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作了两句诗,直追王勃的成名作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0 15:20:00 来源:戏说三国

自古最终能定鼎天下的,基本上是权贵阶级,毕竟他们掌握的资源,太雄厚了。比如秦始皇祖祖辈辈的奋斗、闷声发大财的司马家、陇右豪阀李氏……

唯独两个泥腿子出身的例外,汉太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

所以这两人,经常拿来放在一起比较。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作了两句诗,直追王勃的成名作

要说刘邦,好歹也做过秦朝的泗水亭长,纵然不喜读书,但也风骚过一把,他写了一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诗歌直抒胸臆,透露出一股子王霸之气,最后一句升华意境。

朱元璋不愿甘拜下风,据传于登基那天,用自己最不在行的诗词,装逼成功。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作了两句诗,直追王勃的成名作

既然要装逼,就得进行铺垫,只有长久的压抑,才能让人拥有发泄的痛快。这不得不提一下其中的佼佼者——王勃。

当年王勃不懂人情世故,别人正在假意谦让,他倒好,直接站出来提笔写就《滕王阁序》。

先前一段平淡无奇,中间虽有小波澜,但也难登大雅之堂,直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现,顿时大惊四座,把诗作推向了巅峰。

但是,朱元璋想要这种效果,简直比推翻元朝还难,他肚子里的墨水有限,就算有人代笔,也难背出几百字的长篇。

更何况,兄弟们知根知底,到时候装逼不成反丢脸,划不来。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作了两句诗,直追王勃的成名作

所以这首诗一定要短,前面两句必须难以下咽。朱元璋遂以‘金鸡报晓’为题,坐在龙椅上秀操作: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关键是,朱元璋此时还停顿一下,假装词穷的样子。

众大臣强忍笑意,绞尽脑汁找几个词语,准备去恭维,搏个好彩头。谁知朱元璋马上丢下了重磅炸弹: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作了两句诗,直追王勃的成名作

恢弘气势,惊艳朝堂。

朱元璋看着臣子们的脸色,心里偷偷直乐!

朱元璋一路争霸,他的心态其实也在慢慢发生变化,言行举止,皆是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有人,认为朱元璋的这首诗,尤其是后两句,意境直追王勃的《滕王阁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0 17:36:5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王勃,朱元璋,成名作,农民的资讯:
盘点历史上年少成名的21位人物
...,开始征战各路诸侯,无往不胜。16、沐英,明朝名将,朱元璋养子。沐英12岁参与战斗,18岁独当一面,征战天下,还发明三段射击,是运用火器的高手。17、张凌云,即是张皮绠,16
2024-07-10 21:09:00
王勃作《滕王阁序》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如今依然别有深意
唐代文坛上作为“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在去交趾探望父亲时恰逢都督重修滕王阁,大宴宾客,欲邀一众文人作千古名作。而都督的女婿吴子章颇有文采,都督便有意在宴会上彰显他的才华,便让吴子
2023-08-27 21:26:00
...交趾见到了父亲,二人抱头痛哭。著名汉学家薛爱华在其成名作《朱雀》中写道,南越这片炎热的丛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华人蛮人交错定居,被贬谪的官员们将唐人的艺术和风俗带到了这里,
2024-06-05 06:27:00
古代官员辞官后如何维持生计?不同情况的案例分析
...挣钱养家糊口对范蠡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儿。刘基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只在朝廷里当了3年官,就辞官回乡了。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年龄已大,精力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急流勇退,不
2023-11-15 08:17:00
四大名著为何有三本出在明朝
朱元璋年少时就父母双亡,他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抢,从小没接受过正规教育。但目不识丁只是一时,有了条件,小朱就开始恶补文化课,身边又逐渐招揽许多大儒,当小朱成了老朱,当上皇帝后,他
2024-06-19 21:23:00
古代官员可以随意的进京吗
...环境下,浪费在路上的时间成本太大了。然而此时后来被朱元璋发现后,朱元璋为之大怒,人为这是地方官员在欺瞒他,于是大开杀戒,史称“空印案”,这场案件也成为明初四大案之一。今天史学
2023-04-21 16:56:00
卫青、霍去病、李广都是汉朝名将,为何文人大多把自己比作李广?
...李靖比作卫青,宋太祖赵匡胤把段思恭比作卫青,明太祖朱元璋把蓝玉比作卫青。这些都是帝王对自己武将的评价,而文人却不敢与这二位比肩,相反帝王也没有把自己的武将比作李广。说白了,卫
2024-02-26 12:45:00
朱元璋为中国带来深远的变革和影响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朱元璋无疑是一位备受尊敬和关注的重要人物。作为明朝的创始皇帝,他为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变革和影响,其统治奠定了明朝的基石,影响着数百年的历史进程。朱元璋农民出身的
2023-09-05 19:07:00
为什么朱元璋不算农民起义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建立了明朝王朝并成为了第一位皇帝。然而,有些人认为朱元璋不算农民起义的核心,以下是一些相关的资料和观点:1.朱元璋并非出身于农民家庭。虽然他在
2023-07-19 21: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