新乡村正在形成,天蓝地绿的生态红利正逐步释放。

大事记

1994年8月,省政府批复建立忠建河大鲵自然资源保护区;

1995年3月5日,咸丰县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称号;

1997年10月30日,“金山工程”启动式在高乐山镇龙家界村举行;

1998年5月,咸丰县列入长江三峡库区生态防护林区国家重点工程库区县(市)之一;

2000年1月,咸丰县纳入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县;

2000年10月,咸丰县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

2000年8月,成立坪坝营生态公园开发建设专班,推进景区道路、供电设施等基础建设,2002年、2004年先后获准建省级、国家级森林公园;

2003年6月,县政府批准建立二仙岩湿地自然保护区,次年升格为州级湿地保护区,保护区面积101063亩;

2008年4月28日,小村乡被原国家环境保护部命名为第七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2009年7月,县垃圾处理厂投入使用;

2010年1月22日,原省旅游局下发文件正式命名咸丰县为“湖北旅游强县”;

2010年11月,忠建河大鲵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

2011年2月,原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授予首个“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县”;

2015年12月,原农业部、原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2017年3月10日,咸丰县被授予“全国绿色小康县”称号;

2017年3月,咸丰县被命名为“湖北省卫生城市”;

2018年11月22日,咸丰县获“湖北省森林城市”称号;

2019年9月2日,县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表彰为“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

2019年11月,生态环境部授予咸丰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2020年4月21日,咸丰县被命名为“湖北省园林城市”;

2021年12月,中国气象局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2022年1月27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通报表扬咸丰县为“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2年12月31日,坪坝营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7 11: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贵州荔波推深做实“林长制”    让“绿水青山”成“幸福靠山”
...逶迤蜿蜒,万木依旧青翠,清澈溪流绕寨而过,漫步绿水青山间,感受如诗如画般闲适的生活,外来游客和当地群众都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近年来,荔波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2023-11-29 18:39:00
...闹喧嚣。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黔西南一座座绿水青山正变成乡亲们眼里的“幸福靠山”。菌菇撑开“幸福伞”7月12日一早,从普安县龙吟镇搬到兴义市洒金街道的新市民陈茂辉把孩子送
2023-07-21 02:59:00
迎亚运 体育健儿探访安吉余村
...会的工作人员等相聚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学习交流活动。据悉,本次活动由安吉县会同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策划举办。当天,运动员及相关群众共20
2023-09-07 18:29:00
本文转自:遵义日报余庆县“着墨”绿水青山 绘就美丽画卷余庆河畔,白鹭翩翩起舞,干川水库旁树苗迎风成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余庆推行“河长制”“林长制”以来,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
2023-11-23 09:50:00
贵州金沙:以林长制写好“绿文章”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云雾初开,满目青山……近年来,林长制工作在金沙县扎实推进,天蓝、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致正在徐徐铺开。“乱烧一堆火,毁掉一片林,进入森林地带,严防森林火灾
2022-12-23 08:52:00
浙江余村:共建未来乡村样本
...意伴着风中簌簌的声响,令人心旷神怡。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余村发源。2021年,余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选的首批“最佳旅游乡村”。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
2023-10-29 03:04:00
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生态优先”为何被摆上突出位置?“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古诗里,寥寥数语勾勒出鸟语花香的诗意田园图。山清水秀、绿意
2023-08-05 01:54:00
...提升项目建设,推动县域绿色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让绿水青山成为百姓致富的“幸福靠山”。近年来,峨眉山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2023-02-17 17:41:00
10个县市上榜这一名单 广昌全南聚焦打造“两山”转化通道
10月26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其中,江西有两地上榜,分别是赣州市石城县和宜春市奉新县。加上此前公布的6批,江西已有10地入选这一名
2023-10-30 06:5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