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南特区报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打造高峰学科服务群众“大病不出岛”

海医一附院生殖医学科医务人员在做手术。 (院方供图)
本报讯 新征程,新机遇!2021年8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海医一附院)获批筹建或建设9个海南省级器官系统疾病中心和临床医学中心,涵盖12个专业。其中,医院成为省级呼吸疾病中心的建设单位;神经疾病中心、肿瘤中心的筹建单位;有省级优势学科5个,分别为创伤外科、生殖医学科、急诊医学科、脊柱外科、病理科;省级扶持学科1个——血液内科。
新作为、新担当!两年多来,海医一附院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布局调整和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大力引进培养重点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专科团队,深化推进区域卫生健康融合发展,加强与外地医疗机构的合作和人才交流;建设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临床医学中心围绕人民的健康需求,朝着构建“大病不出岛”的目标努力迈进;多项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医疗服务体系迈上了新的台阶。
记者 廖自如 通讯员 何和智
A
不断创新,屡开先河
疑难杂症诊疗不断取得新突破
今年7月,一位满面愁容的母亲来到海医一附院生殖医学科马燕琳教授的门诊。经接诊,马燕琳教授了解到这位母亲是慕名前来为患有重型地贫的11岁女儿寻求生育力保存方案。因女孩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需进行必要的放化疗,易发生卵巢功能衰竭。家人忧心孩子未来的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马燕琳教授团队在充分评估孩子的情况后提供了合适的生育力保存方案:保存部分卵巢组织+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8月22日,女孩住进生殖医学科病房,该院儿科、麻醉科、血液内科等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护航。8月25日,手术顺利取下右侧卵巢冻存,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可有充足的卵巢皮质可供移植实现内分泌功能恢复及生育需求,为女孩留下了传承生命火种的希望。
“这个案例的成功标志着海医一附院在‘青春期前卵巢冻存-生育力保存’上取得新突破,填补了我省该领域的空白,开创了海南青春期前卵巢冻存-生育力保存的先河!”据生殖医学科主任马燕琳教授介绍,目前,海医一附院生殖医学科是海南省较早的亚专科齐全的辅助生殖机构,在不孕不育的治疗、遗传病的筛查及产前诊断方面均居全省领先及国内先进水平。率先在海南省开展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卵母细胞辅助激活技术、卵巢组织冷冻、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单精子冷冻等,吸引了不少岛外患者前来就医,该科年门诊量达15万人次,来自岛外患者约1/7,是海南有技术输出的学科。2023年7月成为全国女性卵巢保护与抗衰促进工程首批通过的“生育力保护与保存临床分中心”之一。
生殖医学科在医疗方面取得的新突破是海医一附院九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成效的一个缩影。两年多来,血液内科开展国内领先使用外泌体治疗肺纤维化的IIT研究项目,克隆造血二代测序检测、红细胞寿命测定省内领先;肿瘤中心在肿瘤基因检测二代测序(NGS)、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全脑放疗海马功能保护技术和直肠癌全程新辅助治疗(TNT)技术取得新进展,成功入选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海南分中心,肿瘤学专业进入国家队;病理科自主开展肿瘤基因一代、二代测序技术46基因和168基因2项新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省内技术空白。“目前,海医一附院是海南省能够独立自主开展肿瘤基因二代测序技术项目的医疗单位,为海南省患者实现大病不出岛创造了条件。”病理科主任牛海艳介绍,病理科具备完善和先进的临床病理诊断条件,其中分子病理室为国家卫健委病理质控评价中心分子病理示范实验室,能够开设国内外肿瘤分子检测常见技术项目,为实体肿瘤的诊断、药物靶点选择和预后预测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为肿瘤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精准治疗策略。
B
大力研发新技术、引进新设备
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脊柱外科是海南省脊柱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科室,海南省医学会脊柱医学分会主委单位。今年5月22日,我国首例采用显微镜下导航AR视觉融合技术进行微创通道腰椎椎间融合术在海医一附院脊柱外科顺利完成。在孟志斌、陈焕雄主任团队的帮助下,60岁的重度腰椎管狭窄老年患者谢某康复出院。此项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省脊柱外科领域在数字化微创手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该手术应用了国际上先进的3D显微镜系统、3D导航系统、超声骨动力系统与电生理监测系统。能够在手术前通过导航系统规划出最佳的手术路径,同时在手术过程中提供精准的三维引导,为微创手术注入了高度精准性的高科技元素。”脊柱外科主任陈焕雄介绍,“我们仅用2小时顺利完成了手术,比传统手术时间缩短一半。术后1周病人康复出院。”
目前,脊柱外科已发展为集先进的医疗服务、高质量教学,科学与技术的创新与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开发了多项高难度新技术,在脊柱侧弯、脊柱肿瘤治疗等方面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
今年10月,呼吸系统疾病中心引进省内首台支气管镜导航系统,解决了现有支气管镜技术由于受限于病变部位是否有气道可通向而无法准确定位病变部位造成的较低诊断率问题,同时还避免了经皮肺穿刺给患者带来气胸、出血的高风险,可有效提高肺部结节及早期肺癌诊断阳性率,具有微创、安全等优势。目前该中心为岛内规模和专业水准领先的呼吸专科,海南慢性气道炎性疾病防控基地。
神经系统疾病中心率先在省内开展经远桡绕动脉入路(dTRA)全脑血管造影术、经桡动脉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开展了机器人引导下癫痫SEEG手术,唤醒麻醉下功能区病灶切除术,皮层脑电图监测下癫痫灶切除术和脑深部电刺激(DBS)及疼痛等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建立了帕金森病规范化诊疗体系;2021年底以来获批了“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介入建设中心”,获批海南省康复数字疗法中心,建立神经康复数字化疗法系统并用于临床治疗。
创伤外科作为我省创伤中心的牵头单位,两年来,开展双反牵引架在四肢复杂骨折中的应用,术中3维重建数字化技术在关节周围骨折规划中的应用等8项新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构建了创伤患者救治一体化平台,建立有效合理的双向转诊机制,把创伤患者急救延伸到院前,有效提高了我省创伤患者的救治率。
急诊医学科牵头建立心脏骤停急诊急救网络,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成立“欧洲复苏委员会高级生命支持培训基地”及“海南省血液净化培训基地”,进一步推进全省同质化医疗进程;开展脓毒症的CRRT细胞因子滤过治疗、血液灌流细胞因子吸附技术、下肢静脉曲张射频消融术、腹主动脉双髂外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等4项新技术,填补省内空白。
C
医教研协同发展
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2021年8月以来,海医一附院全力推进临床医学中心建设,通过优化流程管理、推进互联网服务、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细化医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方案、积极开展对外合作等措施,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该院省级器官系统疾病中心和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相关科室刚性引进医、技人才50余名;引进博士7人,硕士40人;柔性引进专家13名;海南医学院双聘专家9人。
在新技术开发方面,该院省级器官系统疾病中心和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相关科室积极开发新技术共计60余项。
在科研课题方面,该院临床医学中心相关科室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其他国家级项目共计21项,获批省级课题111项。在论文发表方面,临床医学中心科室共发表123篇SCI论文,科研水平及质量有明显提升。
在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项目方面,该院省级器官系统疾病中心和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相关科室为加强人才梯队培养,开拓视野,更新知识技术,打造高品质学科特色与品牌,积极举办学术会议。已举办全国性(区域性)会议和省级会议73项。
作为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单位,该院各临床医学中心注重学科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勇担社会责任,践行医院使命!利用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为下级医疗机构提供多学科综合诊疗服务,方便患者在家门口就近就医。同时,通过开展下基层帮扶、联合义诊等活动,使群众获得更为切实、优质的医疗服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1 06: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