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
对标国际建一流 勇攀学科发展高峰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承办2021年首届全省医养结合技能(康复)竞赛,并荣获团体一等奖
患者正在接受康复治疗
为鼓励和支持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2022年,山东省卫健委确定了首批101个医药卫生重点学科、40个重点实验室。为立榜样树标杆,本报推出巡礼栏目。今天聚焦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
□曹坤 刘学鸣 孙彩华
康复医学针对的是功能障碍,其医学价值在于恢复功能障碍。不仅要治疗疾病,还要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人们逐步增长的健康需求之一。
患者的需求就是学科发展的动力。正是洞悉了康复医学的大有可为,作为省内成立较早的康复医学学科,近年来,山东省立第三医院(以下简称“省立三院”)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精耕学科发展,超前布局学科建设,全面推动该学科走在了全省行业前列。
医院高度重视康复医学学科建设,投入2亿元建设以康复医学科为主体的现代化医康养综合体——康复护理院,项目于2019年启用,为山东省首批医养结合示范项目。良好的业内外影响力和辐射力,让学科发展成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批医药卫生重点学科、重症康复医学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批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中医康复学中医药重点学科、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国家标准化心肺康复专科护士/治疗师培训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专科培训基地,荣获2021届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全国省单医院康复科15强……年服务住院患者5000余人次,床位使用率在95%以上,患者满意度在98%以上。
学科团队拥有康复医护技人员180余名,其中,医师42名,均为硕士以上学位;康复治疗师51人、护士8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25年奋进探索,新阶段奋楫争先,省立三院康复医学科已成为集神经康复、心肺康复、运动康复、重症康复、慢病康复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临床康复机构。凭借对国家政策和百姓需求的精准把握,紧跟康复医学前沿的超前眼光,省立三院康复医学科不断追求卓越,进一步增强学科综合实力,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康复亚专业学科快速成长
先进特色技术为患者送福音
康复医学是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链上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有尊严地回归社会。人们都希望生病后能顺利快速恢复如初,这对康复医学提出了迫切要求。省立三院紧跟医学前沿,从患者诊疗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患者实际需求等方面整体着手,建设符合国家战略和人民需求的康复医学科。
从2008年康复医学科独立成科时的仅20张床位,到2019年启用康复护理院,成立康复医学部,床位达到236张……省立三院康复医学科规模不断扩大,人员队伍逐步壮大,亚专业不断细化,为患者提供的服务越来越精准全面。
“25年前,学科从神经内科成立,一步步走到今天,是与时俱进,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发展机遇的成果。”省立三院党委书记吕涌涛介绍,根据医院差异化发展战略,省立三院以神经康复为特色,同时强化重症康复、心肺康复等亚专业的建设,经过打磨探索,已形成神经康复、骨关节疾病康复、脊髓损伤康复、心肺康复、重症康复及中医康复6个亚专业。不断优化的学科布局,让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步履更加坚实有力。如今,神经康复成为医院康复医学科最大的特色,60%以上患者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拓展出的吞咽障碍康复知名度高,影响力更强。
各亚专业学科开展了特色鲜明的康复诊疗技术,包括肌骨超声诊疗、纤维喉镜、支气管镜、吞咽造影、食管导管球囊扩张、肉毒毒素注射、神经阻滞治疗、关节腔注射、神经调控技术、神经促通技术等;针对重症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建立了涵盖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康复医学部、影像中心、电生理、高压氧等多学科的昏迷促醒中心,开展了影像学、脑电事件相关电位等多模态评估技术以及神经调控促醒治疗技术;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特设盆底康复治疗室,开展了尿流动力学检测、膀胱容量测定、盆底表面肌电和生物反馈治疗;心肺康复科开展了心肺运动负荷测试、肺功能检测、体外反搏技术和有氧运动训练,深入ICU及EICU积极开展重症患者的I期康复。
多学科诊疗
大康复模式提高综合康复疗效
如今,在省立三院康复医学科,为给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康复医疗服务,把群众急难愁盼的看病就医、康复医疗等问题解决好,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学科团队积极践行“大康复”理念,着力构建大康复体系,推动学科整体实力不断提升,擦亮了学科品牌。
康复医学科深入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老年病科、呼吸内科、骨科、心胸外科等临床各科室,进行联合查房,多学科会诊,密切协作,床边康复早期介入,如脑卒中康复实现了康复诊断规范化、康复介入早期化、康复评估团队化、康复方案个体化、康复干预系统化、康复团队对脑卒中出院患者进行远程康复指导、训练等,临床与康复多学科联合诊疗,多种治疗措施联合,为患者提供更高效优质的全链条疾病诊疗,大康复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越来越多的患者得以快速康复回归家庭和社会。
去年,患有“主动脉夹层”的56岁的孙老师,在某三甲医院进行了改良象鼻主动脉弓置换手术治疗,虽保住了性命,但身体也经受了巨大创伤。多脏器损害,双下肢瘫痪的重症患者孙老师亟须全方位康复治疗恢复身体功能。经多方咨询,孙老师一家了解到省立三院在心肺疾病急性期诊疗及康复治疗方面有独到的优势,遂转至省立三院重症医学科治疗。
重症医学科、心肺康复科及相关科室组成多学科团队,联合评估,合力救治,在科学规范的临床诊疗、全面心肺康复与心理治疗下,孙老师心肺等脏器损害得到治愈,并实现了从站立到移步再到行走的肢体康复。孙老师慢慢做回了那个爱作诗、爱谈笑的自己,找回了回归正常生活、回归社会的信心。
据了解,对于重症患者而言,手术和急性期药物治疗不是结束,成功的临床诊疗离不开早期介入规范的康复训练。在临床及康复医学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有康复治疗师为患者制订科学合理的康复处方,有效进行心肺、运动、吞咽、言语认知等各种功能训练,从而帮助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孙老师的康复之路就是最好的例证。
“作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我们的重心和重点是针对疑难重症患者进行早期康复介入治疗。目前重症康复患者需求量大,多学科联合治疗、综合的治疗方案、丰富的技术手段、精准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因重症导致的残疾发生率。”康复护理院院长、康复医学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刘敏教授说。
省立三院临床和康复大中心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为脑出血、脑梗死、颅脑外伤、缺血缺氧脑病、高位脊髓损伤、多发创伤等重症患者铺就新生之路,让他们从“活下来”变为“活得更好”,重新获得了回归家庭和回归社会的机会。
主动作为
为康复医学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贡献“三院”力量
紧跟时代,明确奋斗目标,找准发力方向。康复医学团队与时偕行的视野,始终聚焦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其锐意进取的步履,始终在科研创新与培养康复医学人才的担当中前行,为业界和社会不断提供推动发展的智慧力量。
密切结合国家和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瞄准科技前沿,省立三院重症康复医学实验室以我省常见危重症的发生机制及其康复的精准诊疗和创新技术研发为主要目标,突出现代生命科学与医学工程、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特色,围绕医学新技术、医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开展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康复的机制研究以及人工智能辅助疾病诊疗的研究,近年来,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SCI或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先后获山东省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奖、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奖项。
作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滨州医学院康复治疗学、山东省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学科将培养合格的康复医学人才为己任,接收山东中医药大学、滨州医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院校实习医师、治疗师,并每年接收20余家单位100余人次的进修培养任务,包括北京、湖南、重庆、新疆等多个省区市。
学科连续10余年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目前承担5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吞咽障碍肺吸入风险者康复医学多专业一体化防治培训班;吞咽、言语、认知障碍康复治疗新进展;心脏康复运动与营养新进展学习班;老年慢病医养护理新进展;高压氧治疗在颅脑损伤康复中的应用。牵头成立了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协会康复技术与创新联盟,成员覆盖15市50余家医疗机构、高校、企业,为康复行业搭建了高水平医研企交流合作平台。省立三院康复医学团队将丰富的康复诊疗经验、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项目和医联体、联盟单位的康复管理和技术帮扶,为康复医学事业发展培养了优秀的人才。
目前,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四送四进四提升”要求,紧跟医院扎实开展建设百姓满意医院活动步伐,学科团队不断推动医教研深度融合,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全人群、全周期的全方位康复医疗服务,更好地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潜心躬耕,追求卓越。未来3年,省立三院康复医学科将对标国际一流康复机构,以神经康复、重症康复、心肺康复、运动康复专业为主要方向,持续提升康复诊疗及科研创新能力,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规范化的康复学科,为健康中国建设及“健康山东”目标实现贡献“省立三院”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9 11: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