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战争是如何准确传达军令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1 21:4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在几千年的古代史上,打仗的年头比和平的年头一点也不少。不是在国内打,镇压农民起义,就是境外打,中原文明与游牧民族干。再不就是各个政权互殴。春秋战国打了三百多年,楚汉争霸打了四年,两汉与匈奴打了几百年,三国两晋南北朝一直在打仗,隋末农民起义,隋唐与高句丽、突厥的长期战争,五代十国战争未断,宋、辽、金、夏、蒙古之间互殴,蒙古人横扫半个世界,明末与起义军、满清三方势力角逐,清朝与准葛尔、俄罗斯的战争,清末与八国联军的战争。可以说,从三皇五帝到现在,历史是在不同规模的战争向前缓步而行的。

那么,在没有电话、电报、手机、雷达等近现代先进通讯设备的情况下,古代战争是如何传达军令的呢?

古代战争是如何准确传达军令的

“烽火戏诸侯”反映的事实

有一个典故名叫“烽火戏诸侯”,说的是西周的末代国王周幽王宠爱褒姒,但褒姒不喜欢笑,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哄褒姒笑的办法,就是假装有敌人进犯,命令点燃烽火。各诸侯闻讯赶来救驾,却发现是个周王的骗局。褒姒倒是看着乱哄哄的诸侯笑了,但周幽王也因此失去了烽火台的公信力,最后导致亡国。

古代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烽火台便是传递信息的手段。白天以狼烟为号,晚上举火为号,可以达到示警的作用。三国时期关羽进攻曹魏之前,就是利用烽火台防犯东吴背后下刀子的。可惜的是,东吴没有选择正面进攻,而是白衣渡江,装做商人突然袭击,因此负责看守烽火台的士兵没有来得及点燃烽火就被缴械了。

从周朝到清朝,烽火台一直发挥着军事上的传递信息作用,万里长城上就建了许多烽火台,三千年里一直有士兵把守。长城现在只是一个观赏功能,但在古代,那可是守卫国家的屏障,重兵把守的。

古代战争是如何准确传达军令的

驿站传令兵肩负的使命

自商周时期,国家就设置的专门的驿站负责传递信息。没有电话、电话、手机,只能靠人工传递信息了。在中国的邮差也有三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如果赶上特别紧急的事件,那就是“八百里加急”邮件,需要驿卒一站一站地送,马累了更换马匹。闯王李自成在起义之前,就是一名驿卒,因为下岗失业才造了反。

古代的驿站肩负最重要的使命,没有他们,就无法做到信息的上传下达。“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说的驿卒为给杨贵妃送鲜荔枝,不知累死几匹马、几个驿卒,才哄得红颜一笑。安禄山造反,朝廷六天时间里就得到了消息。宋朝时岳飞一天之内收到十二道金牌,也是驿卒从朝廷通过驿站传达过来的。而敌人为了截获情报,一般也是打驿站的主意,通过杀死驿卒得到需要的情报。与其他通讯方式比起来,驿卒传递信息,是最安全、保险、快捷的通讯方式。

古代战争是如何准确传达军令的

飞鸽传书等的辅助功能

除了驿站传令兵,历史上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传递信息工具,比如最有名的“飞鸽传书”,飞鸽具有超强的飞行能力和记忆能力,而且飞得高,如果不是遇到李广那样的神射手,相对来说比驿卒传令兵还安全。信鸽飞的速度远远超过了马匹,如果送信顺利,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传递信息效果。

信鸽之外,还有利用狗传递信息的。晋朝的陆机养了一条狗名叫“黄耳”,就曾给陆机千里传信,与其他狗不同的是,这只狗通人性,能懂人语,象现代训练出来的军犬。狗的奔跑速度是很快的,侥幸遇到一只通人性的狗,那是不错的通讯工具。

除了利用动物之外,还有利用水流传递信息的。隋朝初年的大将史万岁,把战报写好装到竹筒里,然后放到河流中,竹筒顺流而下,被下流的农民拾到,发现其中内容,交到了大将军杨素手里,杨素又把这个消息上报皇帝。

不过,不管是信鸽也好,狗和河流也罢,这些只能做为战争条件下传递信息的辅助工具,说白了这些都并不靠谱,带有极大的偶然性。靠谱的还是信息传递还得靠烽火台与传令兵。

古代战争是如何准确传达军令的

令旗、战鼓等的现场指挥

现场指挥,指挥官是如何处理的呢?《荀子·议兵》中说:“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这是说的用鼓和锣指挥战争。实际上,在古代的军事指挥中,不只限于鼓和锣,还有许多种配套措施,帮助指挥员现场指挥。

第一设置专门的传令兵,主帅发布命令,有时是层层传达,有时是临阵通过传令兵骑着马在军队中来回奔走大声喊出重复主帅的训话,从而达到上传下达的效果。

第二是令旗和军旗,令旗配备专门的令旗兵。我们看三国时期黄忠阵斩夏侯渊,就是根据法正的令旗指挥抓住时机的。宋朝时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最后就是将令旗兵干掉,大阵不攻自破。令旗兵根据主帅的指示,用旗语指挥,这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在用。另外,各种部队的分别,也是通过军装和军旗区分的。军旗上写着将帅的姓氏,或者国家的号,或者军队的号,或用颜色标识加以区分。

第三就是我们所说的击鼓鸣锣,击鼓代表前进杀敌,“鼓声大作、擂鼓助威”,都是说的这个意思。而撤退时则“鸣金收兵”,一敲锣就代表不打了,全军撤退。

第四指挥官利用“侦察兵”收集情报,古代叫“斥侯”。侦察兵和通迅兵(传令兵)是主帅的左膀右臂,一个负责收集情报,一个负责下达指示,相互配合,达到实现主帅下达的战略意图。

古代战争是如何准确传达军令的

第五是号炮,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火药,号炮在战争中的应用,最早是号炮。就象现在在天上放一个“二踢脚”,起到信号炮的作用。我们常听到评书中说“三声炮响”,代表出兵。其实信号炮有许多种意思,一响是什么,二响是什么,三响是什么。士兵通过号炮采取行动。

第六是号角。也叫冲锋号。这是和敲鼓起一个作用的。但号角比起大鼓来说更为携带方便。号角兵拿着号角吹,可以激励士兵们勇猛向前。

第七是嘶吼。成千上万的人共同喊一个字,可以起到排山倒海的作用。我们常常在影视剧中看到了,成千上万的军人齐声喊“杀”,这阵势足以吓倒敌人。带队的指挥官带头喊出一个字,成千上万的士兵跟着喊,也是现场指挥的方式之一。

在古代没有现代化的通迅工具前提下,将帅们通过各种方法克敌制胜,著名的曹刿论战,就是曹刿根据旗、鼓以及敌人的队型现场分析指挥取得胜利的。随着时代的进步,通讯工具的发明,指挥官有了更多的分析敌情和下达指示的辅助,使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2 0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把自己的军旗插在最高处,让他屹立不倒,同时也宣告了战争的胜利。古代战场上,军旗的作用非常广泛。例如两军交战,首先肯定要表明身份,以免碰到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尴尬情况,军旗就能代表
2023-10-11 17:35:00
探访将军故里 重温烽火岁月
...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法,分别展示大化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事迹、烈士事迹、将军事迹,重点展陈土地革命时期红二十一师在大化乙圩组建的详细情况,以及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
2024-07-26 19:48:00
古代打仗为何举旗呢
军旗是战争中必不可少的一样物品,在打仗时,军旗在哪里树立,也就意味着哪块阵地是己方军队所在。我国是最早使用军旗的国家,早在原始部落时期,各部落就分别用不同的动物作为旗帜图腾。有一
2023-05-15 19:55:00
78年前今日,中国派谁参加了日本签降仪式?
...战区军事行动。1938年初徐永昌改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部长直到抗战结束。军令部是抗战时期军事委员会主要部门之一。当时军事委员会主要有军政部、军令部、军训部、政治部等,以
2023-09-02 18:42:00
...的紧急公文与情报,已经管不了驿卒与马匹的死活了。在战争时期,为了避免己方情报被敌人缴获,在传递特别重要的情报时,不会一棵树吊死,会派出多个不同的驿卒来传递同一个紧急情报,哪怕
2024-07-17 16:15:00
为何曹操喜欢亲自征战,他手下没有统兵人才吗?
...如果派大将军去征战,有失去军权的危险。毕竟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风险。三国正逢乱世,如果军队倒戈,或者被其他诸侯围困而投降,都是曹操的损失。从军权角度来说,曹操亲自指挥,没什
2023-05-16 18:46:00
...跨进来,并随着一声大喝一声:“尔等很大的胆量!违背军令,统统拖出去重打二十军棍!”值班军帐的士兵惴惴不安地为众士兵道歉,并细声了解:“白将军何因深更半夜到此?”白起一脸怒容,
2024-06-08 06:05:00
两次夜袭试探,让以色列不敢进攻加沙:内坦尼亚胡拒绝签署进军令
咱们曾经说过,加沙不好打,打哈马斯是一回事,打加沙是另一回事,参看俄乌冲突就知道城市战的残酷性,结果如咱们所料,以色列在攻打加沙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矛盾和反复。据观察者网10月2
2023-10-30 16:31:00
黄巢起义:大唐末年的烽火岁月,为何终究走向失败
...便直接削弱了起义军的团结和战斗力。其次黄巢起义军在战争中采用了极端手段,如滥杀无辜、掠夺财物等,导致民不聊生失去了民心。而黄巢本人又是性格残暴、骄傲自满,难以听取他人的意见和
2024-08-30 11: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